第383章 重庆的粮价大战 (第2/2页)
店开门营业,因为外面的买米队已经排出去一里长了。 收米的却是还没有准备收米。卖米的最大市场在一条街上,连着几家米店都在卖米。 大街上没了行人车辆,都是卖米的买米的。 早晨7点,街口进来几十个人,都是青皮打手模样,吆吆喝喝。这是来砸场子的。 到了米店门口,青皮们愣住了,不敢动,因为每一家米店门口都由四个大兵,荷枪实弹。 大街中心,有一把椅子,一张桌子,桌子上一个茶壶,一个茶杯,一杆步枪。 椅子上坐着一个庞大如山的身体,腰杆笔挺,在哪里喝茶。 谁人不认识他! 冯玉祥! 青皮里有个愣的,不识得厉害,吆喝着向前冲了几步,觉得不对,只见冯玉祥的步枪枪口顶在自己的脑门上。冯玉祥一手端着步枪,手指抠着扳机,一手端着一个茶杯,盯着他看。 青皮一下子坐在了地上。 冯玉祥一口茶缓缓地喝了下去。 等其他流氓把他扶起来撤走,市场秩序一下子好了。那些真正买米的也不害怕了。 第二天出来的大米不多,时断时续的。大家都看见了,他们的米是用汽车拉进来的。一汽车大米,分给几家店,一会就卖完。 收大米的气势很足,来了就收。度快,根本就不需要排队。 大战似乎僵持起来。出货的数量不大,但却不肯认输。收货的财大气粗,把大米一扫光。 以后几天,新米销售,老冯一天不拉。他不干涉出货的和收货的双方的买卖行为,只维持秩序。如果下雨,老冯就打伞喝茶。腰板笔直,永远笔直。 五天后,米价大幅上涨,出货的米价也跟着上涨很多,但还是是市价的一半。他们的米似乎快没了,每天出货似乎是勉强维持的。到第五天,出货量突然减少,减为一半。
不过,几乎全部和孔家联合行动的米行因为资金枯竭,停止收米,准备放弃,准备出货。 1939年6月21日。重庆。 重庆码头上来了几艘大机动船,都是辅贤的船。 前几日,码头上都在后半夜来一两艘大机动船,哈哈孔已经知道了卖米的是辅贤公司,知道了卢作孚在辅贤公司里面有股份,知道这个公司的后台是张学良,杨虎城,和冯玉祥。 孔家不敢动硬的了。有人提出烧米店,烧船,也都没能实现,米店的保镖很厉害,都是退下来的军人。 孔家这几天花掉的钱太多了。仔细算下来,辅贤公司一天的米也就两船,五百吨的样子,刚刚够全市的人吃一天的,不多。但几家大米商收进来的米却远远高于这个数。怎么回事?难道有附近的农民小地主也在趁机出手大米? 宋霭龄来到了meimei家,想要他触动警备部队,查封米店。罪名是扰乱市场。 “jiejie,算了。大米又不是什么大买卖,算了。” “你怎么这么说?这可不是小买卖,上亿的货款压在米仓里。这个辅贤公司算什么?敢向我们宣战。” “jiejie,算了。不瞒你说,我和戴先生也是这家公司的股东。” “你们也是?我怎么不知道” “我们两个只昨天夜里加入的。” “你加入这么个船运公司,米行,有什么意思?” “jiejie,这可不是船运河米行那么简单。” “那你也不能帮着外人。” “jiejie,这已经不是外人的公司了。” “是你的了?” “可以这么说。” “这能赚多少钱?” “现在赚不多,以后就不好讲了。” “这一次要是放弃了,我们会损失几千万的。” “jiejie,叫那些帮你们排队的青皮打手把钱吐出来就行了。” 下午,孔家终于放弃,也开始出货。市场上米价急剧下跌。 辅贤米价也立刻变动,两天的功夫就恢复到了涨价前的水平。而且,各地投机商人的米船纷纷到达重庆,进不得退不得,只好平价出售。这是孔家决定降价的根本原因。 米价下跌,人们反而不买了。人的心理就是那么奇怪。 重庆市场,米价再跌。几天的功夫,米价跌到正常价的六成。此时,辅贤公司开始缓缓低价吃进。几家米商为了变现,私下来找辅贤公司,出卖一部分大米。 辅贤公司这一次以比平常粮价高一到两倍出货,但因为市场价格波动大,他们的价格始终比市价低一半,人家涨价,他不涨多少,后来人家降价,他降价更多。最后,又以低价购买,不但保证了米价不崩盘,也保证了有关军队的军粮。 很多炒卖大米的米商破产,真正大赚的只有辅贤。 后来,辅贤公司趁机低价收购大量白米,运往陕西,给东北军和西北军。(我的小说《百人会之关东局》将在官方微信平台上有更多新鲜内容哦,同时还有1oo%抽奖大礼送给大家!现在就开启微信,点击右上方“ ”号“添加朋友”,搜索公众号“qdread”并关注,度抓紧啦!) ...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