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366章 新司令梅津美治郎 (第1/2页)
194o年4月14日。【】新京。 新任关东军司令官梅津美治郎中将把几件大事处理完了,稍微轻松了一点。 自从去年9月7日上任以来,他经历了十分困难的几个月。 刚刚到了新京,拜会了溥杰,一大堆事情就在等他处理。先是组建新的关东军司令部。人几乎换光了,需要重建。好在他提出的名单得到了同意,还是很顺利的。大本营是下定决心,要把不听话的关东军改造成一个服从命令的军队,不惹麻烦的军队。 这就是为什么他梅津美治郎被选中的原因。因为他的关东军的色彩不浓厚,平时和军部以及政府的配合态度不错。 这和二二六事件中他的态度有关。 1936年2月26日,日本生了皇道派军官企图杀死相冈田及有关元老的军事政变。 这在日本不能说是很罕见的事情。军官,军队在日本说话比相政府声音大。政府,特别是那些政客被视为**的无能的问题制造者。日本所有的社会问题都是他们制造的。 事变生后,梅津当时在仙台。他是1935年8月1日调任第二师团的师团长的。 他立即给6军省电报,强烈要求对叛乱实施镇压,并表示“本师团已经做好随时出讨伐叛军的准备”。 当时,在17个师团长当中,只有第2师团的海津中将和第6师团的谷寿夫中将态度明确。 梅津的明确态度,对6军中央处理二二六事件起了很大的促进作用。同时,梅津也由此深受6军省的赏识。1936年3月,梅津被任命为6军次官。 皇道派军官军官的镇压,北进集团开始削弱了。 6军部对他的评价是:梅津性情温和,头脑清晰,办事极为慎重,对重大事件态度坚决果断,在二二六事件后肃军有功,而“何梅协定”更为日本侵略中国华北创造了条件。 这就是6军省派他当关东军司令的主要原因。 配齐了司令部的成员,苏联方面撤军了。于是,他下令,把第二师团和第四师团第二十师团从海拉尔调回来。 部队刚刚开始调动的时候,麻烦来了。两条铁路遭到了破坏。部队撤不回来了。 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梅津感觉被当头打了一闷棍。不过,他很快就控制了局面,派兵打击那些袭扰的部队。 情报说,破坏铁路的部队是苏联部队,因为多次看到穿着苏联军装拿着苏联武器的部队前来破坏铁路。 外交部立刻提出了抗议。苏联方面拒绝接受抗议,说破坏铁路的不是苏联军队。 等搞清楚了情况,铁路上的局面已经处于糜烂的状态了。那些军队的确是本地人,熟悉地形,人少,不好抓,神出鬼没的。 梅津只好调动运输机运粮食。运输机消耗了大量的油料,使得海军和南方战场骂声一片。 好不容易过了最冷的季节,大部队打通了铁路开进了海拉尔,结果看到了的遍地的尸体。 这件事打击了绝大数多数关东军的士兵。军心开始动摇了。 调动部队进入满洲也消耗了他大量的精力。 中国战场关内处于胶着状态,再也不可能打大战役了,不过占的地盘太大了,不能退,因为敌军还在。 他刚刚离开华北,知道华北的状况。华北只有城市交通线得到控制,其他地区都是赤色的天下。不但收不上什么战略物资,反而牵扯了大量的人力财力。 那么只有大量从日本征兵。 如今,新来的部队已经补上来了,装备也补上来了。直到四月初,关东军才恢复正常状态。 | 他本来想在花园地散步,结果满洲平原春天的大风使他的兴致全无,大风吹起了灰尘,整个天都是灰蒙蒙的。 于是,梅津美治郎改变了想法,安排时间演习,看一下通往火车站的地下通道。顺便看一下这个关东军司令部。 关东军司令部在新京火车站南两公里。当初修建关东军司令部的时候,秘密修建了一条地下通道,直通火车站。 副官带领他到了地下室,他的轿车已经停在那里了。上了车,轿车沿着通道开下了通道。 通道是水泥的,墙上涂了漆,每隔不远就是一盏灯。地道很宽敞,连大卡车都能开,轿车对开都可以。 轿车缓缓地开行,不一会就到了火车站,铁门打开后,汽车沿着斜坡开到了站台上,转了一个圈,又开了回去。 关东军司令部是1934年建成的,同时也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