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章 时来忽睹红日低(上) (第2/2页)
单单就能说出口的。 若是汉晋之际,南北朝时,或是晚唐五代,换个皇帝对权臣来说或许很简单,可是大宋前后七代天子,养士百有余年。 尽管自己无恩于天下士民,但赵煦相信,有前面祖宗六代在,亿万子民依然心向赵氏正统。 不仅仅是天下子民,就是朝中群臣,也必然有许多忠直之士。 这还用怀疑吗? 尽管有权臣阻隔中外,让赵煦完全不清楚朝堂上究竟有多少心向正统的忠直之士。 但三个jianian佞到了现在都还不敢放言说要废掉自己,想必就是因为朝中诸多忠臣,让他们不敢越雷池一步。 纵使那妇人十年来不断提拔逆贼,使jianian佞高居庙堂,忠臣沉沦下僚,可自己依然还能稳稳的坐在这个位置上。 苏颂有句话的确没有说错——这就是祖宗的恩德! 赵煦嘴角咧开,无声的笑着,谁让你们没能投个好胎? 羡慕吗?嫉妒吗? 人有高下之分,贵贱之别,这是天生的。 自家生在宫禁之中,天生就该高居人上。既然生在宫禁之外,天生就该跪在自己脚下。如若不然,就是违了伦常天理。 天生的身份,再嫉妒也嫉妒不来。 就算是已经掌握了天下大政,乱臣贼子们还是不敢轻易说一句废立,而自己作为皇帝,要换掉宰臣,却是天经地义。 只要等一个合适的契机! 赵煦相信,自己肯定能等到这个这个契机。 忽然涌起的强烈笑意,让赵煦气息不稳,整个身子都颤了起来。 从背后,这时传来一点细微的响动。 有人在悄悄接近!
犹如冰水浸透了全身,陡然之间,赵煦的全身都僵住了。 有人发现了自己在笑! 强烈的恐惧感猛然袭来,把赵煦的血液都给冻结了。 赵煦不敢再出一声,更不敢再动,整个人就僵持在现在的姿势上,不敢稍移一点。 赵煦停下了所有动作,但身后的脚底蹭地的声音没了,只是那人的呼吸稍稍重了一点,赵煦登时就发现了他的身份。 是杨戬! 是那个该千刀万剐的贼子! 没有这些爪牙,没有这些耳目,在那个妇人病重时候,外面的权jianian根本就奈何不得自己。 要不是杨戬,自己哪里会吃喝拉撒都被人记录下来,送去宫外给权jianian们检查? 要不是杨戬,自己哪里会连笑一生都得藏在被子里? 赵煦心中杀意大盛,暗暗发誓,等到自家掌握大政,定要将此辈一个个都上刑场,剐上千万刀。 只是发誓的同时,赵煦还是不敢有任何一点动作,直至背后传来杨戬远离的声音。 杨戬退到门边的动静,让赵煦憋住气终于可以换一口,但警惕心却越发高涨。 莫不会是欲擒故纵? 不论是与不是,赵煦都不敢冒险。 只要给那些jianian佞得知自己的反应,自家可就要危险了。 不论是苏颂、章惇、韩冈,还是两府中的其他执政,他们都是才智高绝之辈。 赵煦承认苏颂说得没错,论才智、论学识、论心术,他都不如那些从数千万士人中考出来、又从数以千万计的官吏中脱颖而出的宰辅们。 只要他们知道自己还能笑得出声,就肯定会想得到他们的底细被自己看透了。 一旦他们清楚的了解到这一点,想必就会立刻改弦更张,真的开始要废掉自己了。 在此之前,自家都是人畜无害,甚至演出了一场闹剧,怎么看都不会是有为之君。但要是自己表现的太聪明,明天早上说不定就会看见一块rou饼。 要有耐心,要藏拙守愚,要等待时机,等到……等到……赵煦抿了抿嘴——要等到王安石抵京。 孙女婿和女婿,究竟谁更亲一点? 赵煦并不清楚,他一直不愿意去考虑自己与韩冈的亲戚关系,也始终觉得韩冈没有极力反对这桩婚事,也许是因为王安石站在了他的一边。 尽管给自己许多理由想要去信任王安石的忠心,但眼前一个个身居高位的逆贼,让赵煦不敢相信这位与权jianian们关系紧密的元老。 不过赵煦现在想多相信王安石一点,如果王安石有叛逆之心,把孙女嫁给外孙才是最好的选择。而嫁给皇帝,日后不免左右为难。 以苏、章、韩的滔天权势,又将所有重臣收服,阻止他们更进一步的,也只有京外的元老。 富韩已逝、彦博老迈,王珪、冯京之辈更是被压制得毫无声息,真正能与权jianian们对抗的就只有一手缔造了新政的王安石。 王安石虽说已经致仕,如今正优游林下。 但天子大婚,王安石作为皇后的祖父必然要到场。也许两府在平时能够阻止他上京,可这个时候,却不可能阻止。 也就是说……不等待用太久了。 就快了。 就快了。 赵煦默默念着,渐渐沉入了梦乡。 也就在这个夜晚,王安石的专列,从扬州启程,正向京师驶来。 ...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