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天赋系统_第730章【碣石】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730章【碣石】 (第4/4页)

要经过乌桓人的领地,不知道胡县尉可愿意给我当一次向导,带领我们顺利进入辽东郡呢?”

    胡彧听到以后,欢喜地道:“将军既然如此看得起在下,在下必定竭尽全力带着将军进入辽东,能为将军效劳,也是下官的一大荣幸。”

    林南见胡彧答应了下来,很是开心,随后又和胡彧随便攀谈了一下。这一聊才知道,原来这个胡彧竟然是钟离昧的后人,楚汉相争时,钟离氏惨遭刘邦杀害。侥幸逃出来的家人便隐姓埋名,逃到了幽州,从此改姓胡。得知了胡彧的这段身世后,林南对胡彧便另眼看待了,又听闻胡彧弓马娴熟,便有心将其收为己用。

    夜晚的时候,大雨便停了。可是林南路上的积水却不能那么快的下去,而且地面也不会那么快被风干,所以,林南决定让所有的人在雍奴城里休息了三天。

    第四天的时候,路边已经渐渐的干了,经过三天的风吹日晒。完全可以承受的住马匹和车队的经过。于是,第四天林南以胡彧为向导,带着自己的几万军民继续向辽东进。

    离开雍奴之后,胡彧这个地理通向林南建议了两条去辽东的道路,一条是走“滨海道”,另外一条是出卢龙塞。经过林南的几经比对,还是决定走“滨海道”。于是。几万人马在胡彧的带领下,从雍奴城一路向东而去。

    所谓的“滨海道”,位于狭长的滨海平原,也就是今天所谓的“辽西走廊”。在中国历史上它经历了太多的沧桑,而天下第一关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但是,这些情况大多生在唐宋之后,而在东汉时期,这条路虽然也是通往辽西的主要通道。但其交通条件比起后世就差太远了。

    这条路在没有坏天气的情况下,塞外游骑就直插右北平和渔阳的内地郡县,而一旦遇到夏秋季节的大雨,这条路又成了不可行之路,只能说秦汉时期中国的辽东地区交通条件相当恶劣。那时还没有天下第一关,东汉末年的天下第一关一带叫做“碣石”,曹cao曾经写下《观沧海》的诗篇。就是在碣石这个地方。

    卢龙塞也是一个重要的交通要道,可是那里有五百里险地,走起来反而不如“滨海道”顺畅,加上现在才是初春。春雨不多,而且又刚刚下过一场大雨,所以林南才选择了走这条道,先到辽西,再转辽东。

    三月二十三,林南带着几万人的部队开始了长途跋涉,沿着“滨海道”一路向东走,他一边走着一边默默的记下这一带的地形,誓以后一定要将这一带打造成一条顺畅的道路。

    林南这一次真可谓是跋山涉水,不过好在他赶上了好时候,如果是夏秋的时候走这条道的话,那就真是在走泽国一样。虽然条件艰苦,却能磨练人的意志,还能欣赏海景,一路上林南不断的给部队打气,不管是百姓,还是军队,都受到了鼓舞,都咬牙坚持着走完了这段路程。

    四月初十,经过十几天的长途跋涉,林南等人终于走出了“滨海道”。虽然沿途遇到了不少乌桓人,但是好在林南带着两万人的大军,又有胡彧这个通晓乌桓人语言的向导在,大家也都没有遇到什么麻烦。

    四月十一,林南等人进入了辽东属国,几万人在乌桓人的注视下横穿了他们的属地,又经过几天的艰辛行走,在渡过大辽水后,终于在四月二十抵达了辽东郡的郡城襄平。

    离城墙越来越近,城墙的种种情形也越来越清晰。这城墙是夯土筑成,有些风吹雨打年久剥落的墙土里,还能看见当年筑城时夯土留下的痕迹。有些地方还被雨水冲刷出一道道深深的罅隙,生命力旺盛的青草顽强地在缝隙里扎下根,眼下春光明媚,绿草和或红或白的野花东一簇西一窝地点缀在赭黄色的城墙上。

