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百八十五章 辩难(中) (第1/2页)
请输入正文。顶点小说虞文叹口气,没有说什么,起身走到窗前,看着街上的士子,士子们在纷纷议论,声音之大,即便站在楼上也听得清清楚楚。 对面的茶楼也有人,隔着帘子,那人影有些熟悉,想了想,忍不住露出一丝笑意。 “这盛怀!”说着微微摇头。 “盛怀就在对面。”陆峤问道,虞文点头,神情中有些不屑:“远山,朝里是什么意思?” “不是很顺利,潘链此人胆小如鼠,难以指望。”陆峤的语气中很是不满。 “这新税制可不只是对我们扬州士族,他们总不能袖手旁观吧。” “应该不会,如果他们要这样干,那咱们也不是傻瓜。” 陆峤心里并没有底,自从朝廷决定在扬州推行新税制后,各地士族门阀给他们来了不少信,无一例外都是要求他们顶住,绝不能让蓬柱得逞,如果需要,他们会支持的。 但话虽如此,陆峤依旧不敢将希望寄托太大,江南士族与中原士族的矛盾由来已久,以朝中官员为例,江南士族在朝中为官的除了凉州外最少的,比最南方的交州还少,原因是什么,大家心知肚明。 作为江南门阀士族领袖,陆峤与中原门阀打过太多交道,江南士族被出卖的次数太多,教训太深刻。 如果有别的选择,他一定不会与那些中原士族合作。 中年人又进来了,陆峤接过记录,看后抬头对虞文说:“还是明公有识人之明。” 虞文压根没去看,任凭陆峤将记录交给张荥,张荥边看边摇头,如果说第一份记录,双方还你来我往,互有攻守,那么这一份,稚真先生就是节节败退。 陆峤没有答话,目光盯着对面的茶楼,他很想知道盛怀现在是什么心情。 -------------------------------------- “圣人制礼,非为上下尊卑,上古之时,未见士庶之别,君主可行走乡野,彼时何来士庶。 圣人制礼,乃为教化乡野,教化乡野是为德,故礼之本在德,在表则在法。” 王博高声念着,盛怀身着布衣,端着在椅上,手里捧着青花茶杯,轻轻抚弄茶水。 “这顾玮厉害啊!稚真先生恐怕不行了。”王博抬头叹道,顾玮居然在这样短时间里,将稚真先生的礼给驳倒。 盛怀喝了口茶,淡淡的说:“顾玮若没点真才实学,岂敢单挑江南士林,稚真先生这些研究礼,希望恢复古礼,钻进牛角尖啦。” 邓润面带忧色,他对这场辩难不是很感兴趣,战场不在这,而是在帝都,这里不管如何,都不能决定胜败,最多也就是造势。 顾玮很精明,这场辩难有两个目的,一个解释,拉拢士林;另一个则是造势,为新税制造势。 “十年隐忍,一朝得志,哼。”盛怀轻轻说道,邓润知道后面没说出来的,便把令来行,或者也可以说是,便展青云志。 在盛怀邓润这些老官僚眼中,这场辩难既重要也不重要,不过是朝堂攻防的序幕。 当今天下的目光都聚集在扬州! 而顾玮则是天下目光之中心! “大人!” 门外传来禀告声,王博开门,年青汉子又送来了,王博看了眼便说:“巨木先生出手了。” “稚真先生以礼为名,”盛怀摇头说:“巨木先生则深研理,以前代圣人屠坤的学说,认为要立天、立地、立人;巨木先生在此基础上,又提出格物致知,唉,巨木先生真乃天纵之才,可要以此与顾玮相争,恐怕还是难了些。” ----------------------------------------- “先生认为当格物致知,物为何物?物乃百姓,乃天下万民,明晓万民之痛,方能治国平天下。” “万民之痛何在?在无粮,在失地,此乃天下之困。”顾玮从容不迫:“自我太祖开国以来,有土数百万顷,可养育斯民数千万,可如今百姓流离失所,扬州富庶,可城外流民成群,黎民之苦,百姓之痛,朝廷有心救助,却无力救助,原因何在?先生提倡格物致知,可曾格出?” 巨木先生沉默不语,半响,才长长叹息:“我辈研读道典,知圣贤之礼,历代先哲,都在追求家国长治久安之策,我一生研究格物致知,虽然知道黎民之苦,却苦无妥善之策,以助百姓。” “自朝廷决议推行新制,难道新制便可以解百姓之疼,朝廷之难?” 顾玮笑了笑,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