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二百八十五章 险些中了刘备的诡计 (第1/2页)
寿光城外,北海军的大营连绵不绝,足足占据了三里方圆的位置,大营外围,一长溜的鹿角、栅栏组成了简易的防御工事。网,一路有你!www.wuruo.co 刘备兵马毕竟有寿光城作为仰仗,他们只要关闭城门,龟缩不出,北海军便很难想出破敌良策,而北海军就不同了,倘若不能修筑有效的防御工事,万一敌军来袭,仓促间,军卒们连防御反击的机会都没有。 太史慈熟读兵法,自然明白未雨绸缪的道理。 刘备统领兵马退回城中之后,胡庸便与赵云一道进入大营休整。 一万五千名兵马人吃马嚼,每日都是一个巨大的数字。 城下,两名嗓门奇大的家伙正对着城头破口大骂。 只听得唾沫横飞,嗓门震天,可城门却不动分毫。 对付太史慈的骂阵,刘备也以其人之道还施彼身,于是,两班人马便隔空对骂起来。 夹杂着土话方言的骂声噪杂不已,听的人心烦意乱。 这般耗下去,据城而守的刘备肯定大占优势,毕竟,刘家军是作为防御的一方,只要他们守住城池,就算是成功了。 可太史慈就不同了,他们北伐乐安国,是为了教训刘备,夺回城池土地的,若是这么干耗着,除了白费粮秣之外,几乎毫无作用。 “报,都尉,我方粮秣在十里开外险些被刘备军马劫持,若不是护卫拼死反抗,刘备就得手了” 太史慈正与胡庸、赵云议事,听到这番军情,当即皱起眉头,嘴里道:“我方伤亡如何?可有粮秣折损?” “驮马损失大半,粮秣却是分毫未损” 太史慈松了口气,驮马伤亡虽然也是个麻烦,但庆幸的是,粮秣还在,想到这里,他正色道:“来袭的刘备军马有多少人?他们都是什么装束?” “俱是骑卒,人人身着皮甲” 这时候赵云插了句话,道:“我早就听说刘备麾下有一支骑军,数量虽然不多,但颇为精锐,夏侯博为骑军统领,这一次,想必滋扰辎重营的人马就是他们了”。 胡庸一如既往的大大咧咧:“这帮家伙胆子倒是肥的很,赵家哥哥,不如你借我几百兵马使使,我去会会他们!” 赵云还未答话,太史慈便笑道:“辅成,我听说你马术不佳,能镇得住骑军营的兵卒吗?” 胡庸没有恼火,他讪笑着:“临行前主公不是吩咐过吗?让我听你的,都尉,你就吩咐吧,有什么军令我听着便是了”。 人敬我一尺,我敬你一丈,胡庸如此配合,自然让太史慈心中满意,他斟酌一番说辞,道:“依我之见,如果想断绝刘备骑卒滋扰,非得子龙出马不可!” 胡庸罕见的没有争抢战机,他知道,粮秣一事事关重大,由不得大意,加上刚才他有言在先,摆出一副俯首听命的模样,自然不好再出尔反尔。 赵云微微颌首,道:“都尉放心,下一次辎重营运送粮秣的时候我会在暗中护送,如果刘备兵马敢送上门来,我一定让他们有去无回”。 胡庸笑道:“赵家哥哥的本事,俺老胡自然是信得过的,不过,老是这么长途跋涉的运送粮秣也不是办法,为何不从本地征调一些呢?” 太史慈摇了摇头,“这里毕竟不是北海国,如果强行征召,很容易引起乡民的反感,那样的话,与使君的大计不符呀”。 提到李贤,胡庸当即闭口不言,他对李贤最为钦佩,不敢有半点忤逆。 赵云张口欲言,忽而听到帐外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 “报,灌亭的百姓拉着车马前来劳军了” “喔?竟有此事?”太史慈一惊而起。 