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恩记_1109、觉醒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1109、觉醒 (第1/4页)

    .shumilou.shumilou.co

    莫叶恍然回过身来,心跳空落了一拍。

    紧接着她就听王哲转言又对阮洛说道:“没准以后发髻高挽、瞒人耳目,还可以陪你进出各大账房,做个侍笔书童,那样我就更放心了。”

    “王兄,你又在开玩笑了。”阮洛面色有些窘迫。

    王哲不管他,转过脸来又看向了莫叶,问道:“你觉得我这个主意怎么样?”

    莫叶隐约能感觉王哲是在用开玩笑的口吻说着认真地话,于是她的面色也严谨起来,略考虑了一下,她便认真回答道:“小妹曾因一份福缘,有幸在书院待过几年,领受书卷气息的教养,却知身为女子,即便熟知这些,以后也是登不上台面的,如今如果有机会利用这点小技,报答阮大哥的收留恩德,自然会尽力而为。”

    “不错啊不错。”王哲闻言频频点头,然后又道:“妹子,如果你不觉唐突,便随阮洛那般,称我三哥吧!”

    “三哥……”莫叶唤了一声,但很快又问道:“为什么是三哥?”

    “我的小名叫王三,小时候一起玩的伙伴都三哥三哥的叫着,现在听别人这么喊我,也会觉得亲切啊。”王哲在说话的同时,笑容里颇有种洒然之意。

    其实还有一种原因导致他如此——当听到一声‘三哥’从莫叶的口中喊出时,不知为何,王哲感觉自己的心弦被拨弄了一下,他不禁在心底默默问了自己一声:这…莫非就是兄妹之间心血相连的触动?

    身畔的少女与自己流着一半相同的血。不论两人相互之间有多久没有见过面,没有生活在一起,这都是改变不了的事实。

    只是,父亲啊!你何时能接她回‘家’?

    三人一行慢悠悠走在空旷而宽敞的街边,一路有说有笑,聊得融洽,很快便祛了生人怯情,倒也就不会觉得步行有什么难处。但就当三人都忘了步行之累,都没有注意到自己越走越慢时,一辆马车从街角转了出来。不知是有意还是无意的朝三人靠拢过来。

    等那马车离得更近了。就听一个爽利的声音传来:“咦?那不是…那位公子么?”

    三人中属王哲最先下意识的朝声音来处看了一眼,待看清了马车上出声之人的脸孔,他旋即也笑了起来,说道:“嘿。是你啊。我们几天前才见过。”

    莫叶第二个忍不住出声:“车夫大哥。你怎么还在这里呢?”

    年轻的车夫停下马车,然后随手晃荡着手里的马鞭,眼色有些无奈地道:“我也不想啊。但是我迷在这里,找了半天的路,这不…还没出去呢!”

    这车夫正是刚刚载莫叶来此的那位,估算一下时间,他如果一直没出这片街区,那么他至少在这片区域绕圈走足有一个时辰了,这实在让人感觉诧异。

    所以三人闻言皆是一愣,一时似乎是没明白过来。待隔了片刻,他们像是终于接受了年轻车夫话里的意思,然后陆续笑了起来。

    会迷路的车夫,这不知是该评为憨傻还是可爱呢?

    经过几番交谈,三人才知道,这车夫之所以会在这片高楼林立的街区迷路,也不是没理由可讲的。

    首先,寻常车驾很难进入这里,并且就算是能进入到这片街区,也存在许多地段的限行,因为没人知道哪栋楼里存在什么贵宾,导致某些楼区的周边进行的安全管制会临时加严。这个秩序,是整个恒泰馆区受官方批准,拥有的自主调配权力,也因为这一特例,其实京都拉散客的马车大多是不愿意接到达这里的生意的。

    也不知道这个赶车的年轻伙计是自己本身不在意这些,还是因为他是外来人士,落地不久,不熟悉这些本土上特有的套路,才会在顺利来过这里几趟后终于还是‘着了道’。这里不是普通居民区,街上很难寻找一个可以问路的人,一旦迷了方向,在这楼高遮目的街区,要找路出去还是有些难度的。

    不过,导致这伙计绕在这里这么久的最关键一点,是当他转了几段路后,终于找到人可以问路了,却遭到对方的鄙夷和近似驱逐的待遇。原因可能是因为,那位长得五大三粗硬汉模样的仁兄,似乎是某位权贵的侍从,然后把迷路了所以来向他问路的年轻车夫当成了不良人,于是本来就转得有些东南西北失了方寸的车夫就愈发迷道了。

    通过这番交谈,莫叶也才知道了,原来这车夫在刚才载她来的路上,所说的那为数不多的载人来这片街区的经历,载的人便是阮洛和王哲。而王、阮两人也知道,刚刚便也是由这车夫将莫叶载到旗还楼前的。

    这可真算是巧缘了。

    于是三人在年轻车夫的邀请下,坐上了这辆‘迷途’的马车。因为有这一段巧缘铺陈在前,虽是又加了个陌生人进来,但丝毫不影响四人之间的聊资融洽。四人一车有说有笑,坐车慢慢行出了这片街区。

    出了恒泰馆街区,马车行于内城铺青石板的宽阔街道上,在速度上多少还是有点限制。有些无聊的路程上,之前聊了一段,这会儿兴致到了,四人便互通了姓名。

    这车夫叫杨十二,其实是有姓没大名的,因为在家中排行十二,所以便这么称呼了。

    杨十二出生时正逢乱世——其实就算不逢乱世,一个普通家庭也不好养活这么多孩子——时至如今他的家已经寻不到完整。为了托思于早早就不见了的父母,也因为杨十二这名有点拗口,不便于他广揽生意,所以他就给自己改名叫杨陈。

    姓是本姓,名也是姓。果真是很好记的。坐过他的车的人,大多能记得有个驾车快稳好技艺的人名叫杨陈,顺路生意因此能拉回不少。

    莫叶来京之前的生活轨迹总是盘旋在礼正书院内部,书院里的那些少年书生都是有明朗志向的世家子弟,在取名这个问题上是很有一套讲究的。姓名的涵养关乎一个人在交际时给他人的出次印象,对姓名敷衍了事的,除了可能因为其家庭本无需承受交际之重,大抵还可以体现一个人的颓态吧。

    毕竟就算是普通家庭,也有给自家孩子取个好听点、正式点的名字的自由,而杨家没这么做。其中原因可能有很多条。但大致都是朝向一个方向——杨陈的童年,应该是不太美好,并且还十分混乱的。

    不过,杨陈应该还是有些例外。否则他前面的十一个哥哥都这么来。岂不是乱了套了?但转念一想。可能正是因为身世飘零,这样的自称才能多多少少对自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