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九百七十六章 祸从天降 (第1/2页)
贾氏死后,大贵请来丈人贾老看了,买来上好棺木厚殓埋葬,看上去十分悲痛追悔。【】可仅仅过了月余,没事人一样了,前来做媒的人渐渐络绎不绝。 因有前车之鉴,大贵不相信媒婆的鬼话,亲自到处寻访,很快听闻一宦族井氏,年方十九岁,新寡之妇,容貌绝伦,财礼百两。 大贵心动了,花钱买了个机会在上香时远远见了一面,果然是个绝色尤物,回家说非她不娶。但是吴富安只肯出三十两,大贵便暗暗将贾氏遗留下来的首饰凑数,把那井氏给娶了回来。 不但人艳治动人,颇有文采,床第之间亦大方主动,弄得大贵十分快活,心满意足了。 不过井氏自持自己的美丽,又自诩出身名门,不把公公婆婆放在心上,什么活也不做,整日里悠闲度日。 吴富安和颜氏反倒体谅她娇嫩柔弱,奉承是个官宦小姐,一句重话也不忍苛责,一个劲的说她命好。 “前夫受享她不起,我家有福,得此好媳妇云云。” 前后媳妇一对比,很多邻居都对此不以为然,吴家的名声更差了。在过去,穷人不是不清楚借贷是个无底洞,一旦欠了钱。除非遇到奇遇等发财的机会,不然一准永远还不清了。 但穷人也有穷人的算盘,再说不借钱就得饿死,而敢逼死人的地主是少数中的少数,现实是地主家最怕摊上人命官司。没有靠山的更怕,一旦被官府等恶势力盯上了,轻则大伤元气,重则家破人亡。 所以穷人并不怎么担心,当然钱是要还的,过去可没有后世那么的无耻。欠钱者反倒是大爷。古代律法讲究的是欠债还钱,天经地义,你欠个不还试试?分分钟官府会派人来宣布你破产了,一家子做奴隶吧,严重者世世代代为奴。怕不怕? 这里面涉及到成本问题,不消说打点官场的花费,地主家也没有余粮呀,都来当家仆,根本养不起?谁来种地?如此过了大半年。因任大没有再次出门打工,两个儿子又能吃。一文钱也没还上,并且任大家劳动力充足。没钱可也不穷,这未免让吴富安不乐意了,连利息都不按时交纳,太没有信用了。 有一天吴富安找到了任大,说道:“这银子该还了,我知道你家里不容易,等你把钱换上,我再借你两石米。” 任大寻思不错,于是就向一个朋友借了五钱银子,说好明日拿米还你,以为和以前一样,还些银子,再得两石米粮,至于越欠越多,谁管他呢?敢逼咱卖儿子还债,老子就和你吴家拼命,光脚的怕穿鞋的? 到了吴家,把银子交了,吴富安乐呵呵的说道:“今日忙碌没有工夫,明日我去你家。”… 任大觉得不对劲,可人在屋檐下,只得走了。 到了次日,吴富安来到任家,说道:“五钱母银,算你加三的利息,该还利银一钱二分,咱们一次清足,我把欠票给你,咱们重立欠票。” 这时候任大也没辙,不干吧,那五钱银子岂不是白花了?只得把刚织出来的布剪了五尺,又任凭吴富安在鸡舍里捉了一只大公鸡。 吴富安笑嘻嘻的道:“总共值一钱一分,还少一分呢。”见墙壁上挂着一本官历,随手摘了下来,“这个算一分吧,我正好看看什么好日放债。” 笑嘻嘻的把欠票交给眼巴巴的任大,他袖了历本,左手一只鸡,右手五尺布,如飞去了。 任大惦记着两石米,急急忙忙写了借条,叫两个儿子扛着萝跟他去吴家借米,谁知下人说老爷出门讨债,没回来。 第二日再去,在廊下等了老半天,就见吴富安背着手出来,问道:“你来做什么?” 任大有求于人,低三下四的道:“承吴老爷借米,小的已写好了约批在此。” 吴富安冷冷一笑,摇头道:“区区一两米银,我她娘的要了三四年,吃了多少次闭门羹?才算是讨回来了,还想要我借你?没门!” 任大急了,苦求一番,吴富安就是不答应。他暗道不借米也罢了,可是转借朋友的五钱银子,教我拿什么还?于是拉着吴富安哀求道:“那就只借一石米吧,吴老爷,你行行好。” 吴富安又摇头,把双手一摊,转身径自踱了回去。把个任大气得暴跳如雷,指着他破口大骂道:“丧天良的老乌龟,少不得被天火烧。” 这下子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