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9章 【南阳】 (第3/4页)
,那就即可发兵,攻打刘备,他既然对我不仁,也别怪我对他无义。” 蒯越怔了一下,没想到刘琦会那么草率,当即说道:“主公。必须先选出一位主将才行,不然的话四将各自为战。士兵不知道令从何来,必然会手忙脚乱。” 刘琦不懂兵事。当即道:“那就请国相做主,调兵遣将,攻打刘备。” “诺!” 蒯越得到了刘琦的全权委托,当即让人将杜袭、裴潜、和洽、高干、许劭、韩嵩、刘先、傅巽八个人从襄阳城内外请到太守府里来。这八个人有避乱荆州的,有原先就在刘表帐下为官的,分别住在襄阳城里的不同的地方,一时间难以聚集。 蒯越在太守府的大厅里等了好长一段时间,八个人这才陆陆续续的过来了。 杜袭、裴潜、和洽、高干、许劭、韩嵩、刘先、傅巽八个人算是来自天南地北了,平常的时候,众人也未曾有过来往,今日突然欢聚一堂,都感到了一丝不寻常。八个人一进太守府的大厅,便齐声拱手道:“见过国相大人。” 蒯越身兼楚国国相、南郡太守,楚军的军师,算是楚军里举足轻重的人物,他摆摆手,示意八个人坐下同时说道:“今日将八位叫来,确实有点唐突,不过,事情也分个轻重缓急,如今已经到了火烧眉毛的时候了。自老主公与家兄仙逝之后,楚国便风雨飘摇,先是荆南四郡在长沙太守张羡的蛊惑下一同造反,接着便是黄祖旧部张虎、陈生坐拥江夏两万之众不受调遣,派遣兵士四处掠夺,现在又有新野令刘备攻占了南阳,荆州原本一派祥和之地已经不复存在,不得不以非常手段召集诸位前来议事。” 傅巽虽然是文士打扮,可他是北地泥阳人,处于边郡,生性豁达,身材健壮的他,立刻拱手道:“国相大人召见,必有要事,楚国风雨飘摇,我辈避乱荆州数年,得楚侯恩惠不少,今日正当是我辈效力之时,还请国相大人有话明言。” 蒯越还是很欣赏傅巽的,毕竟他这豁达的态度,让他看了心里很舒服。他叹了一口气,朗声说道:“公悌之言深得我心,我想老主公在九泉之下,必然也会感到欣慰。数月前,刘备前来投靠,老主公念及他是皇室血脉,便予以收留,对他更是倍加厚爱。哪知道这个人道貌岸然,老主公尸骨未寒,便起兵造反,已经占领了南阳全郡,正在大肆招兵买马,欲徐图襄阳。主公见他不仁不义,便下令发兵攻打刘备。可是荆州兵马自蔡瑁、张允去阵亡、王威投靠燕军之后,便无甚大将可以委派。我深知各位能力,故推荐给主公,分别任命为将军衔,欲使八位兵分四路,一起前去攻打刘备,不知道诸位意下如何?” 在座的八个人都受到过刘表的恩惠,不管是否为官,此时蒯越相邀,自然不会坐视不理,纷纷拱手道:“愿听国相大人调遣。” 蒯越当即笑道:“好,杜袭、裴潜、和洽、高干,命你四人分别为将军,以杜袭为主将,各带兵五千人,兵分四路攻难南阳。子将先生为军师,韩嵩、刘先、傅巽为参军,明日午时三刻,兵发南阳。” 杜袭、裴潜、和洽、高干、许劭、韩嵩、刘先、傅巽八个人齐声道:“诺!” …… 南阳,宛城。 刘备站在城楼上,抚摸着城池上飘荡着红底金字的“刘”字大旗,心中一阵惆怅。 “从黄巾之乱开始,我一直颠沛流离。历时四年,辗转数千里,方才到达荆州这边肥沃的土地上。直到今时今日,方有一座属于自己的真正城池。无论如何,我都要拿下荆州,成就心中的大业。”