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恩记_(889) 青野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889) 青野 (第2/3页)

就会全部由王炽设法还入他的账上。然而头一次玩这种疯狂游戏,他还是禁不住微微扯了一下嘴角。两千两在这里只能包下一个茶楼,但搁在京都,连地契带着楼子桌椅伙计全部买断,一座茶楼的价值也就这么多了。

    恒泰馆区对于只是空有一屋金银、而在世上没有什么高等身份的庶人来说,真是个拿银票当柴烧的好去处啊!

    十三注意到阮洛的脸色有些不对,慎于再多说什么,忍不住侧目朝王炽看了一眼。得了王炽一个眼色,十三立即如受大赦,连忙撇足去了一旁。

    “这点银子。用得还算恰当。”王炽看向已经站到一起的十三和阿平,缓缓说道:“你们两个就走在前头,十三且留神些,花银子的事情就交给你们两人了。”

    十三与阿平闻言连忙应是。

    阮洛听见王炽的说话声,也渐渐收了心绪。

    除了某几个独院。恒泰馆区的守卫规则大体来说是外严内松的。通过大门这道最麻烦的手续已经办妥,之后的行走就会轻松许多。轻轻舒了口气,阮洛将视线投远,着眼于馆区内的建筑群体,紧接着他就看见一行五人从馆区一条笔直而来的街道上疾步走来。

    五人里后头那四个好像着了一身饭馆茶楼伙计的装束,而领头那位在阮洛看来,总掌银柜的身份痕迹就很明显了。阮洛平时没少与这类人打交道。

    五人行至王炽跟前,为首掌柜模样的绸服中年人连忙躬身堆笑,捧拳恭敬说道:“敢问,这位就是来京赏春的王老爷吧?”

    王炽当然点头,暗笑月余未出过宫行走,这十三的编撰活儿似乎更精了。

    确定了来者身份。那绸服掌柜的脸上笑容更加灿烂,不再赘言问询阮洛的身份,而是一手向右平摊作了一个“请”字,先入为主地又道:“在下是雨梧阁的小掌柜,带着四个伙计。特来迎接二位贵客。阁中地扫尘清,炉上雪泉微烫,这位王老爷,还有尊公子,请随小掌柜的这边请。”

    “好。”王炽微微一笑,“掌柜的礼重了。”

    本来站在王炽身旁后半步的阮洛这会儿倒又迟滞了,那一声“尊公子”的称呼落入他耳,直敲得他眉梢一挑。

    而站在阮洛身后的保镖阿桐听到王炽后头说的那句话,心中是颇有异议:两千两换茶楼几个伙计出来相迎,这算不上对方礼重吧?倒是自家公子的银袋子被狠狠割了一刀,这才是下手有些重。

    走在最前头的侍卫十三与保镖阿平已经开始在给那几个茶楼伙计发银票了,一人两张,二十两的官钞再兑成银票,至少也可得十六、七两,四个伙计脸上堆起的笑容更真实了,那时喜滋滋的味道。

    慢慢缀在王炽身后的阮洛脚步轻快不起来,忽然他看见王炽回头看了他一眼,以极轻的声音说道:“是不是在想云峡钱庄的事情?或者应该说,你已经开始考虑晋北侯的事情?”

    阮洛目色一凛,心下很是吃惊,没想到自己隐藏的思虑虽然一字未提过,却已经被王炽这么准确的透悉了然到了。

    面对王炽的目光注视,阮洛动了动唇角,正颇为犹豫该不该说,他就又听王炽轻声道:“所以我刚才会说十三花银子还算恰当,雨梧阁的避声效果很好,在那儿闲聊也比站在这街上要觉着舒坦。”

    阮洛明白过来,没有再说什么,只是加快了步履。

    ……

    在馄饨馆留下一枚铜钱后,快步离开的蓬头樵夫只绕开一条街,行至人际稀少的街头一角,便停下了脚步。屏息观察四周片刻,蓬头樵夫旋即蹬石上墙,转瞬间消失在墙头。

    落足在一家民宅的后院,蓬头樵夫绕着主宅疾步行走一个来回,快速扫视院中四角,再次确定这户人家并无人在,目光一转,视线扫向厨房的位置,随即大步走去。

    在迈过厨房门槛时。他的左手已经摘去头上覆着的那团如枯草一般的头发,右手则将拎着的柴刀搁在灶台上,然后勾起食指划向腰间,束衣布带受力松弛。那身破烂的麻衣自前襟口褪开,滑落双肩,至他的右手中团握。

    脱去麻衣后,里面穿的那套窄袖短襟的灰色布衫展露出来,剪裁贴身,隐隐透出他修长而匀称的肌体。他的脊背挺直,臂长肩宽,这并不像一个常年过度劳苦的人该有的体格。

    而当他的右手以麻衣包裹那“头发”的同时,他的左手很快又握起了搁在灶台上的柴刀,顺势朝这户人家习惯挂在离灶头不远处墙壁上的火镰。以极快的速度连勒数下,顿时火花四溅。

    手中揉成一团的麻衣碰着那火星子,很快升起缕缕薄烟,已经没有蓬头枯发的年轻樵夫将这一团破衣烂衫假头发塞进灶膛里,然后他又从窄口衣袖里摸出一个小纸袋子。倒出一粒黄豆大小的黑色丸子,在食指与拇指间碾碎,掀掌撒入灶膛。

    漆黑的灶膛里骤然大亮,原本只是沾衣起烟的几点火星,在转瞬的功夫里便如有些妖化了般吐出火舌,将那团破烂麻衣吞没。

    从厨房水缸里舀了一瓢清水,就着这户人家灶头的盐巴。将故意几天未洗漱过的牙口清洗洁净。待年轻脸庞上的灰垢也洗净,樵夫将紧紧盘在头顶的一头乌发放下,手指沾水为梳,疏拢数下,再从前襟里侧抽出一根刺绣了白色梅花的崭新紫绸带,将一头微湿的长发松散束于脑后。

    走出这户人家的厨房。已是崭然一身的年轻人身上已经很难再寻到深山打柴人的痕迹。此时已值午后,这户人家后院晾着的衣物已经干燥,但年轻人只是朝晾绳上扫了几眼,心中定计,并未去取绳上衣物。而是径直向居户主屋行去。

    腕力一绷,拇指扣紧,大门上挂着的铁锁头如在guntang的油锅中炸开的豆子,主屋大门就此打开。年轻人径直走了进去,又转身走入主厅侧旁的卧室,打开挨墙立着的衣橱。目光扫过,他没有取那妥帖挂起的锦袍,而是目光微垂,落在柜角一件折叠整齐的重紫绸衫上。

    套上那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