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恩记_1029 殊途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1029 殊途 (第1/4页)

    -

    今天在海边扎棚子卖饮食的,都是跑了将近二十里路来到这儿的内城商人,所有淡水与食物,都是从内城运来,颇费了些人力周转,待到出售时,定价自然也会稍高一些。

    铺子里忙活的伙计见围坐桌旁的客人竟拿这样价格不菲的茶水洗手,每个月工钱没有多少的伙计不禁暗暗觉着心疼。

    但看那带着三个孩子的年轻男子出手爽快大方,伙计又是暗暗一叹,只在心中道:别人都不心疼,我又cao什么闲心、凑什么热闹。

    临时茶铺的伙计却不知道,这种洗手行为,是作为这四个人所在门派的一种规矩。行走在外,为了防止被人下毒,他们专门练有一种手段,用茶水洗手的行为,其实不是以水洗手,而是以手‘洗’茶。

    他们在倒茶水之前,已经悄然在手上沾了些许粉末,中等、及以上的毒,都逃不过这种药粉地测试。

    原本在这海边,不远处就是巡检兵士,缓缓来回行过,在这种环境里的商铺即便是临时的,应该也不会存在这种下毒的险恶事,但作为他们派中之人,对某些规定的自觉遵守程度,已经深刻入心,不会因为环境的貌似安全,就擅自更改章程。

    这种古怪的行为,实也跟他们不做寻常事的职业特性有关系。

    试过茶水无毒,四人才浅啜一口,这样的举止,也几乎是照着整齐一致的节奏进行。

    习惯动作轻微地放下茶碗,并非因为他们心性温和,而是他们的职业,要求他们必须有一双细致到每一寸肌rou都灵活自如的手。这样才能帮助他们在开锁、揭瓦或是触解机关时,能有更多一份的稳算。

    远望天外雨幕,他们无心欣赏雨景,只是在等待着不久后就会靠岸来接他们走的小船。

    才走不久的叶诺诺与莫叶怕是没有机会知道,这一行四人逗留在观景台不走的另一个原因了。

    他们的确习武,但根本不是什么京都武馆的弟子,一身武馆着装只是一种身份掩饰。

    不过。就算他们真把本派弟子服穿出来。恐怕也是没人能认出来的。

    ……

    雨渐渐下得大了,真正到了如瓢泼一样的时候,海边惯有的阵风反而渐渐消失减弱了。

    往年在大典结束后的大半天空闲时间里。正是海岸临时摊位做生意的最佳时间,可轮到今年大典之日,大部分游人都在庆典结束后没过多久,就被大雨迫得只能加紧回城的脚步。

    海边不少铺子看见这个情形。也只能做此选择,陆续收铺子回城了。虽然他们在今年的这一天。没有像往年同日里赚得多,但头一次带来的食品物资都没有带回的,算是稍有盈利了吧。

    茶铺老板本来还想再撑一会儿,因为此时坐在铺子里的四个顾客。带头那位年轻人出手真的挺大方。茶铺老板还指望他能再在铺子里花费点银子,要知道铺子里卖得可不止是茶。

    但那四人坐了良久,除了最开始买了四碗茶。也没怎么饮用,后头便再无什么动静了。不仅如此。他们连话都说得极少。

    这就让茶铺老板不禁有些疑惑与好奇了。

    他下意识打量起这四个人的着装,乍一眼看去,只感觉他们有些像武馆弟子,但在脑海里回想了一下,日常在内城茶铺里见过的形形色色的客人,其中似乎也没有这种着装的武馆弟子。

    茶铺老板目光自然而然地下挪,注意到了四人分别靠在小桌子四条腿上的黑色布伞。

    其实他也没有刻意去观察那几把伞,然而当他的目光有此举动时,在四人当中,那个带头人模样的年轻男子忽然侧目扫了过来……

    当茶铺老板的双眼对上那男子如笔直而来的目光,他不禁心头微瑟。那年轻人目光中的一丝冷冽,让茶铺老板觉得自己似乎是做了什么冒犯他们的事,于是他神情微滞,很快躬了躬身,像是在道歉,又或者只是习惯性的对强者持有一种敬畏态度。

    面对茶馆老板的毕恭毕敬,年轻人未有一个字的表露,只是目色漠然地收回目光,然后如在座的三个少年一样,继续将目光投向不远处的海面。

    茶馆老板也没有再打量这四个人,他回到大帆布棚子下面临时搭建的煮茶台面后头,这里没有因为放久了而污垢沉积的茶具,但他却拿起一只干净的茶碗、一块生了些霉点的抹布,用力擦了起来。

    一圈一圈擦茶碗的速度,渐渐快了起来,正如茶馆老板此时的心境变化。

    这年轻人的目光,让茶馆老板想到了一类人:他们自称是“江湖人”。

    在这类人里头,品格好一些的,谓之“侠客”,行为多暴烈的,谓之“豪强”。

    人耐渴的能力可比耐饥能力弱多了,无论你武功有多精深,赶了几十里路不让你喝水,体力就会加速被消耗掉。

    茶馆里做的生意,因此受众面非常广,而服务过程却是较为简单的。茶馆老板也是因为常年身处这种工作环境里,所以能练出丰厚的阅历。不过,正是因为看出了这四个人身上若有若无的江湖人气息,他又不禁疑惑起来。

    大约是在十三年前时,京都的治安逢到最乱,民间出现了一种职业,大白话叫做卖人头,其实就是买凶杀人的活计。

    与官府张贴布告,出的悬赏缉凶令不同,买凶杀人者只要出得起价码,那么他们聘用杀手,只相当于买了一样工具,替他们直截了当的杀死目标,此目标人物却未必是戴了什么只能以命偿报的罪过。

    前朝朝运到了末期,乱象四起,民间像这类无视朝廷律令、买凶杀人的事情也渐渐多了起来。

    坊间仇杀是最低品次的,一个人在巷子里悄无声息就没了,极少会有人看到。刺杀皇帝以及皇亲是最高品次的。但那种刺杀事件发生在重重皇宫之中,宫内当差的宫人会很自觉的管紧自己的嘴,对于寻常百姓而言,仍然是不会有机会看见。

    而若论发生在市井之间最多的刺杀活动,还得是在中层次范畴。例如一方富贾或者大臣之间地仇杀,寻常百姓时常可见一行人在街上行至半道,忽然就拔刀舞剑斗了起来。直至人头落地、血溅当场。

    除了有偿杀手。还有一些自诩为要替天行道、杀污官恶吏的侠剑客,以及劫富济贫的草莽豪强。然而在动荡的时局里,言路严重失衡。侠客的义举也是会存在误杀的,豪强的行为,劫富是否真做到了济贫,也是未可知的。

    在那时候。京都但凡做官的,家里都要养近身武卫。走哪儿带哪儿,富户望族家里则必然养有成群的看家护院。这一实势造就的形势,京都府也管不了,只能放任。

    而这一乱象。直到十年前,王家军入京后,渐渐才得到淡化。这主要还是因为四向城门进出的检查。在王家军武力管控下,才真正做到了十分严苛。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