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872章【惊慕】 (第2/4页)
文人杜甫、白居易、韦应物、罗隐、苏东坡、陆游等或作文,或咏诗,赞赏松江鲈鱼。其中苏东坡的《后赤壁赋》中“巨口细鳞,状似松江之鲈”的记述,因其文章在社会上的广泛流传,使松江鲈鱼蜚声士林。 不仅如此,在《三国演义》中,也有过对于松江鲈鱼的记载,凡是看过《三国演义》的人,自然不会对“左慈执杯戏曹cao”的桥段陌生。在林南看来,现在左慈所施展的魔术,和《三国演义》中那个桥段简直是如出一辙。 松江鲈鱼貌不惊人,甚至于有点丑陋,但它的rou质洁白似雪,肥嫩鲜美,少刺无腥,食之能口舌留香,回味不尽,而且营养价值极高,为野生鱼类之首。李时珍《本草纲目》称:“松江鲈鱼,补五脏,益筋骨,和肠胃,益肝肾,治水气,安胎补中,多食宜人。” 可见,松江鲈鱼是多么美味并且受人推崇的一种菜肴啊。 “乔公,这松江鲈鱼的做法,想必贵府的后厨并不陌生吧?”左慈回到座位上,笑着说道。 乔伟道:“自然不会陌生,只是道长能从那么远的地方凭空钓出一条松江鲈鱼来,实在是令人匪夷所思。” “呵呵,这有何难,区区雕虫小技耳。”左慈一脸笑意地说道。 林南插话道:“道长,在座的有四个人,可这松江鲈鱼只有一条,不如道长再施展一下神乎其技的道术,再钓上来三条如何?” 左慈听后,心中一怔,看着林南那目光如炬的眼睛,只觉得脸上一阵火辣辣的,别说再钓三条,就算他的拂尘在那木桶上面再垂上一辈子甚至是一百辈子,也绝对不可能再钓出一个鱼鳞来。他这是早有准备,只是为了在林南的面前露一手,但是听到林南的这种看似很合理,其实很刁难人的要求,让他甚是为难。 “这个……老夫最近大病了一场,身体还有点欠妥,这元气并未恢复得全面。虽然说凭空垂钓不过是雕虫小技,但是要从数百里之外的松江把鲈鱼钓到这里来,确实要耗损不少元气,不如等老夫元气恢复之时,再行表演,不知道燕王意下如何?”左慈自圆其说地道。 林南也不难为左慈,便笑了起来,说道:“嗯,道长元气要紧。” 甘宁、乔伟坐在那里,看着左慈老头儿表现的这项绝技,简直惊为天人,心中不禁暗暗地想道:“这世上,真的有仙人吗?” 林南则是另外一种想法:“左慈也不过如此,看来这松江鲈鱼也是他精心准备过的。不过。我也不能太为难他了,要从松江把鲈鱼带到这里来,也确实要费上不少周折,何况还要进行表演一番呢。” “来人,把松江鲈鱼送到后厨。”乔伟也想让林南吃好,便急忙冲外面的下人喊道。 酒足饭饱之后。林南、甘宁、左慈都在乔府借宿了一夜。 入夜后,左慈盘坐在自己的房间里,双眼紧闭,调息养神,一派道家宗师的模样。 忽然,一道青烟从开着的窗户里飘了进来,直接落在了左慈的面前,立刻化成了一道人影。那人童颜鹤发,身形枯蒿。左手拿着一柄拂尘,身穿太极八卦道袍,右手手掌朝上直立,身子微微欠了一下,缓缓地说道:“无量天尊!” 左慈睁开了眼睛,看到那人影后,便下了床,手掌向前微微一推。隔开将床边的两个胡凳给推到了那白衣道人的面前,微笑着说道:“师兄请坐。” 那白衣道人没有动弹。反而打量了一下左慈,问道:“师弟可有要事?” “如果没有要事的话,又怎么敢劳烦师兄呢?还请师兄坐下,细细详谈。” 白衣道人须发皆白,眼窝深陷,两边的太阳xue凸起。