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10.BABEL(十八) (第2/2页)
不管是情报cao作还是继续封锁电信技术专利,如今都是最好的时间点。 “可是,不管怎么说‘军团’的情报” “‘那只是用于治安战的兵器’、‘生产数量有限’、‘如果不相信可以进行检查’、‘为了展现诚意,我方愿意将限制生产和装备的相关条文写入裁军协议’帝国大可以这么说,并且十分真诚的在相关条约上签字画押,之后再用别的方法绕开这些限制。” 破坏条约是十分严重的罪名,但绕开条约的限制并不是。 “可以运用的策略有两个,一个是‘标准化生产’,另一个是数量不变,但将其中的一些份额空出来,给新型‘军团’。” 以“维修消耗”和“仓储备件”的名义生产“军团”的零配件,在战时迅速组装后投入战场这其实是帝国已经在干的事情。这种做法的好处在于其隐蔽性好,即便被人揭发,也大可以用“这些都是备用零件”来糊弄过去。除非掌握相关生产手续、所有的生产厂家和存储点,还有备件的总量,人们才能掌握全貌。只发现一两个存储点和生产厂根本无法充当证据。 关于利用份额,是帝**正在摸索推进的备案。 计划分为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是通过“国民战斗机计划”完善新型人工智能和次世代“军团”机种。废弃已经装备的“军团”,代之以新机型。这些新机型就好比“教导队”之类的军官种子部队,一旦进入战时,大量生产组建的“军团”便是其麾下的士兵,加上战术数据链的战力倍增效应,“军团”在极短时间内即可扩充数千甚至数万倍规模。 第二部分是将生产工厂本身变成“军团”,也就是所谓的“自动生产型”,无需考虑装甲、火力、机动,以无人工厂的形式在战线后方持续生产、维修各种机型“军团”。按照发展规划,后期的“自动生产型”也将设计成标准模块化结构,这就意味着只要有合适的场地和足够数量的“后勤辅助型”跟相关器材,“自动生产型”可以遍地开花,随着战线的推进不断前移,进而缩短补给线。同时随着战术数据链运用的深入和升级,未来可能出现可以根据前线反馈的数据,“自动生产型”自行改良现有机种,甚至自行设计、生产新机种。 将以上计划全部结合起来,这才是帝国二十年内关于“军团”的生产、装备的规划全貌。 罗兰当然不可能知道计划的细节和相关资料,但“军团”的存在,帝国方面竭力遮掩“军团”的动向,从“沙拉曼达ii”上获得的部分资料,最重要的是帝国的最终目标和“效率至上”的思考方式都早已为人知晓,将以上要素结合起来,推测出帝国方面的大致轮廓其实并不难。 “光是用想的都觉得毛骨悚然了。” “可那毕竟只是我们的推测和想象,光靠这些,不要说拿去充当对帝国施加压力的题材,就连说服诸国特使都做不到。再加上拉普兰中立化提案造成的诸国联盟内部的对立……” 罗兰收起苦笑,没有任何表情的面孔眺望着窗外耸立的巨大建筑,手指快速写到: “暂且静观其变。” ########## “罗兰暂时还不会出牌。” 李林敲打着桌面,尼德霍格上前将已经签名完毕的文件收走。 “是因为时间点和缺少证据的关系吗” “那些不是主因。最根本的原因是经历过查理曼和教会的失败后,他对诸国上层抱有强烈的不信任感,对自上而下的变革也失去了信心。如今的他更倾向于提升民众的知识水平和对新技术的接受能力,在适当时机引发自下而上的典范转移。” “可这样一来也很容易演变成自下而上的暴力革命吧。” 亲卫队队长处理过不少类似的案件,对这类事件有着高度敏锐的嗅觉。 “他当然清楚这一点。” 一直在敲击桌面的手指停了下来,李林说到: “对他来说,就算变成波及整个世界的革命与战争,也好过世界就这样僵化窒息下去。与其日后后悔‘那个时候为什么没有那么干’,还不如竭尽所能的将变革的种子播撒到整个世界,默默守护、等待着革命的种子冲破帝国设置的种种桎梏,给这个世界带来崭新的未来。” “宏大、美好、充满希望,听上去就像小孩子的白日梦。” “也不能这么说啦。” 李林朝尼德霍格摆摆手。 “革命家这种生物,原本就多为浪漫主义者。”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