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四百七十七章 等待君王幸(五) (第2/2页)
,很多都在江都城里落地生根,短时间内不会回到洛阳。 洛阳的这些王公贵族,多半是与杨余关系紧密的。但杨余仓皇北逃之时,显然不会顾及这些人。就算是杨余事前告知了这些人,这些人也不会忠心到要随杨余去北王府的地步。 “陛下回宫!” 一名太监高声喊了一声,继而由太监组成的方阵一起喊同样的一句。一时间声音也算是响彻宫门内外。 在百官跪迎中,女皇缓缓走下銮驾,她先是四下环望一眼,对周边的环境似也有些陌生。之后,她没有选择径直进入到宫门之中,而是看了韩健一眼,将左手臂提起来,意思是让韩健上前搀扶。 这倒让韩健他有些意外。 女皇不想公开与他的关系,这是两人之前就商定好的,而即便是女皇如果是走累了或者是旅途疲惫需要找人扶一下,也该是宫女或者是太监。这般直接让他上去相扶,在男女大防的时代是不可想像的。 但韩健也意识到,女皇可能是向借此表明对东王府的器重,而他上去相扶,也能令百官看到他对女皇的尊敬。虽都是场面工夫,却也不得不做足。韩健直接走上前,扶起女皇的手,女皇对他莞尔一笑,这笑容中却少了几分平日的庄重和威严,令韩健看上去亲和了许多。 “平身。”女皇朗声一句。 可毕竟宫门口很大,女皇这一声,并不能传达到所有人耳中。继而太监组成的方阵再次为女皇传话,锁着那一声怪腔怪调的“平身”响彻宫门后,文武百官和王公贵胄也缓缓从地上爬起来,却也都是恭敬对着銮驾这面,没一人敢正视而造次。 “东王,你扶朕进宫,朕要见在洛阳大臣。”女皇道。 “是,陛下。” 韩健在旁扶着女皇,态度也算不上十分恭敬,毕竟而今他的地位与以往不同。以前他只算是魏朝的一个臣子,外姓的藩王。而这次他却是已女皇未来夫婿的身份进宫,而在进入到宫中之后,在这一两天内,他便会跟女皇“圆房”。到年底,一行便会离开洛阳动身回江都,这一切都是商量好的。 韩健扶着女皇走在前,宫女、太监以及东王妃杨苁儿和南王杨洛川走在其后,在后面,是王孙贵胄和文武百官。 女皇进入皇宫之后,并未回寝宫或是她平日里办公的烨安阁,而是直接往皇宫的宗庙进行祭拜。 女皇归朝,第一件事是向列祖列宗祷告,算是一种形势。再其后,女皇还要面见朝臣,晚上会在文武殿大宴群臣。这也都是早就由礼部所拟定好的步骤。 皇家之事,一切都不能率性而为。很多事即便女皇向省略,也省略不得。 韩健陪同女皇一起到皇宫内的宗庙之内,宗庙内摆放着魏朝先祖的灵位。百官都只能在外等候,女皇应该亲自进宫殿上香之后再出来,这里,便是身为东王的韩健也不得入内。 到宗庙之外,韩健便停住脚步,后面的宫女、太监和大臣也都停下,直到女皇有新的命令发出。 “朕亲自祭拜皇室列祖列宗。”女皇朗声道,“东王,你随朕进去。” 韩健闻听,不由一愣。他还没搞清楚状况,女皇在之前没说过准备让他进皇家宗庙。通常这宗庙里,只有能摆放进灵位的人才有资格进去,一般普通百姓人家的,女子也是不得入内的,因为她们的灵位没资格摆放进去。而一般皇家公主,出嫁之后也是随了夫姓,自然灵位也不会摆到里面去。 现在韩健作为外姓藩王,进皇家宗庙,便会显得于理不合。 “陛下,这似有不妥。”早前两日进洛阳负责打点女皇归朝礼仪的林恪上前,有些为难说道。 “东王为大魏立下汗马功劳,为何他不可入内?”女皇厉声质问了一句。 林恪登时哑口无言。按照朝中的一些规矩,一些开国功臣的灵位,的确可以有特别的“恩典”,将灵位入祭到皇家宗庙,这也是帝王拉拢人心的一种方式。现在韩健被准许入内,林恪便向,大概是女皇准备将来把东王作为功勋来入祭。 林恪当下什么话都不说,退开来,立在一边。 “随朕进去。”女皇低声说了一句,声音不像是命令,倒好像是与身在她旁边的韩健商量。 韩健没多说,这次他随女皇回来,只是因为女皇一再坚持。现在他没理由在这么重要的场合回绝女皇一些事。(未完待续) ...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