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唐新气象_汉唐长安粮食与关中天地人关系2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汉唐长安粮食与关中天地人关系2 (第2/2页)

以省吏员,始可以安黎庶”[17]卷18《选举典六》。

    5.京师佛道人口增多。唐长安佛寺众多,韦述在开元年间统计,长安有佛寺64所,尼寺27所,共计91所。徐松《唐两京城坊考》记载长安有佛寺81所,尼寺28所,共计109所。长安附近及秦岭山上还有许多佛寺,估计天宝时长安及其附近地区的佛寺至少在130-150所。如果按照每寺200人计,则长安及其地区的僧尼26000-30000人。长安城内共有道观30所,如果按照每所道观50人计,则有道士女冠5000人左右。[16]116-119寺院道观占有大量土地及其地租收入。寺院道观占地,会减少关中纳粮地亩。杜佑指出关中粮食消费增多,是由于“仕宦之途猥多,道释之教渐起,浮华浸盛,末业日滋”等社会因素。[17]卷174《州郡典四》

    总之,盛唐时,长安人口约70万,其中依赖国家供给粮食的人口约32万,包括皇室及服务人员15万、京官和京吏37727,禁军和附近驻军12万,到京师参加选官和科举者最高1万等四种人口。如按每人年需18石计[6]卷24上《食货志上》,长安依赖国家供给的30余万人口,约需粮食580万石左右。

    三、关中水利田和劳动人口投入的不足

    关中郑白渠两岸农田,一年是否能提供580万石左右的粮食?土地,作为自然环境要素,指土壤、水系、动植物和气候等;作为生产要素,指耕地。关中生产投入不足,使其不能生产更多粮食。生产投入不足,指水利田面积的减少和劳动力人口的不足;人口减少,指关中向国家纳粮的农业劳动力(课户课口)的减少。在劳动人口素质、生产工具和技术水平不变时,耕地数量和劳动力数量投入的增加,是生产发展的关键因素。耕地和纳粮户口,才是统一皇朝发展的地理和物质基础。与消费人口的增加相反,关中土地生产能力不足、民田不足、水田减少,农业劳动力分散。

    1.耕地总量变动不多,但是关中为国家纳粮的土地面积减少。当秦孝公(前361—前338)用商鞅变法时,关中地多人少,三晋人多地少,关中是吸引三晋的宽乡。宽乡指土地充足农户受田多,狭乡指土地不足农户受田少到北朝和隋唐时,1000年间,关中人地关系发生了根本性变化,由地广人稀,变成地少人众;由“宽乡”变成“狭乡”。为什么关中水利田面积会减少?大致有两方面因素:

    (1)王侯之家(食封之家)数量增加,使水利田面积和农户减少。分封,就是允许王侯之家直接占有大量耕地及其民户,自收租税。这必然减少国家的纳粮户和租税收入。汉初王侯百余人,王侯占地大者或五六郡,连城数十。王侯土地多在东南,朝廷只有三河、东郡、颍川、南阳,自江陵以西至蜀北,自云中至陇西与内史,共15郡,而公主列侯食邑还在其中。[5]卷17《汉兴以来诸侯年表》因此,汉初每年从关东漕运以供给京师不过数十万石,原因是京师官员数量少、朝廷领有郡县少。汉武帝削弱诸侯王,名山陂海尽归朝廷,汉郡八九十;诸侯国大者不过十余城,小者不过数十里。汉武帝、宣帝时每年漕运东南400至600万石粮食到京师。“武宣以后,诸侯王削弱,方尽输天下之粟。汉之东南漕运,至此始详。”[19]卷25《国用考三》唐封爵九等,虽无其土,加实封者受国家租庸。自武德至天宝,实封者百余家。[17]卷19《职官典一》封家食邑,遍据天下膏腴美地。到中宗景龙(704-710)时,“恩倖食邑者众,封户凡五十四州,皆据天下上腴,一封分食数州,随土所宜,牟取利入。至安乐、太平公主,率取高貲多丁家”。[8]卷116《韦嗣立传》于是韦嗣立上书论封户之费:“食封之家,其数甚众。昨问户部云用六十余万丁,一丁绢两匹,凡百二十余万匹。臣顷在太府,每岁庸绢不过百万,少则六七十万匹,比之封家,所入殊少。……国初,功臣食封者,不过三二十家。今以恩泽食封者,乃踰百数。国家租赋,大半私门。私门有余,徒益奢侈,公家不足,坐致忧危。”[11]卷88《韦嗣立传》自至德二年(757)至大历三年(768),食实封者215家[17]卷19《职官典一》,则大历时比唐初150年间增加了七、八倍。凡食44860户。自至德元年至大历三年,封异姓为王者,凡112人。[17]卷31《职官典十三》10来年,封家增加了2倍多。封家增加,向封家交纳租粮的农户增加,而国家的纳粮户减少,赋税收入减少。因此,监察御史宋务光建议,禁止封家自征租税,一切附租庸输送。韦嗣立建议纳粮户交纳租庸后,“封家诣左藏仰给,禁止自征,以息重困”。[8]卷116《韦嗣立传》直到开元时才规定:“凡诸王及公主以下所食封邑,皆以课户充,州县与国官、邑官共执文帐,准其户数,收其租调,均为三分,其一入官,其二入国。公所食邑,则全给焉。二十年五月勅:诸食邑实封,并以三丁为限,不须一分入官。其物仍令封随庸调送入京。”[17]卷31《职官典十三》封邑遍及全国,但关中封邑数量无疑会占很多,直接占有了国家的租庸调收入。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