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一千二百八十四章 泰山封禅? (第2/2页)
狗一眼。 …… 时间一点一滴的过去,天气变得越来越冷了,雒阳入冬的时节可比金陵城要早,十月末开始,温度已经开始很冷了。 这一日,天下飘起了小雪花。 宫城之中,孙权所在的大殿,几个青铜鼎点燃的火炭,一缕一缕的热气蒸腾之下,倒是不感觉多少冷意,他懒洋洋的坐在位置上,听着蒯良的汇报。 这些天他把时间都放在军务处理上,地方政务上也积累了不少事情。 “陛下,羌人已经归降,凉州情况需要把羌人的疆域也覆盖进来,规划起来需要时间,还有西域都护府方面我们本来就已经拿下了,连接凉州,打通昔日的丝绸之路迫在眉睫!” “并州方面,河套平原的计划已经被内阁重新提上日程,但是我们和匈奴之间,是战是和,军机处尚未决定!” “曹魏降臣方面,内阁有意把钟繇吸纳进入内阁,提名内阁大臣,不过我们也提出了意见,魏国公曹冲必须长居金陵城!” “……” 蒯良站在孙权面前,细细的禀报他这段时间的工作成果。 魏朝疆域想要融进大吴朝,终究还需要过度,事情太多了。 孙权的听着听着,打开了一副中原地图,目光落在了如今大吴朝的全部地图之上,突然开口,道:“蒯良,内阁方面有没有重新规划地域的计划!” “陛下,其实在战国七年的时候,就已经有人提出来过重新规划天下郡域的分配,但是当时的天下未定,各地很乱,内阁也就放弃了!” 蒯良闻言,愣了愣,停下了汇报工作,回答说道。 “那你立刻传朕一句话,让张昭他们着手准备,重新规划如今天下的各地疆域!” 孙权斩钉截铁的道:“如今的天下太乱了,州,郡,县,不能统一,有些州管理郡,有些郡直接受朝廷管理,上下不对称,这对我们的治理会起到很大的反作用力!” “那陛下对于新的地方规划制度心中可有什么要求?” 蒯良小心翼翼的问了一句。 “朕的要求?这方面朕倒是没有太多的要求,只希望如同当年的秦始皇一样,书同文,车同轨,这才好管理,想要天下太平,那就不惜规划出一个统一而明朗的疆域划分……” 孙权眸光有些迷离了起来,脑海之中勾勒出一副全新的大吴地图:“这样吧,你派人去告诉张昭他们,新的地方制度,要废除郡制,以州县的制度为主,重新规划一份天下疆域的划分,必须要尽快完成!” “是!” 蒯良目光凝重起来,郡制已经立足很多年了,突然废掉,那这将会是一个大变革,对内阁也是一个很大的考验。 “陛下,对了,昨日金陵传来消息,张昭大人和程普大人还有一事相告陛下!” 蒯良突然说了一句。 “军机首尊和内阁首辅联手告知我一事,看来这事情不小啊!” 孙权微微眯眼。 “陛下,两位大人说,如今战乱结束了,天下当一统,我们大吴应该给天下百姓一个安心的仪式,所以两位大人提议,尽快泰山封禅,定大吴之正统,稳天下百姓之民心,刻不容缓!” “泰山封禅?” 孙权闻言,摸摸脑袋,嘴角有一抹苦笑:“他们倒是提醒了朕,我们如今的确需要一个泰山封禅的仪式!” 泰山封禅,这可是是历朝历代一来的正统帝位。 如今算是结束了汉室江山崩溃之后的混乱局面,大吴崛起,打倒了一个个诸侯,成为了统一天下的朝廷。 但是其实在很多百姓的心中,大吴朝多少有些名不正言不顺。 而泰山封禅虽然来说只是一个形势,但是封禅之后,可定天下百姓的心,倒是一个好事。 “什么时候?”孙权问。 “大年初一,元始之日!” “太急了吧!”孙权闻言,微微皱眉:“来得急吗?” “陛下,张昭首辅在八月份就已经以内阁下令,让工部尚书刘晔,率领大吴最精锐的工匠,于泰山之上,修建通天坛!” 蒯良道:“如今已经接近完工,只要陛下传令,文武大臣必然可在大年初一,赶赴泰山,参加封禅仪式!” “也好!” 孙权道:“传朕旨意,朝廷八部所属,四品以上的官吏,九大军团所属,师级以上的将领,在大年初一之前,赶赴泰山,大吴封禅!”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