胡庸则与赵云面面相觑,真是想睡觉来了枕头,世上还有比这还凑巧的事情吗? “来了多少乡民?” “数目在三百开外” “多少车马?” “足有十多辆!” 大手笔呀,十多辆车马运载的东西足够大军一日所用了,由不得太史慈不激动。 “快,前头带路” “喏!” 出了大营,太史慈便在营门口见到了十多辆牛车,车上堆满了袋子,看模样应该都是粮食。 灌亭可是乐安国境内的城池,攻打刘备还能得到这种待遇,顿时让太史慈等人精神一振。 有人劳军,这便说明刘备不得人心,更确切的说,这可以说明北海军北伐有理,是顺应民心之举! 胡庸不禁想到,若是远在都昌城的李使君听到这消息,一定也会高兴万分。 太史慈一行人从大帐中出来的时候,前呼后拥带出了一大群人,这般举动自然引起了营门口乡民的主意。 一名头戴纶巾的中年男子越众而出,他拱了拱手,道:“我等灌亭小民听闻刺史麾下大军北伐途经此处,当即进献绵薄之力,还请诸位将军不要嫌弃”。 胡庸咧着大嘴,道:“哈哈,不嫌弃,当然不嫌弃,只是不知道可有rou食?” 话一出口胡庸便知道自己说错了话,人家能够送些米粟过来已经很仗义了,再这么挑三拣四的,肯定令人不爽。 赵云在这种场合向来少言寡语,太史慈为一军主将,自然要上前圆场,“先生太过客气了,若不是刘备刺杀孔北海,我等也不会大费周章前来讨伐,灌亭百姓如此知情知义,我等感激不尽”。 “只要将军能够早日平定乐安国,还我等一个朗朗乾坤,便是耗费些粮秣又算得了什么?再者,我等听闻李使君轻徭薄赋,施行屯田制度,一直颇为神往”,说到这里,中年书生戛然而止,意犹未尽。 太史慈何等聪明,他当即接道:“先生宽心,等到刘备溃逃之日,便是乐安国安居乐业之时!” 这就是许诺了,得了人家好处,自然要表达一番感激之情。 “如此,我等便翘首以待” 一番友好的会谈之后,太史慈便使人将粮秣押往营中。 这时候,灌亭的百姓颇为热情,他们亲自驾驭着车马,也往营中行去。 行进间,赵云忽而皱起眉头,他向太史慈望去,却见到对方也是目露疑色。 除了喜上眉梢的胡庸没有察觉之外,赵云跟太史慈都发现了不妥。 灌亭的乡民虽然一副风尘仆仆的模样,可他们行进间却颇有章法,而且手指关节都格外粗大。 在这年月,除了猎人之外,只有军人才会有这种特征。 太史慈目光微凝,他隐秘地对着赵云微微颌首。 赵云当即明白,他寻了个由头抽身离去,而营门口乱糟糟的,几乎没有人主意到消失的赵云。 为了防止打草惊蛇,太史慈依旧与中年书生虚与委蛇。 驮运着粮秣的车马一辆接一辆,缓缓进入大营。 粗略看去,灌亭乡民足足有二三百人,此时,已经有一多半人入了军营。 若是被敌军潜入辎重营,一把手烧了粮草,太史慈也就没脸见人了。 时间在这一刻过的很是缓慢,既然运送粮秣的乡民是乔装打扮的军卒,那么他们的身份就呼之欲出了,一定是刘备兵马。 在这寿光地界,也只有刘备才有这能力杜撰出一支“劳军”的乡民出来。 刘备有没有后手? 想到李贤对刘备“狡猾如狐”的评价,太史慈当即打了个寒碜,他不禁往四下望去,如果后营火起的时候,一支骑卒突然杀来,那后果绝对不堪设想。 军卒在军营之中,完全谈不上阵势可言,敌骑若是偷袭而来,得手的可能性极大。 “赵子龙,你可不要拖的太久,万一待会儿敌卒暴起发难,后果不堪设想” 寿光城中,刘备可是有一万多人马,若是两军对阵,太史慈自然不惧他刘备,可如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