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恩记_(964)、小国大防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964)、小国大防 (第4/4页)

一路上都靠抚琴卖唱为声,实际师从无门,是学到哪里唱到哪里。蟒山、忠冢岭、邺都,还有一些地方的本地话我们祖孙都会说一些。因为这样,即便我们是外乡来人。也可以凭此少受些歧待。但我们会京都话还是多一些的,因为……因为在这里能挣得比别处多几倍……”

    话到最后。唱歌姑娘似乎是因为说到自己内心觉得羞于细谈的某处,原本清脆的嗓音渐渐抑低干哑,最后几个字似乎没有吐露清楚。

    然而王炽听清了,因为这姑娘说到最后那几个字,竟自自然然由京都口音转变成了川西口音。京都人大多不懂川西腔调,但王炽听得熟悉,那姑娘口音变化来得这么快,可是叫他听来,竟也是丝毫没有违扭的怪异感。

    王炽内心有一丝缕地相信了这唱歌姑娘地解释。

    毕竟……他本就对那片土地上的人心存怜悯和歉疚,除了因为那儿是他王家耗费不少心血打造的嫡系军团里不少老卒的亲祖含恨埋骨之地,还因为他一直坚定地认为,那里本也该是南昭领地,现在却因为一些条件的不成熟,还只能眼睁睁看着那阙灵山秀水遭受一群匪类的肆意践踏。

    但此刻他与这唱歌姑娘之间的对话还没完,还需要沉下个人情绪,继续试探下去。

    不过,当王炽收拾了心情,准备进行他的第三步“盘问”时,以自己面前这张长桌为中心,渐渐在四周聚拢围坐成一个大圆圈的食客里头,忽然有一个人站了起来。这个人坐得比较靠后,但自从众人议论闹腾起来时,他就没怎么插话进来,不过他的身形其实挺高挑的,所以突然这么一下站起身,倒是吸引去了不少在旁的长桌边随意而坐的食客的注意。王炽也暂时压下喉头的话,朝他多看了几眼。

    只见这个人有着一头蓬松散乱的头发,尽管用了一根布带扎着,但他的额头上还是有几缕不受束缚散开的短发落下,遮去了大半部分的眉眼。再看他一身看似厚实实则纺织得如篾丝筛子般稀疏漏风的麻衣,上头还有不少似被什么东西钩挂破了的窟窿,更显得家底苦寒。

    王炽的视线最后在他从桌脚处拎起的一把柴刀上略停了停,知晓了他很有可能是个靠打柴为生的樵夫,不禁微微眯了下眼。

    在全城限铁严令的节制下,铸造铁质器具的原料供应和成品销售都受到一定影响,成本代价在官方束缚力的管控下陡然增高太多了,因而开设在内城的打铁铺并不多。并且近几年内还存在一些老字号打铁铺迁向城外的变动。不过,内城对铁器的需求本就不大,无非就是打几把菜刀锅铲。所以这类因限铁令而变得麻烦起来的行业,并未给京都居民带去多大困扰。

    只是这样一来。铁铺主要在城外小镇经营,以至于城内不少打柴为生的樵夫大多也迁出去了。干这一行的人拿的都是辛苦血汗钱,能节约一些工时,继而多挣些,也是好的。

    再看这樵夫的一身打扮,除了是个打柴的无疑,还应该正是那种专供铁铺柴禾的樵夫。因为铁铺对柴禾的要求要稍比城内民家的低,收柴时也少些挑剔。给钱爽快,最主要的还是需求量大,所以年轻力壮烦于讨价还价的砍柴人一般都是上那儿供柴去了。

    能在内城看见他们,并不多见;能在经营环境极为稳定的民坊小馄饨馆遇见……莫不是他就住在这附近?

    王炽微垂眼帘,视线像是落入了面前桌上只剩半盏的茶汤里,但在这中途,他其实已以眼角余光又将那看着年纪不大的樵夫细细观察了几次。

    蓬头樵夫拎了自己的柴刀起身离座后,先去馄饨馆储酒水净碗的柜台缴了食银,然后绕了一步来到离那唱歌姑娘最近的一张桌子,伸手探入自己那有些破烂的前襟口。又摸出一枚铜钱来,手势稍有犹豫之姿,最终还是将这枚铜钱搁下。

    “虽然我很穷。并且终日做着劳苦的活计,但我至终还是喜欢听欢快的曲调,借以不灭却将来也像京都人这样过上好日子的希冀。但现在你既然唱不出来,所以我只有走了。”话说到这里,蓬头樵夫稍微将脸扬高了些,但很快又垂了下去。

    他这么做,看上去并没有什么蔑视人的姿态,目的很浅显,却又存着丝缕味道。似乎只是为了甩开额头乱发,在离开之前看清楚这位唱歌姑娘的脸。饱一饱眼色,也算是偿了他赏那一枚铜钱的价值。

    “你长得不丑。所以我赏你一枚钱。”最后又说了这句话,蓬头樵夫终于走了。他的步履迈得很快,仿佛是背后衣服突然被戳破一个洞,羞于让人看见他露在那身麻衣外、里头更破的一件布衣似的,很快消失在众人的视线里。

    唱歌的姑娘望着蓬头樵夫走前留在桌上的那枚铜钱,不禁怔住了神,良久都未伸手去拿。又过了一会儿,她因为饥餐露宿而显得有些苍白的脸颊上,隐隐现出一丝红潮,精神也不再像刚才进来时那样镇定。

    惊怯的情绪虽然只是蛛丝般细微显露,却还是在她脸上留下至少以王炽的眼力可以看出来的痕迹。

    阮洛则是已经看出场间存在的另一个问题,刚才那蓬头樵夫无论是有意还是无意间,都在拆卖唱姑娘的台子,并且在临走时,还用一种隐晦的方式羞辱了她。

    小店内凑热闹的食客们虽然没有他这样观察得仔细,但已经有几个人用最简单直白的方式,还原了那蓬头樵夫一番作为造成的影响。

    已经有几个食客犹豫着、叹息着起身离去,并且看那姑娘的神情模样,估计也快要耐不住羞恼转身离店了。卖唱女也是有自己的尊严的,她宁愿跋涉千里,辛苦度日,也没有选择直接卖了身陷足红坊,便说明了这一问题。

    阮洛的观察所得,王炽心里也有,并且他能更直观的感受到,蓬头樵夫是拆了他筑起的台子,但这却让他对那卖唱姑娘刚刚松了分毫的一根心弦又拉扯起来。那蓬头樵夫走得虽然快,但他还是来得及看清了他迈步的姿态,并且这一次比观察那抚琴老者进门那一刻看得更清楚,原来樵夫也是位武人。

    有此武艺的人,很容易就能进到哪家宅子做个护院,活计轻松,每月获取例银却并不比砍一个月的柴禾钱少。

    除非此人在精神或者品格上有大缺陷,难与人相处,但看他刚才先结账后打赏的过程,说话的措辞顺序,以及他掏钱出来的手——虽然他衣衫破旧,但他的手指指甲缝隙里并不见什么污垢,也未干瘪变形——所以王炽不觉得此人哪里有问题。

    ---(未完待续)

    (.)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