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963) 不得解 (第2/4页)
话似乎突然来了个急转弯,"你不是没看过你父亲留下的东西." "这……"阮洛当然看过王炽话里提到的那份父亲留下的遗物,其实他表面上虽然几乎从不提这样东西,但他比谁都重视.也是因此,他才会比除了王炽之外的任何人更清楚,当那样东西上的每一寸构划付诸实际.会是一项多么浩大的国土工程. 如果十几年前父亲不是在行军途中遭遇地方瘟疫,最后不治身亡,他的这一庞大构划.足矣让他与王炽合作并进个一二十年,恐怕都还难得完全达成愿中之景. 自从在小梁国学成归来后,在将近十年的漫长岁月里,阮洛其实不止一次地全盘计算过实现父亲遗愿的金钱消耗,不得不说,只要是牵扯上征战的事情,都是极为消耗钱财的事情. 这一点,王炽当然也知道. 或许,这就是他始终大防于燕家的原因所在. 燕家虽然成长于梁国.家族总部也设在梁国厩,但梁国距北雁的距离.比起距南昭京都的距离,实在太紧密.它朝风向一变.在极端局势下,燕家被北雁纳了,也是说不准的事. 几年前阮洛还只是孩童时,在去梁国求学的路上,曾于半路上逢着燕家商队,奇缘巧合,被燕家帮助接济着一直到了梁国最高学府.那时候的燕家接纳他为可造之材的诚意与热情都处于最盛阶段,他也得以借用某种机会,核算了燕家全年收入的总和,可靠几率约有八成. 也是从那时候开始,阮洛心里便有了一种设想,与王炽对待燕家的实际态度很是接近,所以他那时候才会选择不告而别. 人心rou做,毕竟那时候燕家对他是真的很好,一想到今后自己可能会倒过头来,用燕家帮助自己所学的技巧来算计燕家,他便愧疚而不敢再多受恩惠——另外,也的确是他学得差不多了的结果. 而在后来阮洛回到南昭的日子里,他也曾想过,曾经燕家对自己的好,是不是存在故意成分燕家大当家久经商场,怎么还能有那种在利益交往上堪称痴儿的侠义心肠而且还是对一个境外之人如此热诚,几乎包办了他那几年在梁国求学几年间的一切生活所需. 于是他委托好友王哲做了调查.王哲一得知此事,心下便疑窦丛生,得了授意后,立即联系上了一直外驻于北雁境内的四组成员. 四组外驻分组本来是用于渗透北雁军部的谍报组织,自王炽离开北疆戍地,逆袭京都之后,这一组织便分出去一小部分旁观着梁**部.阮洛起意请王哲帮忙查燕家的事情时,进入梁国的四组成员才刚刚站稳脚,不过,对于这帮子谍报老江湖,探听点燕家族内的家长里短,以及一些老久秘辛,也不是太难的事情. 最后打探出的结果,其实是不具有多少悬念的,燕家曾有的善意,实际上基本符合商人本色. 燕家大当家人对当年还只是一个孩子的阮洛的种种帮扶,当然是有所图的.他们图的,就是他们所知道的阮洛的身份,因为他的父亲是阮承纲,因为阮承纲的遗嘱让南昭当权主宰者十分重视,继而很重视阮洛这个阮承纲唯一的后人. 除此之外,燕家的当权者还坚定地认为,对一个孩子的好.要么会很快被遗忘,要么就会被铭记一生.因而为了让阮洛不至于那么快忘记燕家对他的帮助,燕家大当家连自己的儿子都用上了.在身处异国他乡的那几个年头里.燕家三子燕钰与阮洛的确可以称得上是学府里的好同学,学堂外的好朋友.差点就要结拜了. 四组外驻分组的谍报成员拿回的这些消息,着实令阮洛在吃了一惊的同时,又有些微觉得寒心. 但不论燕家准备如何利用自己,此事毕竟未成,而阮洛的心还没能硬到某种程度,所以在得知了这包藏祸心.的消息后,阮洛对燕家的态度虽然冷漠了些,但还没到想立即看着他们灰飞烟灭那种冷酷程度. 按照南昭目前的年税收总和,以及一些国朝自营产业的收入.综合起来算一算,要圆满支付父亲遗愿里架构的世界所需要的财务消耗,大约还需要五到七年的时间.如果燕家愿意在白银上进行支援,或许能缩短个两三年进程,但这显然是很飘渺的设想.即便这世上真有如此心怀的商人,也绝对算不上燕家的份儿. 而要得到这位大富豪的支持,似乎就只存在一种方式,也是最叫一位帝王心动的方式. 只是这么做,未免太失人道.至少在阮洛看来,此种方法杀伐气太重.可是若真到了大战起时.对于一位君王,一位像王炽这样出身将门的帝王来说,万人都杀得,何况燕家千余族人 灭千人全族得以抄家充国库的事.就在十多年前,前朝君王才做过,至于这样的事会不会由王炽再cao作一次,这就未可得知了. 两碗热气腾腾的馄饨端上桌来了,碗和匙子虽然都是浅灰色粗瓷烧制的,比不得宫里那一套骨玉白瓷精致,但胜在这一大海碗的骨汤香浓,间或飘着几许快火炒得灿黄的虾米,如玉团般的馄饨上点缀着清新葱沫儿.纠结着绸花般的紫菜,顿时令人胃口大开. 京都湖阳作为海滨城市.这类用于汤汁增鲜的佐食产量丰富,城中但凡馄饨面馆都会使用.也确实丰富了城中百姓饭桌上的内容. "以前在北边时,想吃一撮儿这样的青葱,都仿佛登天般的难事.白面也是不常有的,那边的土质气候,麦子种下去想有收成,都要看天的脸色担着大风险,是以几乎没有人愿意尝试."王炽捏着汤匙拌了一下碗中馄饨,似乎想起了什么事情,神情有些飘忽.至于刚才他对阮洛提及的有关阮承纲遗愿的事,似乎已经忘却了. 不过,不管他是不是真忘了,关于那件事,还真是不适合在这家开放迎宾的馄饨馆细说特说.他只需要提醒阮洛一句,不管他愿不愿意,都要叫他莫忘了子承父志,也就够了. 听着王炽似乎拉起家常话,阮洛也凑上了一句:"我记得刚来南方时,还不认得猪是何种动物……北边多养牛羊,又为了抵御恶劣天气,多制成了rou干储备,不比南方惯常吃新鲜的,就连一根棒骨都能做出这么多花样来." 王炽略微回过神来,微微一笑说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像我们以前待过的那地方,生活上没有太多的选择余地,所以那里的人面对问题,习惯了简单直爽地思考.而在南方,物产丰富,人们可能都要为每天饭桌上换着什么样的菜谱而经常思考,斟酌再三." 阮洛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