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24.少年总督(八) (第2/2页)
达到战斗浓度,或者有搭载光束兵器的机体在场。通常情况应避免正面冲突,使用狙击手也应谨慎。 此刻,狙击、干扰粒子、光束兵器都被拥堵的人群封住了,只要不想引起不必要的麻烦,或者自己打自己的脸,就只能放弃这些手段。不过,要想无声无息间让什么人“意外身亡”,手段还是有不少的。 “鬼箭”正是为了应对这种状况所开发的术式。碟形术式阵列射出的并非实体枪弹或能源光束,而是人耳无法听到的低频次音波,将聚焦收束后的的次音波直接打入人体,与心肺等脏器产生共振加以破坏。 由于听不见声音,也不发出烟雾和光芒。只要确实命中脑干引发猝死,在当事人都无法察觉的状况下,暗杀就完成了。之后就由热心人把“突发疾病者”带上早已配置完毕的医疗马车,事情就能告一段落。 计划、配置、目标全部就位,现在只差两个人到场,狩猎便可以正式开始了。 一位是今天的焦点人物,众多杀手觊觎的对象——第四王子夏尔德波旁。 另一位是在萨尔巴杜特区叱咤风云的义贼、叛乱分子、卡斯蒂利亚人的英雄、提坦斯占领军的噩梦——“狐狸(zorro)”。 其实后者来与不来,结果都是一样。再过一会儿,萨尔巴杜特区的抵抗势力就将不复存在。只不过,让卡斯蒂利亚人自己将他们英雄拉下神坛。将外国总督供上那个位置——这样的冲击画面会让胜利更加完美——李林的胜利。 “以人类的价值观来说。这算是坏心眼吧?” 闭上左眼,淡漠的笑容没有分毫变化。 他的行动不针对任何人,还没露脸的“狐狸”,心潮澎湃的黑手会。潜伏在人群中的他国间谍。正在进入攻击位置的反抗份子。藏身萨尔瓦多大教堂钟楼内,身穿黑色长袍,用骷髅面具遮住脸孔的阿萨辛教徒——所有这些人仅仅只是“目标”。是促成目的的过程,仅此而已。 ########### (做好觉悟了吗……) 低喃着自问,罗兰的心中泛起苦笑。 从马车内放眼望去尽是拥挤在街道两侧的人群,喧嚣化为浪潮席卷过来,这是一副用群众一词就能概括的风景——就支配者的观点来看。 男女、老幼、人种、种族、个性,全部都毫无意义,全部以同等的价值观予以对待,就好像应对从流水线下来的零件,公平的加以区别,将之分配到应去的所在——这便是最为合理的治世手段。 诚然,这种观点未免太过严苛无情,而且以一人的价值基准去衡量众生是否合理,本身就有待商榷。然而,由“永远正确”的李林提出、实行、取得成功后,想要反驳这套理论难免底气不足,充其量也只能用“这是特例”来反抗一下。 为了反驳这个理论,他倡议建立特区,试图摸索出一条能令各方接受的共存路线,通过实际展示,最大限度让大部分人接受与异种族共存的理念。然而随着李林和财团介入暗杀夏尔的阴谋,事态的进展开始和原先的预定脱节,或者说,正朝着李林式的规划靠拢。 罗兰清楚政治并不能用通常的伦理道德进行衡量,面对棘手的特殊状况,势必需要采取非常手段,纵然是肮脏不堪的伎俩也在所不惜。 这就是现实,要么向其妥协,要么被其压垮,对此,他早已了然于心。 但这并不意味着可以没有底线,也不代表急功近利的做法任何时候都通用,更不要说通过成功,潜移默化地偷换执政理念。 罗兰承认李林的手段更有效率,足以彻底有效的扫清一切抵抗势力,可如果照着他的计划进行,势必会在无形中扭曲特区的发展方向,最终很可能会变成一个不完全版的亚尔夫海姆。 或许,这才是李林为此次夏尔王子来访出力甚多的真正缘由。无需太多投入,便可将特区的发展方向纳入轨道,稍后只要利用资本输出和物流,便能掌握到整个特区。 (真是服了他了。) 脸上险些露出苦笑,艰难的保持着严肃端庄的面孔,思绪继续运作。 以上只是没有证据支撑的猜测臆想而已,不过却也很难说不会变成事实,所以眼下最紧要的是,应当如何应对这个局面? 反击?这是最蠢的选择,且不说这形同恩将仇报,会在舆论上造成多大问题,刚有起色的特区恐怕眨眼间就会灰飞烟灭。 无视?只比反击好一点的选择,最终只会演变成之前臆想的状况。 进亦不能,退亦不得。 那么,干脆利用这个状况吧,比起坐以待毙和无谋的反击,这个选择固然艰难,且问题重重,但终究还是要去做的。 “似乎已经下定决心了的样子呢。” 磐石般的声音响起,罗兰收回思绪,将视线投向前方。(未完待续。。)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