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7.第727章 开科取士 (第2/2页)
员俱由地方豪强担任,开科取士,无异于釜底‘抽’薪,直接挖断了豪强垄断地方的根基。 相对于孝廉制度,开科取士让寒‘门’士子看到了鱼跃龙‘门’的机会,这是一种巨大的进步。 其实李贤才不管他进步不进步,只要实用就好。 毫无疑问,科举制在实行了一千多年,已经证明了它的效果,确实是维护统治的良‘药’! 一刻钟之后,田丰、徐庶等人齐聚大将军府。 李贤开‘门’见山,直截了当地说道:“诸位,我打算公开取士,择优录用”。 徐庶并不意外,实际上,自从李贤设立招贤馆,他便知道早晚有这一天。 田丰倒是震惊的很,“使君,这公开取士与招贤馆有什么区别?” 李贤耐心解释起来,“名义上,招贤馆只是郡府设立的机构,馆内招揽的人才也只是受我委派,事后才得到朝廷承认,可是,此番公开取士就不同了,只要他们通过考试,便是我大汉官吏的一员,是有品级、有俸禄的!” 田丰‘激’动不已,“使君,此举一出,当尽收天下士子之心!” 汉时文风极盛,尤以荆州士子为多。 一直以来,由于李贤出身低微,郡望士子拉不下脸面前来投靠。 如今,如果能有一个台阶让士子们缓冲一下,想必李贤很容易得到支持。 糜竺倒是表达了不同意见,“使君,设立招贤馆已经引起了诸多非议,若是公开取士,名‘门’望族的要求得不到满足,只怕他们会闹出事情呀”。 李贤明白,治理天下,离不开郡望大族的支持,一味的打击不是办法,只有拉拢一批,分化一批,这样才可以彻底收服地方。 “无妨,开科取士虽以才能为先,不过,也不是说彻底绝了士族的上进之路,只要他们派出子弟前来,我们可以酌情录用嘛” 徐庶颇为赞同,“使君所言极是,眼下正值用人之际,一味苛求公平,只会将助力推倒敌人那里去,不过,在下认为,郡望士子可用,但不可大用”。
李贤笑道:“也不尽然,只要德才兼备,我可以给他们机会”。 徐庶不再否认,只要李贤心中警惕就可以了,没必要针锋相对。 又商议一番之后,李贤便写好奏章,‘交’到了皇宫。 开科取士毕竟是大事,事先与太后、皇帝通通气,省得小人挑拨离间。 宫内,伏太后读罢奏章,嘴里道:“李贤这是要拉拢人心呀”。 天子年岁尚幼,不懂得人心险恶,只是笑道:“母后,大将军对我们不错,这奏章便准了吧”。 伏太后摇了摇头,道:“皇帝,你可不能因为个人喜恶来决定朝廷大事,开科取士,有利于国计民生,这是好事,自然要准”。 天子耷拉着脑袋,“母后说的是”。 伏太后苦口婆心,“敦儿,你是天子,是皇帝,切记,绝不可因‘私’废公”。 “孩儿记下了” “唉,先皇去的早,只剩下我们孤儿寡母,敦儿,你可要记住了,无论什么时候,当以‘性’命为先” 刘敦瞪大了眼睛,“母后,这是皇宫呀,难道还有人敢来杀我们吗?” 伏太后略一沉‘吟’,嘴里道:“宫内人心险恶,先皇便死于内监之手,敦儿,切记,谁都不可信,我们能够相信的只有自己”。 刘敦小大人一样微微颌首,道:“母后,我记下了,我知道,毒死父皇的刘常‘侍’‘侍’奉父皇十多年了”。 “你怎么知道的?” “内‘侍’们闲聊间说出来的” 伏太后不再多言,只是放下奏章,叹了口气。 翌日朝会,天子准了李贤的奏章。 满朝大臣议论纷纷,他们出身望族,向来与李贤不是一路人。 开科取士,这是要挖墙角呀! 设立招贤馆,那些寒‘门’子弟已经占了不少职位,此番若是开科取士,地方上岂不是都要换成李贤的人? 有心死谏,可是,文官之首董承没有表态,众人心中抑郁,又不敢触怒李贤,只得沉默不言。 会后,董府‘门’庭若市。 董承无奈,只得将人请入府中。 “侯爷,李贼猖狂之至,竟想开科取士,此举一出,我等置于何地?” “是呀,李贤小儿把持朝政,多有不法,如今公开取士,就是要釜底‘抽’薪,将我等舍弃呀” “还请侯爷入宫,与贵人相商,诛此****!” …… 董承只觉得脑中嗡嗡作响,不知道过了多久,他低喝一声,道:“说完了吗?” 众人茫然失措reads;。 “你们若是说完了,我来说几句” “侯爷请说” “李贤不是傻子,他想治理天下,仅靠那些泥‘腿’子,寒‘门’子弟是万万不成的,所以大家不必担心,郡望依旧是朝廷根本” “可是,李贤此番宣扬无论贫贱,唯才是举,岂不是让我等郡望之士与寒‘门’士子同台教技,此举有辱斯文,大为不妥” “荒谬,都到了什么时候,还不知进退,难道真要让寒‘门’士子把持大权吗?” “还请侯爷指教” “李贤之前不是搞出个招贤馆吗?这公开取士呢,其实与招贤馆并无太大区别,只不过,招贤馆招收的多是些寒‘门’子弟罢了,此番公开取士,其实是李贤给出的机会” “什么机会?” “李贤想从郡望大族中找出可用之人,这就好比荆州,荆州多士子,李贤若想长治久安,必须得到士族的支持,可是呢,他又不能做得太过明显,所以嘛,就用公开取士来掩饰,其实,李贤自己也明白,现在可不是一碗水端平的时候,这一点,我相信大家心中有数” 众人沉默不言。 其实,董承的分析很有道理,多数人已经信了,只是碍于面子,不好承认罢了。 董承不以为意,又道:“如今的李贤早已经不是昔日的县尉了,他做县尉的时候,还可以无所不用其极,可是,他做了大将军,就必须全盘考虑,所以说,大家可以放心,李贤不会做傻事,豪族郡望、寒‘门’士子,他都想拉拢”。 几名大臣吸了口气,他们行了一礼,道:“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侯爷,受教了”。 ...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