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三十三章 事秦 (第2/2页)
州拜访。” “是。” “大人,此次陈邓州这般急切,怕是有甚么大事发生?” “陈君宾猜测,张德主持‘湖北’诸事之后,会镇杀荆襄世族。此事……不是没有可能,只是,荆襄世族若是闹事,就是数十万人震动,倘使再推动一番,不敢说席卷荆襄,总归难以太平。” 老世族的威力就在于此,他们积蓄的人力物力财力,都是相当的深厚。 更何况,当初李唐上位,对地方世族,大多数都是收买。真正被干挺的,还是杜伏威之流。而相较中原世族,南方世族基本谈不上伤筋动骨。 隋唐两朝皇帝,又一直在致力于消弭南北对立的隔阂,哪怕到了贞观朝,李世民对南方的拉拢,可以说是不遗余力。 陆氏、虞氏、萧氏等等地方世族的进一步膨胀,主要就是在贞观朝。 而张德本身,又跟南方世族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在程名振看来,张德对荆襄豪门大开杀戒,总有点不切实际,还很不合理。 掀桌的成本如此之高,张德这样干的风险太大了。 但是,陈君宾不可能无的放矢,南朝陈皇族后裔,看问题的视角,肯定和他这种地方“草莽”不一样。 本着宁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的心态,程名振也打算派人先去汝州探探口风。 凭他在左骁卫的地位,多少能搞点“绝密”独家出来。 “大人,武汉人不可以常理判断。” 程名振的次子程务忠虽然跟着父亲,但时不时就流窜到武汉玩耍,对武汉的情况,还是相当熟悉的。 更何况,他的大哥程务挺更是“忠义社”的精英骨干,某位带头大哥的行事作风,在他大哥眼中就没有正常过。 “老夫知道,所以才打算让人也去汝州,谈一谈张德口风。” 程名振眼神有些担忧,“若当真要镇杀荆襄列强,怕是血雨腥风啊。” “大人,恕我直言,荆襄和武汉素有嫌隙,张江汉就算不想下手,武汉诸强,也早就按捺不住。但有机会,莫说除掉荆襄豪族,怕是把荆襄掀个底朝天,都是毫不犹豫,甚至义无反顾!” 有些话,程务忠没有明说,比如说同样为荆襄大地的老乡,公安县的百姓,恨江陵县恨到死。 张德真要是动手,怕不是公安县的百姓都会拍手称快。 襄州、荆州这么多年,吃卡拿要武汉的商路,不知道有多爽,而一旦有了麻烦,比如说洪水淹没公安县,居然第一个念头就是把灾民往船上送,然后一口气往东运。 若非武汉越趋发达,对劳力需求长期处于增长,这些灾民带来的麻烦绝对不是小事。 一旦爆发疫病,武汉当时也有一百多万人口,简直就是毁灭性的打击。 好在武汉对于卫生管理从来都是高压管控,所以这么多年以来,也都是有惊无险。 不过仇怨总归是记下了,武汉几次扩张,都是尽量往南往北往东,也是有原因的。 “明公,二公子所言……下走以为,却有可能。” 等程务忠说罢,有个襄州口音的幕僚站了出来,躬身道,“自武汉上洛采访以来,各地州县蠢蠢欲动,至汝州乃成大势,诸地争先恐后,犹如六国事秦……” “这话只能在这里讲,出去切勿乱传。” 听到“犹如六国事秦”,程名振都是吓了一跳,先打断了幕僚的话,劝说之后,才示意幕僚继续讲。 幕僚也是面色如常,继续道:“除汝州、邓州之外,山南前往汝州寻求武汉投资之州县,并不在少数。如襄州谷城县、隋州枣阳县等,皆是如此。倘使以往,此等荆襄把控之地,岂能有如此表现?有道是如人饮水冷暖自知,荆襄和武汉十几年龃龉,体会最深厚者,必是双方自己。” “不错!” 程名振连连头,听幕僚这么一说,他顿时反应过来,汝州这一次声势浩大的“招商引资”,居然把荆襄豪门的老家都“偷”了。 用行军打仗来解释,这等于后方不稳。 当年他给窦建德当县令,后来跳到李唐一方反过来攻打窦建德,为什么?因为窦建德没有前途!跟着窦建德只有死路一条! 稍作思量,程名振顿时道:“看来,这荆襄寒门、庶民,苦高门久矣。” 。m.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