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2章 【毒计】 (第3/4页)
今主公刚刚执掌幽州,根基未稳,在许多刘虞旧部的心里尚没有威信可言,而且北方鲜卑人知道幽州易主之后,能否和主公和平相处尚未可知,而且幽州正处在建设的过渡时期.扩建蓟城,修建辽西走廊,生产兵器等等,都需要很大的开支.加上现在正值隆冬.一旦天将大雪,道路便会变得行走不易,属下以为,此时攻打冀州还尚早,一来我军多以骑兵为主,攻城器械不够.二来攻打冀州也没有什么借口,无端向袁绍开战,只怕会引来非议." 许攸辩解道:"主公,如果现在不出兵的话,一旦等到袁绍在冀州站稳了脚跟.再想攻打就难了,隆冬时节虽然对我军不利,却同样也对敌军不利,而且冀州现在尚未做出任何防御态势,只要主公出兵,占领半个冀州不成问题,先和袁绍对峙,等来年开春,再全力进攻冀州,兵临邺城城下,一战便可以将袁绍彻底赶出冀州,望主公三思啊." 贾诩,荀攸.,田丰,郭嘉,司马朗五个人都没有说话,林南看了看他们五个人,他自己心中早已经有了主意,可是他很想知道贾诩等五个人都是什么样的意见,便问道:"许子远的话很有道理,可是荀友若的话也一样有道理,五位大人,你们都有什么意见" 郭嘉不做任何表示,坐在那里一动不动,对于他来说,许攸,荀谌都是他的好友,无论他怎么说,都势必会得罪一边,不如就坐在那里不动. 司马朗还很年轻,被林南列入智囊也无非是为了司马氏着想,既然司马防一家都跟了过来,自然要有一个人入列到他的智囊之中,七岁小娃司马懿还是个小屁孩,根本无法参与这种大事,司马防的能力似乎还不如长子司马朗.他也坐在那里一动不动,静待其他人的发言. 荀攸是荀彧的从子,荀彧是荀谌的弟弟,荀攸自然就是荀谌的从子.所谓的从子,就是从兄弟的孩子,说白了,荀攸就是荀谌的侄子. 古人的家族观念很浓,通常会追溯到曾祖父,有共同曾祖父的兄弟,从兄弟的孩子,称为从子.曾祖父再往上追溯的同族子侄辈,则不称从子,而称族子了. 荀攸虽然是荀谌的侄子,但是他并不谋私,而是秉公处理,当即朗声道:"启禀主公,属下以为荀大人的话在理,主公此时刚执掌幽州,根基尚未稳定,不宜出兵,就算要攻打冀州,也应该在幽州彻底稳定下来才能进行,而且我军确实兵力不足,和冀州近十万的兵力比起来,尚有一点悬殊." 林南知道荀攸不会徇私,可是在别人就不一定会那么看,于是他便扭头问了一下贾诩和田丰,朗声道:"两位大人是和意见" 田丰,贾诩都是以大局为重,根本不赞成出兵进攻冀州,而且对于贾诩和田丰在辽东待过的人来说,与其向南去和强敌争夺冀州,不如拓展边缘,蚕食外夷.两个人互相对视了一眼,一起拱手道:"属下以为此时不宜出兵,应该潜心招兵买马,打造兵器,战甲,制造攻城器械,积蓄力量,发展实力为上." 许攸的脸上早已经浮现出来了一阵抽搐,整个面部都僵硬在了哪里,他没想到自己的提议会被全盘否决,略带着一丝的悔恨,以及没来由的怒气,静静地待在那里.一言不发. 林南早已经觉察到了许攸的感受,谋士之间的意见不和也是很平常的事情,他缓缓地站了起来,对贾诩道:"军师,就请你给卢横写一封回信吧,让他密切地注意冀州的动向.并且好好的治理范阳,争取在短时间内将范阳打造成一个军事重镇." 贾诩"诺"了一声,随即开始执笔写回信,大笔一挥,洋洋洒洒的写了好几张纸. 林南低头看了看身前桌子上摆放的粗糙的纸张,再看看一旁堆积着的竹简,脑海中忽然闪现出来了一个念头,朗声说道:"我想建造一个造纸厂,你们觉得如何" 对于林南突然提出来的这个新奇的想法.众人都颇感诧异,这些人都只知道用纸,其中一部分还习惯在竹简上写东西,因为纸张要比竹简贵,而且能够生产纸张的工艺只有朝廷开设的匠坊里才有,生产能力也很有限,并未普及开来.众人是智谋之士,多局限于军事上和内政上.却从未有人对手工艺这些东西进行过收集,也很少有人去关心这种事情. 看到众人略带惊诧的表情.林南便缓缓地道:"纸张是最为轻便的东西,而且体积很小,比起沉重的竹简,比布帛要便宜许多,如果能够生产出来纸张加以推广,以后印刷术也会应运而生.比起手抄书本要简洁和快速的多." 一句话便将整个气氛给扭转了,大厅里的人都被林南的提议给吸引住了,异口同声地问道:"主公,什么是印刷术" "额……简单的说,就是拓片."林南很简单的解释道. 众人听后都明白了过来.但是该怎么做,众人都无从谈起,毕竟他们的脑海中没有那个概念. 四大发明在中国历史上占有相当高的地位,造纸术,印刷术,指南针,火药,对于林南来说,前三种都不难,他自己可以弄出来,可是火药这玩意他还真没接触过,只是小时候放过鞭炮.既然他已经提出了造纸和弄印刷术,这当然不是随口一说的事情,他既然说出来了,就要去做.
"嗯……这些东西你们都不要担心,我会好好的处理,我现在只需要你们好好的处理政务,并且帮我将命令传达下去,让各郡县里只要有一技之长的木匠,铁匠,泥瓦匠等等的一些人,都召集到蓟城来,我要开设翰林院,开始进行工业改革."林南的心里燃起了雄心壮志,准备集思广益,用他脑海中的一些知识灌输给那些工匠,帮助他做出一些能够应用于生活之中的小发明. 智囊们都面面相觑,不明白林南所要建造的翰林院到底意欲何为. 不等智囊们发问,便听林南接着道:"另外颁布一个法令,凡是属于我们势力范围内部的百姓,一律平等,农,工,商没有等级之分,全部是平等的百姓." "诺!" 林南没有将"士"这一阶层纳入平等范围,因为他面前的这七个人,.都是士人出身,都是知识分子,管理地方,处理政务肯定要比其他人略高一筹,而且他也不想因此废除士人的特有身份,毕竟他还需要他们的协助.士人一般都清高,作为士,农,工,商最顶级的人物,他们出身都带着一种优越感.一旦士人和下面三层阶级平起平坐了,势必会激起士人的反感.一口吃不了胖子,路要一步一步的走,林南并不会那么愚蠢.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养蚕织丝的国家,古人以上等蚕茧抽丝织绸,剩下的恶茧,病茧等则用漂絮法制取丝绵.漂絮完毕,篾席上会遗留一些残絮.当漂絮的次数多了,篾席上的残絮便积成一层纤维薄片,经晾干之后剥离下来,可用于书写,这是最古老的造纸术. 东汉元兴元年蔡伦改进了造纸术,他用树皮,麻头及敝布,鱼网等植物原料,经过挫,捣,抄,烘等工艺制造的纸,是后来纸的渊源.改进后的造纸术并未进行广泛的流传,一般只专供贵族用,而且蔡伦是东汉宦官,这项改进后的造纸术便成为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