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章四十三 洛阳秋雨日绵绵 北归之人入东宫(1) (第2/2页)
逆举,我也能毫不犹豫雷霆处置。” “该解决的麻烦都解决了,该查办的人都查办了,天下就干净了,大唐要复兴,还有太长的路要走,朕,要给从璟蹚出一条大道来,要留给他一个干净的江山,让他日后能够大展拳脚身为人父,为子女谋福,这就是我该做的” 李嗣源的声音渐渐小了,不知何时停下来,他就靠在榻上沉沉睡去。 曹氏早已经泪流满面,却拼命忍着没有哭出声,直到李嗣源睡去,她那双布满皱纹的手轻轻抚着李嗣源的脸庞,低声呢喃:“你们这对父子,让妾身怎么说都太苦了些。”随后她又笑了笑,“也都有福气。” 当日夜,秋雨骤大。 李嗣源突发高烧。 随后两日,其病情不见好转,反而加重,以至于完全不能下榻。 御医们用尽浑身解数,亦不能让李嗣源身体恢复。 如此又折腾两日,朝臣大恐。 后一日李嗣源神智稍清,口述一分敕令,令八百里加急传往滁州。 敕令:召秦王即刻归朝! 滁州。 天色未明,本已告辞离开的冯道去而复返,他是被李从璟派人追回来的。与此同时,现在滁州的王朴、桑维翰、卫道等人也都被人叫来。 李从璟将需要立即归朝的消息对众人说明,而后就开始对江淮大事做出一些布置,民政大事自然交给冯道主持,由王朴从旁相助,原本冯道也该回去,但李从璟离开江淮,这里需要一位重臣坐镇,冯道的资历和分量都让他成为不二之选。 民政上的事并不难处理,关键还是军事。李从璟归朝后,江淮战事由谁来主持,就成为眼下最重要的问题。对此,冯道提议让李从珂暂时挂帅,但话刚说出口,便被李从璟一言否决。 李从璟不是不信李从珂的忠心,是不信任李从珂的能力,“潞王之将才毋庸置疑,但要他统帅三军调度全局,却是力有不逮,江淮的淮南军的确没有太大威胁,但王会虽然败退江南,其部兵马却仍有一些战力,扬州、寿春亦未攻克,淮南势必作困兽之斗,这江淮之地淮南经营日久,不出岔子还好,一旦出岔子就不好挽回。” 既然认为李从珂难当大任,李从璟就得拿出一个人选来。 找到这个人选并不难,他就是莫离。 当日午时,李从璟即从滁州出发,带近卫都北上。 接到消息的莫离早一步离开寿春,到正阳等候将从这里北渡淮水的李从璟。 两人在道旁相见。 “江淮之战大局已定,余者唯寿春、扬州两地,但此两地一日不克,便要防备淮南反攻。”天有细雨,地有微风,李从璟着明光铠,莫离一身白袍,道旁就是淮水,“经此一战后,短期内淮南要大举反攻,已是力不从心,往下要防备的是淮南遣精锐登岸,往江淮深处渗透,扰乱我军后方,大江登岸之地甚多,此举防不胜防,故而往下战事重点,是一鼓作气攻下扬州。得了扬州,寿春独木难支,克之稍易。” 听完李从璟的话,莫离微微颔首,“江淮半入囊中,势必影响楚地战局,只要江淮的战果能够保持,楚地王师就能寻机反攻,此间厉害离都知晓,请殿下放心,离必不辱使命。” 李从璟喟叹一声,勉励道:“江淮战事就交给莫哥儿了,军令改由参谋处下达,潞王纵然会有不满,亦会知晓轻重,我调了孟平南下,你等戮力同心,我在洛阳静候佳音。” 临别之际,莫离深深拜礼,洛阳之事他不便多言,一切都在不言中。 李从璟渡江而去。 将莫离留在江淮主持大局,兼有王朴等人相助,李从璟没甚么不放心。 只有他自己知道,他对莫离的期望,比孟平有过之而无不及。为大唐征伐天下,那才是莫神机的战场,眼下,不过是跨出了至关紧要的第一步。 楚地,朗州。 郭威到了朗州,随行而来的,还有蒙三率领的五千兵马。与其不分先后抵达的,还有从两川顺江东出的李从璋所部一万殿前军。 眼看朗州恢复了一些兵强马壮的气势,李从荣稍感心安,但也只是稍感而已。 因为他也得知了李嗣源病重的消息,但却没有接到李嗣源让他回洛阳的敕令。 负手北望,李从荣反复呢喃道:“父亲,兄长” 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