刘备望着寂寥的天空,自言自语地道。 这时,一个斥候从城外慌里慌张的赶了过来,一进城,便直奔城楼。 “主公,大事不好了。刘琦发兵两万,兵分四路而进,声势浩大,势不可挡。前部先锋高干、和洽先破糜将军于安众、田将军于湖阳,接着便从背后袭击朝阳,诸葛将军见敌势大,便主动撤退,如今三位将军正被围在新野,三千兵马只剩下一半不到,特地差派小的前来求救。”斥候一上了城楼。便立刻一脸慌张地说道。 刘备皱起了眉头,急忙问道:“领军之人是谁?何人为其军师?” “刘琦以杜袭为主将,裴潜、和洽、高干为副将。许劭为军师,韩嵩、刘先、傅巽为参军,其中骑兵五千,步兵一万五千人。” 刘备道:“敌人来势汹汹,你火速回去,禀告诸葛瑾,让他全权坚守新野城,新野城郭虽小,然经过我几个月的修葺。城防足够支持月余,城中粮草充足。我这就召集兵马亲自赶赴新野救援。” “诺。小的告退!” 斥候换马不换人,下了城楼。直接骑着一匹快马,飞也似得便跑走了。 刘备意识到了事情的严重性,当即让人将关羽、张飞给叫来,留下糜竺、简雍和一千士兵守城,他自己带着关羽、张飞、孙乾以及收编过来南阳郡的一万马步军,浩浩荡荡的杀奔了新野。
…… 新野城里,诸葛瑾全权负责城防事宜,初出牛犊不怕虎,做起事情来,要比糜芳稳重的多。他按着腰中长剑,望着城外驻扎着的楚军将士,眉头上便皱了起来,心中想道:“楚军之中有能人,居然声东击西,先破安众、湖阳,然后从背后夹击我,若非我得到的消息准确,走的及时,只怕会在夹击中全军覆没。” “军师,可有破敌之策?”田豫于诸葛瑾年纪相仿,却显得很是干练,他生长在幽州,自幼弓马娴熟,自从跟随刘备以来,从未有过怨言,参战次数不少,也磨练了他的意志,使得这个青年看起来极为的成熟稳重。 诸葛瑾斜眼看见是田豫来了,便道:“敌军两万人未损一兵一卒,光是利用骑兵偷袭安众、湖阳两地,便致使我军损兵折将,步兵尚未出动,看来敌军尚未动用全力。围而不攻却又是何意?” 田豫道:“莫非是在等援军到来,一起攻打?” “不!以楚军训练精良的两万士兵来看,对付从李丰那里收编过来的万余杂兵,根本不需要援兵。何况,为楚军出谋划策的人又是许劭,此人乃海内名士,智略过人,若要强攻新野,不出三日便可攻下。可是如今却围而不攻,我却想不透这其中的道理了。”诸葛瑾道。 “很简单,此乃许劭围魏救赵之计,兄长何以看不出来?”一个稚嫩的童声从诸葛瑾的背后响了起来,面如冠玉的诸葛亮不知道什么时候来到了城楼上,正一脸邪笑的看着诸葛瑾。 诸葛瑾回过头,见诸葛亮站在那里,便道:“孔明?你怎么来了?” 诸葛亮笑道:“兄长来的,我为何来不得?如今大敌当前,整个新野城里人心惶惶,我又怎么能够坐视不理呢?” 诸葛瑾道:“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既然你来了,就帮我分析一下,敌军的下一步动作是什么?” “许劭如今用的是围魏救赵之计,先将我们团团围住,再派人扮成斥候前往宛城,将主公引诱出来,然后趁虚而入,只要宛城一被拿下,主公带兵游离在野外,无险可守,自然会被敌军的强兵击破。李丰的部下都是一些无能鼠辈,未加训练,守城或许还可以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