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280章 前行,三份供词 (第3/4页)
了,想早点把事定下来,也省得沐家一直提着心,沐家姑娘年岁也不小了,她这么大的,好多都成亲了。” “是啊,臣妾也想到了,老三五月里就成亲了,老四的婚事也该定了。” “朕今日要召沐家姑娘进宫,婚事的事,就交给你了?” “是,臣妾也想见一见沐家姑娘。” 不多时,夏原吉、赵羾、方孝孺和沐汝嫚一起进了宫,看到沐汝嫚,赵羾的眼珠子都快要瞪出来了,在朱棣面前行过礼后,赵羾便忍不住了,“皇上,臣等怎么能和女子一起见驾,这,这实在是不成体统。” 难道他还要和女子同朝为官不成? “今日不谈朝政,只谈学术上的事。”朱棣假装不明白赵羾的意思,介绍方孝孺和沐汝嫚,“四殿下出京前将大明帝国学院托付给了这两位,一个管内务,一个管外事,今日朕要商议的事与大明帝国学院有关,自然要让人都到齐了。” 大明帝国学院是个怪胎,居然不在礼部的管辖范围之内,赵羾一直耿耿于怀,这会儿,机会送到了他眼前,赵羾决定先不说话,打算弄清楚情况后,后发制人。 “先说说大明帝国学院的近况吧!”朱棣道。 “是!”沐汝嫚膝行一步,还没有来得及开口,朱棣便道,“沐姑娘,你起身,让黄俨给你端把椅子,你坐着说话!” 朱棣这一发话,把其他三人都说得愣住了,这是什么待遇? 夏原吉只一转念,心头便释然了。 四殿下手下果然人才济济啊,一名女子,都能被他培养出来,独当一面呢。 “多谢皇上!”沐汝嫚秉承了朱高燨不废话的传统,言简意赅地道,“这一届学生很快就能够在六月份毕业,届时,将会分赴各个领域,为大明的工业做出自己的贡献。” “上一届学生,一共有四人,已经被皇上敕封为院士,已经接受了学院的聘请,成为了学院的教授,他们的岗位将由上一届学员中的佼佼者顶上,同时,一些尖端难攻克的项目,四位院士也将能够提供支持。” 沐汝嫚道,“总而言之,学院培养的人才与工业领域的发展已经形成了一个良性促进,不断发展的循环,这是喜闻乐见的事。再,学院第一套教材也已经全部编制成功了,下一届学员也能用得上。我们初步预算,下一届将招收四百个学生,其中一百人是从北京那边的学校直接录取,其余三百个名额,打算用考试的方式进行招聘。” 赵羾不答应了,问道,“为何要从北京那边的学校直接录取?这对其他的学生是不是不公平?” “非常公平!”沐汝嫚不卑不亢道,“北京那边的学校是殿下当年主持办起来的,招收的学生,要么是小小年纪,便参加过北京保卫战,要么是遗孤。所学的内容,包含了殿下编制的数学教材,和一部分物理化学基础,他们很多都不比大明帝国学院的学生差。” 难怪这些年,大明帝国学院招收的都是南边的学生,北边的官员从来不说话。 赵羾此时略一思索,竟是冷汗直冒。 大明的工业基础基本上全部都在北京,哪怕是大明帝国学院培养的学生也都去了北边参加建设,直沽的军舰基地、北京的热电厂、汽车基地、炼油厂……这些不说,居然还藏了一所学校。 “这所学校招收了多少学生?”赵羾似乎看到了南面的官员要将他分着吃了的结局,他难以沉住气,问道,“这件事,礼部怎么不知道?” 方孝孺不紧不慢地道,“礼部知道了,就可以给那边的学校派老师了吗?那所学校,招收的都是这样的学生,所学的知识偏理科,这些年一共有六百多名学生了,按照年龄来算,今年只有约两百名学生可以升学。” “什么年龄?”赵羾问道。 “殿下要求,那所学校的学生,年方十四岁方可以参加升学考试。” “既然约两百名学生毕业,为何只直接录取一百名?何不两百名一起录取算了呢?”赵羾不顾御前,说着风凉话。 方孝孺澹澹地瞥了他一眼,“赵大人,另外的九十多名学生可以参加考试。” 赵羾明白了,成绩差的直接升学,成绩好的参加考试,可以直接碾压。 这太过分了! 赵羾拱手向朱棣道,“皇上,臣以为,以往殿下一个人当老师的时候,尚且可以招收一百多名学生,如今一共四名院士当老师,大明帝国学院应当可以扩大招生数量。” 大明帝国学院是儿子的地盘,一切都是儿子说了算。 朱棣没打算干涉,因此,和稀泥道,“饭要一口一口地吃,事要一点一点地做,总不能为了追求数量,不顾质量了吧?” “皇上说的是!”沐汝嫚接过了话题,道,“从这一届学生开始,大明帝国学院将实行考试毕业制度,考试过关了,才允许毕业。” 朱棣笑道,“这是个好制度啊,免得一些人以为进了大明帝国学院,就端上了铁饭碗。” 朱棣原本是要为迁校址的事,才召见四人,谁知,话题就慢慢地偏了,他问道,“说了这么多,你们也说一下困难吧!” 沐汝嫚想了想,道,“皇上,大明帝国学院一直用的是小热电厂的电,电力不足,总不能影响了皇宫的用电量吧!” 朱棣心说,儿子选的这个儿媳妇还真是不错,他正想打瞌睡,就有人送枕头来。 “朕也有这个顾虑,宫里的用电肯定不能耽误,而大明帝国学院的研究和教学也不能受到影响。大明现在除了北京那边有大型的热电厂,别的地方都没有。大明的工业也在那边。” “正是!”沐汝嫚道,“皇上,我院的四名院士要指导工业项目,还要教学,在北京和应天府两头跑,非常误事。” “这样吧!”朱棣将话头接了过来,对夏原吉和宋礼道,“大明帝国学院就搬到北京去,你们在那边开展教学,四名院士就不用两头跑。” “是!”沐汝嫚不是臣子,不好说“臣遵旨”。 方孝孺跪了下来,“臣等遵旨,皇上圣明!” 夏原吉还是懵的,怎么说来说去,要把大明帝国学院搬走了?他转念想到了皇上一直在筹建的北京城,明显是要迁都的,也就不多说话。 赵羾却是要极力反对的,他忙跪下来,“皇上,不可!” “为何不可?”朱棣心说,这学校是你的?你花了一分心思在上头,你有什么话语权? “这学院乃是四殿下的心血,搬与不搬,臣以为要等四皇子回来了再做决断。” 朱棣等着这句话呢,他拿出了朱高燨的信,朝赵羾扬了扬,“你看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