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七章 登基即位,人生之巅 (第3/3页)
,清朝内廷一年用掉四五百万两白银,也就不足为奇了.
再比如末代皇帝崇祯,也曾学太祖吃野蔬粝食.但御膳房同样想出了变通之法,为他加工野菜那是"门道"多多:先将菜放在生鹅肚子里入锅闷煮,鹅熟,取出菜,用酒浸一浸,再淋以香油,拌以调料,装盘上桌. 这样一来,原本价格低廉的一盘野菜,实际开支就上升数十倍,御膳房上下个个有得赚.崇祯皇帝哪里知道其中的猫腻,夹一筷尝尝,嗯,味道不错嘛,谁说百姓吃糠咽菜苦 由小见大,朱永兴便认为历史教训多多,今人不可不察.别以为皇帝的敕令就能"威加海内兮",如果监督不到位,仅凭下面自觉,恐怕皇家御厨"坑帝"的故事还将不断出现,廉政节俭之风也只能渐行渐远了.再放到政务上,制定出台一种政策或法规,并不难,难就难在实施过程中不被打折扣,难就难在如何防范下面执行时的"变通". 打着崇尚节俭,不事奢靡的口号,朱永兴暂时撤销了外朝的光禄寺,内府的尚膳监,只是保留了女官系统的尚食局.而采买事项也交由尚食局,每天想吃的膳食菜谱提前一天拿出来,以便购买准备食材时不致浪费. 以前的封建帝王想吃什么,张口便来,往往弄得下面鸡飞狗跳.比如穆宗喜欢吃驴板肠,可也不是天天都吃,那光禄寺却不敢怠慢,日杀一驴以备宣索.还有其他的食材调料,也是唯恐缺漏,吃不吃也得备着,以致浪费弥多,且又是一贪腐的渠道和借口. 很多古代帝王初始节俭,但却很难慎始慎终.因为拍马奉迎之人,当真是无孔不入,无所不在.即便是心腹大臣,也无不想着奉迎事上,以博上宠.到了数百年后,又能好到哪去即便是朱永兴,他也不敢绝对地肯定自己不会重蹈覆辙,在享受和奉迎中迷失. 这顿饭并没有因为两个娃娃在场而添麻烦,倒是更显温馨惬意.柔儿表现颇佳,得到赞许后,到底还是小孩子,脸上掩饰不住的得意.嘉儿吃了两块豆腐,喝了点菜汤,却也笑得咯. "动物园呢,以后会有的."朱永兴将柔儿抱到腿上,笑着说道:"想养鸟呢,也可以,但要适可而止,弄得内宫哪都是鸟粪,那就不好了." "孔雀呢,可以养吗"柔儿倚在朱永兴怀里,抬着小脸儿,期待地望着父亲,"父皇,孔雀也是鸟儿吧" "嗯,也属于鸟类,可以养上两三只."朱永兴笑着点头,说道:"等到北伐成功,在北京的宫室可大着呢,别说是孔雀,就是养大象也没问题." "大象不要."柔儿摇了摇道:"柔儿想要父皇说过的那种肚子上有小口袋,装小宝宝的动物." "袋鼠,袋熊"朱永兴脸有点苦,说道:"那可急不得,几千里的大海,航路也没开拓出来,最少也得过个十几,二十年的吧" 朱永兴后悔了,不该瞎显摆,给孩子讲些遥远的东西.他讲过便放到一边,可孩子却记得扎实. 柔儿有些小失望,但转而又笑道:"柔儿等得起,父皇既然答应了,金口玉言,就一定能让柔儿如愿." "这不仅是柔儿的心愿,也是父皇的心愿."朱永兴有些感慨,只要在自己有生之年,能让国人占领那块世界第六大的土地,也就算满足了. 嗯,来得及.一百多年后英国才向那里流放了第一批犯人,然后很多年后,才有自由移民到达那里,开始建立殖民地.自己怎么也不是个短命相吧二三十年开拓探索航路,四五十年后开始移民占领. ……………… 三月十五,正是选定的吉日.朱永兴早早的居于宫禁之外等候.宫内则一切准备停当,什么拜位,赞礼,礼乐,宝案,皆已完备;禁卫军将在禁宫内一路排开,羽林尉手持仪仗,大刀.,威然侍立. 时辰一到,群臣至奉天殿恳求,朱永兴方出,带众官至南郊祭拜天地,郊外仪式一完,由拱卫设卤薄,金甲卫士列于午门外,旗仗林立.在奉天门外设五辂,先是侍仪舍人奉表案而入,一鼓时刻,文武百官皆疮服立于午门外. 通赞,赞礼,宿卫官,诸待卫及尚宝卿进入大殿.三鼓,内阁大臣入.皇升御座,尚宝卿将御宝放于御案,将军卷帘,众官入殿,奏乐,内阁大臣奉玉玺表章,皇帝冠冕,穿戴换服完毕之后,群臣山呼万岁,拜伏于地.待展表官将贺表宣读完毕,众官再拜,皇令免礼,仪式告成. "万岁,万岁,万万岁!" 在山呼万岁中,朱永兴终于走上了权力的最顶端.在这三年中,他施恩,他威压,他试探,他拢络,他奋斗,他殚心竭虑,他亲临战阵,他建不世奇功……如今的这一切看似容易,看似水到渠成,看似万众拥戴,又有多少人知道他付出的辛苦和努力理解他为这个重新崛起的帝国所规划的蓝图 而帝王,在中国封建社会的历史长河中,已经煊赫两千余年.他们有的是这条河中的顺风船,看的是中流石,有的似春汛,有的如冬凌,有的是与水俱下的泥沙,有的是顺流而漂的朽木.富有四海,抚有万民,手cao生杀大权,掌控予夺机便,令人既敬且畏,既羡且妒,在众目所视,众手所指,众心所觊下,焉能不惧不戒 看着恭谨的臣下,听着如潮的赞颂,朱永兴虽是期盼已久,却意外地并不是特别的兴奋和激动,反倒从心里感到了一种作帝王的悲哀. 有所得,便有所失,高处不胜寒,帝王注定孤独啊!朱永兴微不可闻的叹了口气,收拾起精神,迎接着人生中的巅峰时刻.而以后的路呢,还是既漫长,又充满机遇和挑战的. (.)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