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1033 馈赠 (第3/4页)
九娘舒了口气,感‘激’地看了吴御医一眼,然后又看向林杉叮嘱道:“起风了,要当心。” 林杉迟疑了一下:“江‘潮’还在外头,他的伤跟我大致相同。” 吴御医想了想后劝道:“还是写信说吧,我可不敢再开‘门’了。” 林杉摇了摇头,但好像不是在否定吴御医的提议,而是在否定自己的什么心绪,然后沉默起来。 吴御医面现犹豫神情,虽然未得到林杉的回应,他还是侧身从那盒子里又取出纸笔来。林杉看着吴御医摆好笔墨,却良久也未动手。 沉思了许久,他忽然叹息一声,像是决定了什么事,缓缓说道:“吴医师,请你为我代笔。” 吴御医闻言,连忙将摆在林杉膝前的笔纸又挪了回来。谨照林杉的口述,写好一张字条,吴御医正要转身将字条投递出去,忽然又听林杉说道:“希望廖世能快些到达,车上的‘药’快不够了。” 吴御医愣了愣神,问道:“这些要不要也写上。” “不必。”林杉松缓双肩,疲倦乏力地往九娘身上靠紧了些,“只是我的牢‘sao’。” 九娘感觉到衣服外有湿意沁了进来,心中顿时升起一丝不好的预感,颤着手绕到林杉的后背轻轻抚了一下,待‘抽’回手,就看见手指上的那抹淡红,她顿时惊得呼吸急促起来。 他后背上伤处沁出的那种淡红液体,不只是刚才把身上的轻丝质衣裳侵透,此时也有一些沁过了外头罩的这件篷衣了。 林杉此时身体与九娘贴得极近,他后背的伤,外创面又那么严重,不需他睁眼去看,就已能清楚感觉到九娘的动作。 已经闭上眼睛的林杉感觉到九娘忽然变得起伏起来的呼吸,忽然开口轻声说道:“酒儿,烫伤就是这样,不信你等廖世回来了自己去问。如果到了真正结硬痂的时候,那就是快好了。” 九娘闻言,只将信将疑的看向吴御医,就见吴御医在稍微迟疑之后,默然点了点头。 烫伤分水烫和火烫两种,而火烫的结果最为严重,但吴御医在宫廷当差,几乎不会碰到这样凶残的伤情,实治经验并***实。不过,当他想起廖世那宛如缩水了的形象,不知怎的,他竟心生一种信心,觉得这老头一定有好办法对付各种凶残的伤情,包括火烫伤。 …… 当护送林杉的骑兵队面临乌云遮顶,阵风扫狂雨的剧烈天气变化,必须停下队伍行程扎营为守时,相距数百里外的京都东郊海岸,大雨也是泼降得如起了躁人脾气。 分量不小的雨滴从云端出发,前赴后继冲击着柔软的沙滩,卷起细股的流沙,然后分散倾斜滑入大海,使靠近沙岸的海水也变得污浊起来。 莫叶在冒雨捡回发带后,顺势就把头发拢到脑后,随手一扎。她刚转身走回,就看见桌旁喝茶的四个人正好站起身,朝她走来。 但她与他们,只是擦肩而过。 回到燃着炭火的铁盆旁,莫叶很快又烤得浑身暖融融,侧目看过去,就见那四人的黑伞还靠立在四条桌‘腿’旁,但那四个人去了良久,也都还未回来。 围坐在火盆旁的人一开始都以为那几个人是茶水喝得多了,需要解决一下个人问题。作为店主,本来至少得有一点为顾客考虑的心意,但这四人从一开始坐进铺子里来,浑身就隐约透着丝古怪,茶铺老板心存警惕,也就没有提醒他们打伞。 反正茶钱他们从一开始就给了。 但见他们良久未回,火盆旁的几人也忍不住议论起来。话头传来传去,最后还是回归到了武馆弟子这个层面,然而问了一圈,也没人看出他们是哪家武馆的弟子。 茶铺老板还是遵从自己最初的观点,认为这可能是来自某个新开武馆的弟子。 有一个茶铺伙计忍不住道:“他们去了这么久,不像会是做那啥……他们有伞不用,现在应该淋得够透了。” 另一个茶铺伙计连忙接话,迫不及待的说出自己疑‘惑’琢磨了好几回的一个猜想:“难道是他们的伞里头有什么秘密?差不多所有人的伞都坏了,就他们手里的伞还完好无缺。” “他们是武人,谁敢动他们手里的东西?何况布伞又没纸伞那么容易坏。”茶铺老板看着蠢蠢‘欲’动的伙计,斥了一声,“顾客的东西,不要‘乱’动,记住这道理!” 茶铺老板本来还想说几句话,但考虑到在场还有几个顾客,便忍下了这层意思。 …… 那四个杀手走向了一面礁石的侧面,然后就纵身闪了过去。 他们当然不是要跳海,足下在嶙峋古怪的海岩上几个突***一连触碰,四人最后落在了停靠于礁峭后一个视觉死角里的一艘船上。 猫腰进了草席‘交’叠而成的船篷里,他们身上只被雨水打湿了外表一层。待他们刚刚坐定,船头以斗笠遮盖脸庞,似乎正一边淋雨一边做着白日大梦的船夫立即站起身来。 船夫抖了抖肩上披着的蓑衣,甩掉一片水‘花’,但在水‘花’拍在船板上发出的“啪嗒—”声中,隐约还有他肩骨肘骨活动时发出的“噼啪—”声。 随后他将宽沿的斗笠掀上头顶,一躬身握起靠在船舷上的竹竿,待全部提起,这竹竿近乎有两丈来长,被他随手戳入海水下面,船身开始缓缓移动。 像这样的小船,在大风大雨极易起‘浪’的海上气候中行驶,其实是很危险的事。即便不探究大海深处的水底环境,就是这么长一条海岸线铺开,也不见得能有人‘摸’清它每一处的水下情形。 但那四个杀手在坐入船中后,脸上都是一副泰然神情,丝毫没有担心这一问题。他们就是这么来的,也相信船头那个使二丈长竹竿的船夫,还会如来时那样平稳的带他们回‘门’派。 只因为这船夫下盘之稳、臂力之沉,能把那二丈竹竿使得跟二尺短剑一样灵活自如——他是那三个少年的折剑师叔。 不过,他虽然有师叔之尊称,却不如伏剑师叔那样有威望,只因为他的“折剑”之名。 在他们的‘门’派里,如果有谁艺成之后,却厌倦杀人,可以通过严酷考核,获得“折剑”之名。“折剑”者即自断手中杀戮,这样的人本来对于‘门’派而言,已经毫无价值,最后结局是被‘门’派所摒弃。 缺乏‘门’派的保护力,身携命案的杀手们,在江湖里将会处处遭遇想要排挤掉他们的杀机。 然而这位“折剑师叔”恰好是‘门’派中允许存在的例外,只有这一个名额,也就间接使他的武艺,在某种程度上,可能要高于那位权威不小的“伏剑师叔”。 只是折剑师叔手中的剑,已经换成一根竹竿,或者他在今后进行辅助任务时,手里还会拿棍子、石头之类的东西,但是按照‘门’派规定,他既然拿了“折剑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