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56章 怎么死都行,唯独不能被吓死  (第3/5页)
更是大失颜面,肯定不会外传。    我能知道,这些事,还是因为先辈和少林寺,渊源极深的缘故啊!”    他话音刚落,黄蓉聪慧过人,眼珠子一转,立马咯咯笑道:“哈……    七公你骗人!少林寺的人,那么爱惜脸面,怎能平白无故,说与你听!    肯定是抵抗不住,东邪西毒中的某一位,找你求援。这才不好,不对你言明实情吧!?”    洪七公、顾朝辞听了黄蓉这话,自是震撼莫名。    洪七公自觉,这丫头实在太聪明了。就凭自己这么一句话,便能猜出真相。    而顾朝辞却是知晓,萧峰死后,由虚竹代传“降龙十八掌”给了某位丐帮帮主。    洪七公从先辈手里,接掌帮主,必然知晓这事,又岂能不知虚竹,出身少林寺?    虚竹这人,对少林寺感情很深,在传功时,说些“少林倘若有了危难,让丐帮能够尽力施以援手”之类的话,再正常不过了。    洪七公当即看着顾朝辞道:“小子,这下你知道,今天我为何出手,不让少林寺得逞,却也不想与他们打照面了吧?”    顾朝辞点了点头道:“晚辈明白了,前辈与少林渊源太深,您一出现,无论帮我还是帮少林,对您都是为难,还不如直接用念儿,将我引走,才是最好的!”    洪七公又是欣慰、又是忧虑,不由心想:“这家伙眼明心亮,若接掌丐帮,必能不堕名头,只是这心性有些太过狠绝,到底该如何选呢?”    黄蓉听了这么多,还没听洪七公讲到正题,急道:“七公,你还没说,王真人既然创出这门《九阳真经》,为何将它留于少林寺?难道就因徒弟不争气?    或是自己违背诺言,翻阅了《九阴真经》,不好意思?还是想要压倒少林寺?”    洪七公闻言,心神回转,摇了摇头道:“你这小娃儿,虽然聪明,可忒没见识,太过小瞧王重阳了!”    顾朝辞一听这话,也来了兴趣,莫非还有自己,没想到的原因?    洪七公见几人都是兴趣盎然,望着自己,便接着道:“那次华山论剑,过了没两年,他就仙逝了。听说又引得老毒物,大闹重阳宫,结果被临死前的王重阳,以附有先天功的一阳指重创,损伤了蛤蟆功,他也随之遁回西域。    而后没多久,江湖上又传言,桃花岛弃徒“黑风双煞”,得了《九阴真经》,闹的整个江湖,又是腥风血雨。    老叫花就寻思,这《九阴真经》,本该在全真教之手,怎会到了黄老邪门人手里?    我虽想不明白,但也知,黄老邪肯定没能抵抗住诱惑,不知用了什么法子,还是对《九阴真经》下手了。    不过这些,对老叫花来说,都不重要!    可你们说,一本《九阴真经》,就已经惹的老毒物觊觎,打上重阳宫。    如果再有一本《九阳真经》,嘿嘿……全真教会如何?    匹夫无罪、怀璧其罪,这等简单的道理,以王重阳那等智慧,他又岂会不知?    老毒物是看得见的敌人,暗地里还会有谁?谁知道?    若再来个“东邪北丐”的话,全真教直接关门大吉了!哈哈……”    顾朝辞自是知晓,黄老邪很讲牌面,纵然心里有想法,也不会明着,去找全真教后辈麻烦。    至于洪七公,也只是自我调侃罢了,他英风侠骨,为本武功秘籍,又怎会做出这等事来。    洪七公喝了几口酒,才接着道:“王重阳那位师弟周伯通,人称‘老顽童’,武功虽高,可他小孩心性,难以托付大事。    门派的生死存亡,自不能寄托在,此等人身上。王重阳焉能不知?    他本人是道法武学样样精通,可“全真七子”那就差的远了,虽说在江湖上,有点名气,可连王重阳所传的,全真教武功,都练不到家。    再好的武功,留给他们,也是暴殄天物,徒给自己招祸罢了!    只要这帮徒弟,能传承他的法统,他就应该很满足了。    毕竟武功一道,终究不能强求啊。    再说,王重阳这人,从来都认为,今人并非完全不如前人,很是心高气傲,很是敢为天下先。    他假托一个斗酒僧之名,将《九阳真经》放在少林,固然是违背诺言,不好意思,自承其事。    也免得被后世之人,笑话“中神通”,虽是天下第一,却也只是一个不讲“信义”的小人!    但他也是英风侠骨,怎能不知,自己挑了少林寺,对人家伤害有多大?    王重阳一代高人,为了自家道统,夺名之战,不得不为,可其心中,肯定对名垂武林,数百载的少林寺,有些过意不去。    将神功留在少林,既了一段恩怨,也为自己求一个心安,毕竟他是道家高人,对修性养命之说,还是很看重的。    再者说了,以后若被少林中人得到,如果传人不差,自能在武林大放异彩。    当然,他之所以特意做了篇序文,大书特书,自己为儒为道再为僧的经历,又特意提到,什么赌酒赢了王重阳,才能借阅到《九阴真经》创立此功!    哈哈……    简直就是此地无银三百两。    那有识之士,自不难猜出,这个斗酒僧,就是全真教主王重阳。    那会他既送了少林一份神功,又以隐晦的方式,再次扬了自己威名。    不过说到这,这老家伙,虽不愿落人口实,可也要将证明自己身份的线索留下,让后人自己去猜出来。    也有些将身后之名,瞧的太重了。    唉……    不过他要没有这份心气,也就不会成为天下第一了!    现如今老叫花,既知道了这本《九阳真经》,要想冗杂我们五人之所长,还有《九阴真经》中的武学理念,那谈何容易?    他心气大的,完全是想让这门神功,蕴含天下武学之至理。    当年华山论剑时,他年近六十,这门九阳神功,如此玄妙,将常人百年之功,试图让人在五至十年,就能做到。也可说是在,夺这片天地的造化啊!    劳心费神自属当然,在创制此功时,损伤了身体本源,更属正常!    否则以他那般武学修为,寿享百岁又有何难啊?    唉……今儿说的有些多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