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540章 标点符号 (第1/2页)
*** 李益他们按秦牧的图纸制造出来的第一台蒸汽机,其实缺陷还很多,漏汽的地方不少,动力也不强,一个人用力拉着那飞轮,汽缸就到处漏气,活塞也推动不了了。 但不管如何,这是有与没有的差别。存在的问题,只要慢慢研磨解决就行了。 秦牧把从韩赞周卖书的盈利中,拿出两万两银子作为投资,让李益开了一家蒸汽机制造厂。挂着李益的名字,但他这个一国之君才是幕后大老板。 此举如果被御史言官们知道的话,一定会说他与民争利; 秦牧不管这么多,先赚钱再说,他现在就象个守财奴,郑家捐献的九百万两,他只给国库两百万两,其余的七百万两被他名正言顺地收进了内库,这可是郑家捐给本王修建皇宫的,给你二百万两已经不错了..... 秦牧打算攒一大笔钱,然后在大秦搞个五年义务教育,这年头能读书的孩子太少了,如果能让秦国多数孩子读上五年书,对大秦人口的素质提高,将起到难以估量的作用。 一个国家要发展,人才是第一位。而人才来自于教育。 以皇家的名义办义务教育,此举一但能实施,皇家的声望一定会达到一个亘古未有的高度,到时我看谁还敢有异心,谁还敢造反? 秦牧回到杭州时,接到一个令人振奋的消息,上次那个毛遂自荐的向喜,在马安山修建的冶炼高炉成功了,他修建的冶炼炉不但冶炼速度快,而且炉温高。炼出来的钢铁质量有了极大的提高。 后来按秦牧的提示,在冶炼的时候,加入煤炭,不断调节比例,不断尝试。终于把碳钢炼出来了,这种碳钢硬度大,强度高,绝非以前炼出来的铁可比。 秦牧当即传旨工部尚书宋应星,用这种碳钢来制造枪管和炮管,以作试验。 心情大好的他问韩赞周道:“老韩啊。大秦时报刊出悬赏那么久了,纺织机还没人能改进吗?” 韩赞周脸上的笑容一凝,躬身答道:“回秦王,还没有,要不老奴再让人把悬赏刊出一期?” “嗯,连续刊它十期。本王就不信了,我大秦人才济济,就没人能改进纺织机。” 不是秦牧心急,这蒸汽机都出来了,纺织机还改进不了,难道用蒸汽机去驱动那些手摇纺织机? 可惜啊,前世课本上好象没有介绍过珍妮纺织机。反正秦牧没印象。 秦牧这阵子春风得意,司马凯却很憔悴,为了尽快把秦牧要的数学教材编出来,他日以继夜,差点弄成了近视眼。 不过他这阵子着实物色了几个在数学方面有才华的人: 薛凤祚,四十七岁,山东益都人。 李廷基,字子金,二十五岁,河南柘城县人。 王锡阐。二十岁,江苏吴江人。 杜知耕,字端甫,二十四岁,河南柘城人。 顾大申。三十二岁,字震雉,此人不但在数学方面有研究,而且工诗文,善画山水,更难得的是他还精于水利,在治水方面很有卓识,是个难得多面型人才。 经过这些人不懈的努力,船到杭州时,司马凯终于拿出了一份数学启蒙教材,秦牧刚一翻开,就不禁皱起了眉头,里面密密麻麻的,字连着字。 这可是启蒙教材,你让小孩子花多少时间才看得懂? 司马凯日以继夜奋战了这么久,可这初稿一上手,秦王就皱眉头,这说明秦王不满意啊,秦王不满意,后果很严重....... “秦王,可是有何不妥,若有不妥,微臣再改就是了。” “确实不妥。” 秦牧一句话,让司马凯,薛凤祚,李廷基,王锡阐,杜知耕,顾大申六人大为沮丧,旁边的杨慎老神在在,嘴角露出了一抹微笑; 庶吉士金磊金贡南同志则作事不关己,兴灾乐祸状,他这态度被秦牧眼角余光瞥见,“咳咳,金磊,磨墨。” “呃.........是。”金贡南同志神色尴尬,连忙过来磨墨。 这下轮到司马凯偷着乐了。不过他还算识相,主动上来帮秦牧铺好了纸。 秦牧提笔沾墨,唰唰几下,把0、1、2、3、4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