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凡的明穿日子_第九百九十七章 抗议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九百九十七章 抗议 (第1/2页)

    军营里的学生们嗅觉很灵敏,渐渐都察觉到了太子的用意,结果完全超乎徐灏的预料,面对一步登天成为未来皇帝亲信的天赐良机,竟有至少一半的学生不愿意,而另一半学生则欣喜若狂。

    但是这一半经历了军营折磨,了解作武职辛苦的学生里面,又有一些人很快犹豫了。人的理想和愿望多种多样,条条大路通罗马,如今的明朝不缺少一份好职业,做官做吏做文职做幕僚,做教师做学者做诗人做地主,经商出海继承家业等等等等,可以说锦衣卫的世袭铁饭碗起码对这些小康人家的青年来说,并不是那么的诱人。

    锦衣卫对后世的网络众而言,无疑是一条回到古代的终南捷径,可以扬长避短,可以狐假虎威,可以以最快的速度实现野心,如果自身足够优秀的话,也确实是穿越明朝最优的选择,最不济也能避免被人鱼rou。

    而正常的明朝人却不会选择,就像绝大多数人不会从事安全方面的工作一样,没有几个书生乐意做锦衣卫。并且也并不是所有人都是野心家,都想着亲近帝王一展抱负,何况能成神的永远寥寥无几,没有超越时代的先知先觉,锦衣卫仅仅是个名声不好的武职,运气好的才是天子近臣而已。最后真正愿意的反而为数不多,军人的地位还没有提高到可以与读书人平起平坐,现实是差得远呢。

    军营的规矩。只要一提到“我们的领袖”或“太子殿下”,就要马上立正。那些军官为了完成太子交代的任务,每次讲话越来越频繁的提到臣民的“衣食父母”,连累不愿意的学生们也要跟着不断的立正,真是烦死人了。可是谁敢去冒犯这个“规矩”呢?

    军方越来越露骨了。一副非要学生们自愿加入东宫近卫的意图,但是物极必反,终于有人想出来了一个主意。

    军营模仿校园最流行的演讲比赛,主题不外乎精忠报国,军人天职之类,有位同学积极报名。认真的做了准备,他把能够打听到的太子言论收集了起来。

    等轮到他上台演讲,第一句话便是“千岁说”,从开头就开始一段段引用朱瞻基在什么地方讲的几句什么话。于是乎,从台上到台下。就听一片片的磕脚后跟声音。短短半个小时的时间内。愣是让所有人跟着他立正的次数何止五十次之多,反正同学们根本不知道他到底讲了一些什么,也没工夫去理解他的内容。却对他为何不断叫大家立正来了兴趣。

    渐渐大家也看明白了,然后每次这家伙装模作样的带头立正,都会引起台下的一阵哄笑,像一个单口相声演员的滑稽包袱一样,尽管这年代还没有相声。

    不过他本人一点也不笑,认真得很。在台下前排坐着的长官们当然也没有笑,反复陪着他站起来立正。后脚跟上的马刺撞击的叮叮之声不绝于耳,令周围的学生们看上去。军爷们十分的滑稽。

    大家都心说这聪明的家伙用如此聪明的办法,来叫官军出丑,实在有趣。最有趣的是,即使这些大人们猜到了这位演说家的恶作剧,偏偏也无可奈何,谁让人家通篇都是在歌颂太子领袖呢,无可指摘。

    演讲完了后,台下一片鼓掌声和欢笑声。这么多的掌声,没可能不让他评为优胜者,表彰的时候,那同学上台去了,大家伙在台下热烈的鼓掌,也惟独对他鼓了掌。

    千户百户不是傻子,多少也看明白了,为了避免再吃这个坏家伙的苦头,不让他致答词。然后就见那同学不胜惋惜的对台下的同学们做鬼脸,又惹来了一片笑声。

    面对学生的讽刺,明朝军官们不能再给他们丑化自己的机会,故此不久宣布新规定,今后在讲话中,如果提到了“我们领袖”或“太子殿下”,只要第一次立正一次就行了,以后提到他老人家,不用次次立正了。

    这无疑是学生们的一次胜利,使得本来还犹豫加不加入新锦衣卫的一些学生,认识到大多数同伴们的想法,也出于读书人一向反感抨击权贵的传统,打消了成为太子鹰犬的决定。

    不久,有教官故意处罚那同学,罚他在cao场上没完没了的跑圈圈,其他几个同学忍不住上前与教官理论。

    教官认为学生伤了他的威严,骂道:“你们算什么东西?妈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