    城上没有看见青砖砌出的垛口和望楼,只有一壁黄土向南北两边延伸。城门上方有个用木头搭起的亭子般的小门楼,孤零零地立在城墙上,倚着门楼左右两边的柱子,各站着一个戴盔披甲的士兵,士兵无精打采的,在阳光的照射下已经昏昏欲睡了,丝毫没有注意在官道上远远驶来了一支长长的队伍。

    林南骑着乌龙驹走在队伍的最前面,回头看了一下疲惫不堪的众人,当他扭过头定睛看见城门的门洞上方刻着两个脱了朱漆的大字时,便长长的吐出了一口气,疲惫的脸上露出来了一丝笑容,淡淡地道:“襄平……我们终于到了……”

    快到城门时,无论是人还是牲口,都像xiele气一样,纷纷地停靠在了路边,不想再向前走了。路上挨挨挤挤的,几万人连同辎重车组成的长长队伍将官道堵了一个水泄不通,大家都坐在路边的地上,大口大口的喘着气,喝水的喝水,擦汗的擦汗。

    林南回头看见了这一幕,没有说什么,这一个月来,大家的辛苦他都是亲眼所见,如此长的距离,如此艰难的道路,不仅累倒了一千多人,还使得另外一些人都虚脱了,个个面色苍白,有气无力的。除了从京畿跟随林南一起出来的羽林郎们还坚持的住外,其余人无论是新参加军队的青壮百姓,还是褚燕那帮子山贼,都累的气喘吁吁的。

    “子龙,吩咐下去,让大家先歇歇,一刻钟后全部进城,好不容易到了,无论如何都不能在城外倒下!”林南冲身后的赵云喊了一声,自己便调转了马头,朝几百米外的襄平城奔去。

    饶是乌龙驹这样的千里马,经过这样的一番长途跋涉,也因为行军途中没有上好的草料喂养而显得没了精神,奔跑起来也没有以前的那种兴奋劲了,只是做着简单的小跑,驮着背上的林南朝襄平城赶去。

    来到了城下,林南看到城墙两边的告示栏里贴着两张文告,其中一份因为时间已经有些久了,文字被雨水浇淋得无可辨认,只剩下乌黑的一团墨迹。另外一份显然是最近两三天才张贴上去的,纸张上不仅没有风吹雨打留下的痕迹,还散着一股nongnong的墨香,只是不知道这篇文告到底是出自哪个家伙的手笔,字的行间架构全无章法,一横一竖粗细不匀,有的头重脚轻,有的左右失衡,通篇文字七扭八斜,望去宛如一幅儿童学字时的涂鸦。或者连涂鸦也算不上。

    努力的辨认了一下,林南才看清楚告示上写的是什么文字,这是一份来自幽州州牧府里的文书,上面写的是身为安北将军、襄平侯的林南被封为辽东太守的事情。他看完以后笑了笑,定睛向城里看去,但见城里的街道上很是冷清,大白天都见不到一个人影,就连城中应该守城的士兵也只见到城楼边上昏睡的那两个人,衙役什么的就更看不见了。

    林南策马进城,缓慢的走在贯穿全城的街道上。这条街上几乎全是破朽朽的低矮泥垣茅草屋,偶尔才能看见一间半间的泥瓦房,连雍奴县城都不如。

    街两边到处都能看见说不上名目的垃圾,苍蝇在人和牲畜粪便积起的垃圾堆上盘旋起落,出嗡嗡的声响。有一间大概被人遗弃了很长时间的茅屋已经倒塌了,屋子中间几根黑黝黝的烂椽子挑着七零八落的茅草,看着像是门的地方趴着一堆紫酱色的物事。林南驱马走了过去,一大群绿头大苍蝇嗡地一声炸开,他赫然看见了那团物事,居然是只死猫。

    :"..",。,谢谢!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