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745章 《生如夏花》 (第2/2页)
相当的惊人,不仅有“生”的辉煌灿烂,也有“死”的安静唯美,而这两种“生”与“死”的和谐统一,更令歌曲惊艳无比,让人彷佛看到大自然的生命在刹那中绽放出耀眼无边的光芒,也看到了大自然的生命在刹那中消逝而留下的无限怀念,而这一切,都在一瞬间中,永恒成了刹那,刹那也成了永恒,分不清刹那还是永恒,这是生命的绝望与美丽,“惊鸿一般的短暂”,却是“像夏花一样的绚烂”。 也许,这歌会让人觉得似乎带着一种郁闷窒息的气味,让人绝望无比,但同时你会了解到其中的真性情流露,这是朴树对泰戈尔的“生如夏花”一句所蕴含的自然法则、人生法则玄机的最为准确的阐述参悟。 无论是“也不知在黑暗中究竟沉睡了多久\也不知要有多难才能睁开双眼”这样的迷蒙幻化的自然,还是“这是一个多美丽又遗憾的世界\我们就这样抱着笑着还流着泪”这样美丽又遗憾的人间; 也无论是“我为你来看我不顾一切\我将熄灭永不能再回来”这样无奈凄美的绝望,还是“惊鸿一般短暂\如夏花一样绚烂”的宽广厚重的情怀,都是朴树对人的生命的意境所表达出的深刻理解,是对茫茫宇宙中渺小的自然生命的精准定位,也是对生命哲理的极度探寻。 泰戈尔用诗来阐述生命,将生命诠释成一优美无比的诗,而朴树则用歌声来阐述生命,将生命唱成一惊艳唯美的歌。 无论是“诗”还是“歌”,都是对生命的一种“诗意”的阐述,这样的“生命”是悲观的,却也是豁达的,是短暂的,却也是永恒的。 海德格尔的“人,诗意地栖居于大地上”一话,所表达的也是“生如夏花”的深层含义:虽然人面对茫茫宇宙只是短暂的一刹那,难免会消失的那一天,但因为我们用“诗意”般的豁达情怀来面对所能见到的恐怖与悲观,让生命的最终意义回归于自然本真,因此虽然生命是“惊鸿一般的短暂”,但也是像“夏花一样的绚烂”,能够如此“诗意”地栖居于大地上,就算苦难也是幸福的,刹那也是永恒的。 曾经的林在山,没有像夏花一样绽放过,所以他对于这歌的感悟还没有特别深刻。 但如今,来到这个位面后,他正经历着最好的自己,也是最绚烂的人生阶段。 再唱这歌,他就特别有感悟了。 这晚,他就要用他最绚烂的歌声,为这个位面留下最惊鸿的一瞥,让瞬间变成永恒! “噢~~~~~~~~~~~!” 在观众的热情欢呼声中,林在山登场了。 今天为了配合歌曲主题,林在山特意穿了一件低调的灰色T恤,整个人都显得很安静,似乎在积蕴着爆的力量。 林在山向观众鞠躬致意,给了乐队示意,准备开唱了。 全场观众都安静下来了。 工作人员们也暂时放下了手头的事,全神贯注的等待着林在山的表演。 后台的歌手们,电视机前的千万观众,无不在屏息等待着林在山的开嗓。 但这歌的开篇,却是由和和声团队唱出的带有神秘色彩的乐句——“sei喔啦住母sei喔啦住母……” 一股特别的气氛铺面而来,林在山静静的开声了,就好像一个穿越时空而来的沉睡巨人,慢慢的睁开了他的眼—— …… 也不知在黑暗中究竟沉睡了多久~ 也不知要有多难才能睁开双眼~ 我从远方赶来~恰巧你们也在~ 痴迷流连人间~我为她而狂野~ …… 我是这耀眼的瞬间~ 是划过天边的刹那火焰~ 我为你来看我不顾一切~ 我将熄灭永不能再回来~ 我在这里啊~ 就在这里啊~ 惊鸿一般短暂~ 像夏花一样绚烂~ …… 一开始林在山并没有爆式的演唱,但这沉淀人心的旋律,却在人心底筑起了一条探索的通道,好像链接了无数生命与时空,跟着林在山的歌声一起在漫游,在思考,在等待那一瞬间绚烂的绽放。 林在山继续往下唱着—— …… 这是一个多美丽又遗憾的世界~ 我们就这样抱着笑着还流着泪~ 我从远方赶来~赴你一面之约~ 痴迷流连人间~我为她而狂野~ …… 再次到副歌乐段后,林在山明显加强了声音的力度,就好像用歌声在绽放点亮夜空的烟火,瞬间就让这个舞台充满了旋律的色彩!—— …… 我是这耀眼的瞬间~ 是划过天边的刹那火焰~ 我为你来看我不顾一切~ 我将熄灭永不能再回来~ 我在这里啊~ 就在这里啊~ 惊鸿一般短暂~ 如夏花一样绚烂~ …… 我是这耀眼的瞬间~ 是划过天边的刹那火焰~ 我为你来看我不顾一切~ 我将熄灭永不能再回来~ 不虚此行呀~ 不虚此行呀~ 惊鸿一般短暂~ 开放在你眼前~ …… 林在山反复的用耀眼的歌声冲击着听者的心境,几乎所有人都醉在了这用歌声钩织出的人生幻境中,体味到了那惊鸿的美丽。 最后,林在山将绚烂的歌声收敛下来,用放缓的歌声,让这惊鸿的美丽铸成了永恒的回忆—— …… 我是这耀眼的瞬间~ 是划过天边的刹那火焰~ 我要你来爱我不顾一切~ 我将熄灭永不能再回来~ 一路春光啊~ 一路荆棘呀~ 惊鸿一般短暂~ 如夏花一样绚烂~ 这是一个不能停留太久的世界~ …… 最后一句歌,林在山唱的格外走心,虽然声音很低,但这仿佛是他给自己命运的定调。 他这段爆燃的人生,还不知道能闪耀多久,但不管多久,他都要将这段最美的人生献给这个世界。 用一刹那的绚烂,成为历史长河中的永恒。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