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一千零四十六章 儿女大婚 (第1/2页)
热门推荐: ps:想听到更多你们的声音,想收到更多你们的建议,现在就搜索微信公众号“qdread”并加关注,给《平凡的明穿日子》更多支持! 小合疏棂春昼长,沉烟半穗弄轻黄。 老铃略不知人意,故故搴帘放出香。 导演:年轻时代的老太君;编剧:少女时代的张氏;主演:老太君,群众演员:徐家一干下人。 诵经声中,在全家人的注视下,老太君跪在祖宗的神位之前,说道:“父母在上,夫君虽然不会当家,把二老辛辛苦苦挣来的家业一朝败尽,但怜他为了驱逐鞑子,还我汉家山河之心。并且在家也是因被人欺骗,以至于此,媳妇诚心替他忏悔,求二老宽恕夫君吧。” 说完又走到了丈夫神位之前,拜了三拜,老太君大声说道:“承你所托的事,我都做到了,蒙你教导的话,我也都试过了,果真一毫不差,件件都有应验。只是家里那些偷jianian耍滑之人,还请你一一说出来,我一个不肯饶他,定要明彰报应,净我家门不可。不过?” 顿了顿,老太君缓缓转身,威严的目光扫过那些心里有鬼的下人,所到之处无不望风而惊。 “可怜都是些愚蠢的男女,不过因贪财好利小偷小摸不断,如今也忏(悔了,求你看在神佛的面上,饶恕他们,舍他们一条性命,再过几年,等他们做些功劳,准许折了罪过吧。” 这些下人听了这番话,个个顿时毛骨悚然。原来偷米的偷钱的见老太君凭空得了钱粮,震惊之余生怕那是自己的东西,赶紧跑去摸了摸仓库,探一探藏钱的地点,然后一个个捶胸顿足,知道贼情已然败露。 偷盗之举被主人发现。大多数人都会悔不当初,心里羞愧。当然也不免有些人心里暗恨,同时又惊疑不定,他们自以为藏匿的地方十分稳妥,几年来神鬼不知,为什么就被夫人知道了呢?难道她真是神仙不成? 本来就在猜疑之际,此刻听了这番话,一个个自以为是的豁然大悟,竟是故世的家主阴灵不散,托梦给她。指引了藏匿之处。 想凡夫俗女谁敢怨恨亡灵?惧怕还来不及呢,又是在这肃穆庄严的功德场,故此那些下人吓得抖成了一团。 等老太君拜过之后,他们赶紧跪在神位之前,一面磕头,一面祷告,只求故世家主和神灵佛祖大舍慈悲,赦了大家的偷骗之罪吧,发誓再也不敢了。 倒是其他手脚干净的老实人问心无愧。站在旁边神色自如。 礼忏之后,老太君从此再不和尼姑道婆之流往来,连走家串户的卖婆也不让进门,自家关起门来种地种菜。养蚕织布。 下人们受此一番惊吓,背地里都说主母是有鬼神俯着的灵人,以前家里丢失的东西尚且能搜出来,何况她自己持家后的财物?今后还是老老实实的做事吧。省得欺心。 再来老太君对待下人,懂得同甘共苦,有赏有罚。这方面与朱元璋等枭雄御下的手段其实一模一样,都能把手下良莠不齐的各种人拧成一股绳,改造成名留青史的功臣义士,恩威并举,如此家业又何愁不中兴起来呢? 此外老太君对金银田产看得很淡,徐达送回来的奇珍异宝,全部收藏起来,既不拿出去趁机购置无主良田,也不跟着功臣之家拿去放账,最大的爱好是堆积粮食。 这无疑符合一句良言“堆金不如积谷”,粮食才是乱世的硬通货,凭此养活全族老少可谓是富富有余。 徐达就受嫂子的影响很深,功成名就后也不愿大肆买田地,也不去大肆捞钱享受奢华,也因此虽也受到朱元璋的猜忌,但徐家人没有触怒于帝王,落得个满门抄斩的结局。 徐灏对祖母早年的事迹佩服的五体投地,要不能被赐封“老太君”么。 在千寿堂吃过午饭,收到长子落水险些丧命的禀报,他不动声色的点点头,对老太君和萧氏笑道:“烨儿很快就要进京了,回来后就拜堂成亲吧。” 全家人大喜,萧氏当即和沐凝雪吩咐把涟漪小叶子的所有家具全部搬到了新园,徐青莲也押着嫁妆亲往园中料理新房。 因徐灏生平最酷爱翠竹,孩子们也喜欢,故此投其所好,园子里移植了近千竿湘竹,围着两栋静雅非凡的竹阁,一侧还有冬天住的砖瓦院落。 在家里陆续选好了款待来宾的地方,外头的事有徐海徐湖负责,内宅四品以上的夫人一座楼,五品以下的命妇一座楼,亲戚们也都考虑到了,这方面徐灏反倒是无事一身轻,什么也不用cao心。 陪着徐庆堂到新园走走,此时残雪未消,树竹亭台别具一种风景,处处张灯结彩,父子俩眼看着徐烨即将成家立业,都不禁为之感慨万千。 第二日,徐烨和杨稷回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