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七五章 卧槽尼玛! (第3/4页)
算算时间快到了,陆平提醒一声,秦晶晶终于结束了拇指聊,戴上墨镜,陆平买了单之后,两人起身走向电影院。 检票入场的时候,陆平讶然地发现,人居然还真是不算少! 等到进了放映厅坐下,快要开始播放的工夫,回头大概的扫一眼,居然坐了个七七八八! 这可真是不容易! 要知道,现在是周五的下午不到四点,能赶在这之前过来买票,然后看四点这个场的,是绝对不可能是普通上班族的! 那么,在这种情况下,《红高粱》的上座率怎么可能达到现在这样至少超过六成,仔细数的话,甚至有可能已经达到七成呢? 心里有些奇怪,百思不得其解的感觉! 不过再想想……毕竟才第四天,而且又是李谦主演,又是柏林电影节大奖的,嗯,又是这样身处顺天府最繁华的购物中心的电影城,有这个上座率,也算正常! ………… 电影很快就开始了。 实话说,把一切都抛开,陆平毕竟是电影学院科班出身的,而且是往前数多少年、往后数多少年都数得上的电影天才! 所以,哪怕是带着各种复杂的心情最终坐到放映厅里,甚至是发自内心的期盼这部电影拍得更文艺一些、更深度一些把普通观众推得越远越好! 但是,当电影开始,他还是第一时间就直起了脊背! 不管是从最专业的电影艺术与批评的角度,还是从一个普通观众为追求声光电的刺激和看故事的第一需求来出发,毫无疑问,这都是一部好片子! 这个时候回想起当初报纸上对《红高粱》在柏林获奖的吹捧,陆平第一次不得不承认:或许,那算不上吹捧! 尤其是这部电影的镜头把控,和那种泼墨式的色彩调度与渲染,看得陆平这个电影才子直接就高.潮.迭起了! 有那么好几个瞬间,他心里第一个念头就是:我要把这个摄影师拉过来,让他给我下部电影掌机! 当然,随后那么半秒钟不到的时间,他就回过神来傅学隆嘛,中国第一个柏林电影节的最佳摄影银熊奖,李谦的同学、死党、铁杆! 挖他,怎么可能! 于是,当一个多小时过去之后,脑海里似乎还在回响着李谦那粗犷的嗓音,回响着“meimei你大胆地往前走”这首最近几天在全国范围内火到一塌糊涂的歌,却又在一声声童稚地“娘,娘,上西南”之中,被那血红血红的镜头给刺激得忍不住就要激灵灵打个颤栗……电影,结束了。 陆平坐在座位上,有些茫然。 当秦晶晶主动叫他的时候,他才逐渐回过神来,起身顺着人流往外走,快要走出放映厅了,他才终于从这部电影带给自己的震撼之中回过神来,同时想起了自己今天的目的。 然而这个时候,耳边满满地都是议论声 “……是啊,卧槽,影评里说的一点都没错,中间有好多镜头,都太diao了!我这是第一次看这种文艺片,发现真好看!” “是啊!虽然没有什么激烈的动作,但我觉得比他,妈那些大片还过瘾!尤其是你还记得吗?中间日本人让剥皮的时候,那家伙喊,‘狗!狗!狗!’,连着喊了好几声,我跟你说,那会儿我鸡皮疙瘩起了一身,觉得眼泪都快下来了!” “哎!哎!对!咱差不多!看到那一块,我也是,觉得浑身发热!卧槽,我决定以后要经常来看看文艺电影,感觉超diao!” 陆平正在一边听着身后两个男人的对话,一边乱七八糟地想着什么,身前的一个中年男人却突然回头,笑道:“想多了兄弟!我就比较爱看文艺片,但我可以告诉你,能跟这部片子水平差不多的文艺片,一年都未必有一部!国外时不时还有个把不错的,但咱们国内不引进,电影院里看不着,只能在网上爬墙,去国外看,至于国内的那些……就差远啦!” 陆平闻言眉头一蹙! 要知道,他可就是文艺片导演出身的! 虽然看完之后,他也不得不承认,李谦这部《红高粱》的水准之高,的确是超乎了自己的想象。也要承认,这部片子绝对是达到了从过去到现在这几十年,所有国产文艺电影的最高峰,但是,他可并不觉得自己的片子就差到哪里去! 然而这个时候,他身后刚才热火朝天地讨论着的一个人闻言却已经笑着回答道:“那当然!这可是我们家教主的作品!柏林电影节四个奖杯呢!”
这个话……好郁闷啊! 陆平低头、皱眉,试图快步走出去,实在是有些不想听这些刺耳的评论。 然而,当他甚至顾不上身旁的秦晶晶,下意识地就加快脚步,试图赶紧离开这批热火朝天地拍李谦马屁的观众时,刚刚走出放映厅没多远,拐过一个弯,一眼就看到了候场和售票区那乌央乌央的人群! 第一个反应,他愣在了那里。 就这一个停顿,身后那两个声音最大的哥们已经追上来了,秦晶晶也追上来了 “卧槽,怎么突然那么多人!不会是都来看《红高粱》的吧?我刚才还想着要不要再看一遍呢!” “应该……不会吧?可能是看别的片子的?” “走,过去问问!” 陆平深吸一口气,一扭头,秦晶晶就在旁边站着呢。 正冷眼看着自己。 陆平脸上下意识地挤出一个笑容,但嗓子却有些发紧,“电影……的确不错!” 一句话说出口,胸口更闷了,但声音总算流畅起来。 他顺势又道:“你演的特别好!” “谢谢!” 秦晶晶脸上终于少见地露出一抹笑容,而且看得出来,是很开心的那种。 但陆平的心里却已经是越发的忐忑。 等两人顺着人流出来,到售票处略略站了不到一分钟,陆平的心就已经一下子沉到了谷底刚才他买票的时候,只一个售票人员,现在是三个人同时在售票,但从那边传来的对话,却基本一样! “对不起,《红高粱》的六点场和七点五十分的场都已经卖完了,现在九点四十的场还剩十几张票,要不要?” …………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