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十节:李小白咏春 (第2/2页)
香的时间,第一会场这才将所有的书生才子接收完毕。 人山人海,一片嘈杂之声。 好在第一会场乃是仙阵空间,可以随时如意地扩张,容纳更多的书生也在能力范围之内。 咚咚咚! 一阵鼓声,同一个声音传入书生们的耳畔:“天下诗会第一题——春,时限半盏茶。” 说完这话,声音就消失不见了。 “第一个题目是春?” 许多书生皱起眉头,也有许多书生喜上眉梢。 李小白暗暗沉思:“咏春的诗词着实太多了,这个题目乍一看很容易。毕竟书生们或多或少,都创作过有关题材的诗词。虽然天下诗会要求当场创作新诗,但只要将原先著作稍微修改一番,有时候也能勉强算是新诗。” “然而实际上,这个题目还是有难度的。”李小白一脸沉着之色。 他知道,这一次创作诗词,主要还得和周围的人进行比较。只有比半数书生都要强,他才能够成功晋级。 意识到这一点的书生不在少数。 很多人都开始苦思冥想起来,有的人直接盘坐在地上,有的人则背负双手,四处踱步,有的人垂着头,口中轻轻呢喃。 李小白想的却是:“我该抄哪一首呢?” 咏春的诗词,在他记忆中藏有很多,不乏传世经典。 但第一次就拿出传世经典,并不太好。这让李小白以后不好发挥了。他才气规模并不属于第一流的层次,若是场场拿出传世名篇来,肯定惹来怀疑。 若是他运气好,李小白或许还会稍稍激进一些。但现在明显气运低迷,李小白便以稳重为先。 在李小白思考的时候,已经有不少书生创作出了新诗。 于是各种光晕闪耀,光晕五颜六色,或强或弱。每当光晕在书生的身上消散,书生们就都有收获。 有的人得到了蛊虫,有的人直接拔升修为,有的人恢复了真元,有的人消散了疲惫。 这是济文才杀招。 华文洞天的铸造者,最初始的原主,在陨落之前将这记杀招布置下来。正是有了济文才杀招,才鼓励越来越多的书生奋发读书,最终形成华文洞天这般文风鼎盛的现状。 李小白终于敲定了他的诗。 他轻轻地咳嗽了一声,开始朗诵。 “月夜。” “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 “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 李小白朗诵刚毕,耳畔就听轰隆一声轻响,全身升腾出浓绿的光辉。 腾腾腾。 李小白周围的书生,无不感到一股无形的压力,绿光逼得他们向四周散去,留出好大一块空白的地方,只剩下李小白一人站在中央。 “好,好强的光辉!” “名篇出现了啊!” “没想到这么快,就有名篇问世。不知道是什么人创作的?” 许多书生都被打断了思绪,一个个用羡慕、探究的目光,盯着李小白。 李小白表面云淡风轻,实则心里有些纠结:“哎呀,抄的有点过了,效果也有点太好,惹来不少注目。” 他扫视四周,心中盼望着会有一些人站出来,不要让他如此独领风sao。 绿光则不断地钻入他的空窍之中,令他的修为向上攀升。 “哦!有名篇出世了。我来读读看。”茶楼中,华松顿有所感。 读了一遍李小白的著作,华松满意地连连点头:“妙啊,妙啊!这个李小白年纪轻轻,作诗却是老道。” “通常咏春的诗词,多是柳绿桃红。但这首诗却偏偏反其道而行之,写夜幕来遮掩春光,可谓巧思。” “全诗后一句,必定是李小白从自身深切的生活中挖掘而得。透露出一股清新、欣悦,充满生机的意境。” “观诗如观人,这个李小白心境上佳!” 华松啧啧赞叹一番,像是品味到了世间绝味之佳肴。他看着安崇,微笑道:“不知尊使对此诗有何见解呢?” 安崇顿感头大,腹诽着:“如果你不说,我还不知道这诗有这么些好处呢。哎呀,眼下要我点评,我该怎么办?” ps:9点第二更。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