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839) 新秀 (第2/4页)
是前朝留下来的一批不可复制的孤稿。不是因为智藏低浅而不受人重视,是太珍贵了。每天只有负责整理这些稿件编写的大学者才能入楼。但因为事涉前朝,对于当时才刚满六岁的王哲,太学里的人只当他还没到需要明白这些的年龄,对西院藏书楼里的奥妙并不多提。 于是这栋藏书楼便被王哲误认为是太学里“最便宜”的一栋楼,在一个漆夜。被王哲以一个草靶点燃。火是从里面升起的,等到楼外可见烟火的时候,楼内已经是一片火海。那些为了防止蛀虫、稳固墨迹而被皇帝下令浸过油的稿纸瞬间张扬起翻天火舌,太学府西院藏书楼的火势很快便失控了。 原本这栋藏书楼因为内藏稿件珍贵,又有近半数的文稿浸泡过防虫的樟脂,是防火的重地。但守楼的卫兵偏偏就忽略了三皇子这个“危险人物”,只以为年幼的三皇子是好奇钻进去看了看。很快便出来了。实在想不到,皇帝的儿子会烧了他老子极为重视的藏书楼。 藏书楼的守护工作里,防火的意义是大于灭火的。因为早在皇帝下令将文稿浸油的时候,就有工部官员抗议,因为如此一来,一旦起火。根本就不可能扑灭。当时皇帝态度坚决,挡掉了工部反对的声音,其实若非这个意外,皇帝后来设置的防火章程,应该是极为稳妥的。 楼烧了。稿件都毁了,最要命的事,烧楼真的烧出了人命。 放火之前,三皇子王哲进楼看过,明明记得没人。但他当时身板太小,并不能完全看仔细楼内的事物,后来清理现场时,羽林卫是在几张桌板下面发现那两个编书大学者遗体的。清点现场事物,排除了凶匕致死栽赃皇子的可能,但也发现了这大学者手边倒落的几只烧得变形的酒壶。以此推断,这名大学者是在醉晕中被烧死,三皇子若非因此忽略了楼中有人,也许不会酿成惨祸,这算误杀。 文官在受皇帝委托,执行编书工作的过程中,如此公然在工作场地大量饮酒,是为亵渎学问,欺君瞒上。然而虽有罪,但罪不致死。 如此辜罪相抵,三皇子王哲虽然免了一死赎罪,却也领了一百大板,分五次领罚。每次领完板子,三皇子王哲都被打得极惨,至少需要卧床半个月。用了一年时间领完一百大板,新伤叠旧伤,还只是个六岁小儿的王哲,屁股上都没有了稚嫩,结了一层厚痂。 服侍三皇子王哲涂抹伤药的后宫奴婢,每哪个见了不心疼的,这消息便传了出去。京中官员见皇帝是真狠心罚了皇子,近乎往死里打,便是连那些专借挑事谋功的长舌言官,也半句都不敢再多提皇子失手烧死人的事了。 ———— 然而只有二皇子知道,皇帝对三皇子的那型罚,实则留有余手。 有些旧事,皇帝本来打算连二皇子都瞒着,只是烧藏书楼误杀大学者这案子,皇帝实在忍不住不说了。 当年二皇子只是去看了一次三弟,回来后就反复在皇帝面前求情,直累得他自己也病了,仍不放弃,托着病躯还不时往御书房里奔。皇帝担心二儿子再这么折腾下去,身子会彻底拖垮,终于才悄悄松了一次口封。 得知事态真实的一面,二皇子王泓果然不再提替三弟求情的事,安生于寝宫内休养。因为三弟居然真作了孽,打板子都算轻罚了。 但那一次的事。使只比三皇子大一岁的二皇子心灵大受冲击。第一次明白,权衡谋略,这种手段,是何面目。 也是因此。二皇子从很早开始,小小年纪,便显出沉稳脾性。这固然是因为他身体孱弱,不能像寻常同龄孩子那般欢闹,才塑就冷静外表。但当年之事的真相,亦在这里起到了作用,使二皇子王泓在看待一些事情时,心里自然养成三思而后动的觉悟。 ———— 那年烧死大学者的案件经过,并不完全是刑部审理后列出的卷宗所述,在几个关键点。被人为的改变了先机,凭倚影响了最后的审定结果。 若非皇帝派武艺高超的大统领做了一回飞贼,以鬼神之轻巧身法在众目之下,悄然匿进那藏书楼废墟里,扔了几只酒瓶子进去作伪。给那枉死的两名饱有学问的编书文官又捏一罪。那么即便后来三皇子凭皇子身份保下一条命,恐怕人生污点也会携带终身,无论对将来或封王、或继承大统,这都是不可忽视的阻碍。 还有那些帮三皇子涂抹伤药的奴婢,也都是皇帝暗暗派人搜集资料观察,专门挑选的二十多名喜欢在背后长舌嘴碎的奴婢。每天太医局御医给三皇子换药时,皇帝便着人代看。使了一个女官,带着那肖舌奴婢以帮忙为名侍立在旁,并且还是几人一拨轮着换值。这样就算他们不在事后串谈,也能保证有多名奴婢心里记得此事。 这些不懂医理的奴婢哪能真帮得上什么忙,皇帝只是意欲让他们看看三皇子身上挨板子的伤有多惨,好叫他们发挥多嘴长舌之能。传出宫去让那些对皇子的处罚有异议的京官听罢了。而皇帝自己在朝堂上,反而半句不提三皇子,殿上偶尔也有臣工提带几句,皇帝反而要对此摆冷脸。 为了在众京官心里修补三皇子知错能改的形象,不至于影响他今后在众臣工心中的声望。皇帝颇熬了些脑汁,总算成果还不错。时至如今,大部分京官都快忘了当年之事,记得那事的人,也只当它是无意义的旧案,连茶余饭后的谈资里都懒得再提。 但在事发当年,皇帝还是颇为担心,若再将王哲留在皇宫,又会生出多少枉杀罪孽。即便皇帝权力遮天,也经不住这样的折腾。于是,在三皇子王泓领完最后那十大板,休养了一年后,七岁的他离开了皇宫。 在宫里他能这般胡闹,每次都让皇帝收拾烂摊子,长此以往,只会助长他不知收敛的玩心。因为一个玩字,六岁就枉害人命,决然不能再纵容。就丢他去宫外历练吧r许只有挫折能叫他知道珍惜是何物,而他若能在外面练出心性,对将来把兵权交托,命他辅佐二皇子,也是极大的裨益。 也许他在宫外,有时会遇到涉及生命的危险,但总比窝在深宫,温水煮青蛙的自己玩死自己要强吧! 是男人,怕什么危险挫折。 ———— 此刻在华阳宫无一外人的会客主殿中,皇帝轻巧的提了一句当年之事,旁坐的一双儿女,女儿王晴眼中浮现一丝疑色,但儿子王泓则瞬间记起当年之事。 小时候的三弟王哲,的确在宫里不断闯祸,并且他惹祸的结果,严重性质还有逐步加剧的势头。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