直接坐了下来。他和左慈面面相觑一番后,便主动问道:“师弟有何要事,尽管细细道来。” 左慈缓缓地说道:“我与师兄、张角共同拜师于南华山下,同修《太平清领道》。师父、师兄,以及我都主张太平、平等的道家方式。却不愿入世。于是师父便以三卷《太平要术》传授给张角,让张角代天宣化,普救世人,来实施‘东皇太一’的道教纲领。然而,张角太过急躁,黄巾仓促起义,以至于身败名裂。今日我叫师兄来,也无非是想和师兄一起,重新兴复我道家学说,不知道师兄可否愿意助我一臂之力?” 白衣道人笑道:“师弟你也知道,自师父化羽成仙之后,我便潜心修炼,不再过问世事,也希望在我有生之年能够化羽成仙,其余并不过问太多。我听闻汉中的张修、张鲁两兄弟的五斗米道被马腾勒令解散,徒众也大多演变成为马腾的部下,不知是否确有此事?” “确有此事。如今天下纷争,诸侯相互争霸,大汉早已经名存实亡,在我看来,应当是我道家兴起之时,然而,单单凭借着我一己之力,根本无法兴盛道教,加上道教流派分支众多,也很难统一起来。所以,张角之黄巾起义也好,又或是张修、张鲁兄弟盘踞一方也罢,都不足以使得道教兴盛,唯一的办法,就是找到一个强有力的靠山,借助诸侯统一天下的优势,兴盛我道教。现在我已经找到了一个强有力的靠山,只要师兄能够从中襄助一二,兴复我道教必然不会遥远。” 白衣道人听后,便问道:“师弟所指,莫非是燕王林南吗?” “正是此人。昔年我曾经云游四方,阅人无数,在辽东偶遇此人,我便算上一卦,卦象上显示此人有早晚会登上九五之尊,而我夜观天象,知道他是紫薇帝星托世,这才倾力相助。此人雄才大略,盖天下无出其右者,而今也已经成为了北方的霸主,平定中原,一统天下之时也不久矣,不知道师兄可否愿意襄助一二,让此人统一天下的步伐更快一步?” 白衣道人的心里也很是澎湃,修道之人虽然说不过问世事,但是却离开不了尘世,凡尘之中的是是非非都与之息息相关,战乱频繁,百姓流离失所,作为修道之人,自然看不过去,可是他们却又显得无能为力,只能避世,自欺欺人。加上最近几年道教所领导的两大分支陆续衰败,更使得他心灰意冷。 可是,今天他听到左慈的话,又重新燃起了希望,问道:“那师弟想让我怎么帮?” “以师兄在江东之大名,若是师兄愿意在江东广收门徒,想必百姓趋之若鹜。吴王孙坚虽然是头江东猛虎,但才略不及燕王,其子孙策虽然也骁勇果敢,与其父无疑,此二人只能算是一时枭雄,早晚必会被燕王所擒。燕王表面上和吴王以兄弟相称。但是此人内心却并非如此,只是借用兄弟之情利用孙坚罢了。一旦燕、吴大战,师兄便可以率领门徒投效燕王,在吴国内部举事,里应外合,东吴必然能够不费吹灰之力便可夺下。不知道师兄意下如何?” “想我师兄弟三人。修道于南华山下,如今张角师弟已经离去,而斩杀张角之人,正是当今的燕王林南,师弟却为何要转而投效燕王呢?难道十数年的同门情谊,就可如此屏弃吗?”白衣道人叹了一口气,问道。 左慈道:“师兄此言差矣,张角不识时务,愤然起义。没有统一的统筹和调度,只凭借着信徒众多,岂有不败之礼。林南斩杀张角在先,却并未如同其余官军一样将黄巾信徒尽皆屠戮,而收留了不少黄巾将领,周仓、廖化、卞喜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