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百九十二章 银子就要这么花 (第1/2页)
,大明福星 “先生,你之前说的可不是这么回事啊?” 朱棣也忍不住附和起来。 之前方世玉可是说火耗归公的,老大还以为先生这是要与民争利。 自己当时可是听的清清楚楚,还因为老大误会先生,自己在心里狠狠的鄙视了一下老大。 因此朱棣对这件事的印象十分深刻。 不只是朱棣,剩下的人,也是一脸的问号,想看看方世玉到底要怎么解释这前后矛盾的问题。 “很好!这起码证明老祝头你跟祝老四两个人有用心听讲。” 方世玉拍了拍朱元璋的肩膀,又拍了拍朱棣的肩膀,表达了赞赏。 这态度也很明确,好像在告诉大家,你们看咱们班最掉链子的两个学生,也因为本公子的调教,如今变得好学起来了。 虽然进步的速度不是很快,但是这个态度是值得鼓励的。 方世玉心里的想法,那就是,如此一来,距离自己带着这群人跑路南洋更进一步了。 “切!” 朱元璋扭过头,一脸的傲娇! 朱棣却是笑逐颜开,先生这应该是第一次当众表扬俺吧? “方小子,你倒是赶紧说说,这到底咋回事啊?你就不能直截了当吗?这么磨磨唧唧的作甚?” 蓝玉忍不住催促起来。 这小子哪都好,就是实在是太能磨磨唧唧了,好好一句话,硬是要吊足了胃口,他才肯讲! “行,那我就直截了当告诉你们!简而言之,这火耗归公,实际上是对火耗截流的一种补充,当然了,你们也可以理解为,之所以要执行火耗归公,目的就是为了这火耗截流!” 啥? 话音落地,所有人都懵圈了。 既然如此,何必整的这么复杂? 你直接搞个火耗截流不就行了? 这不是脱裤子放屁,多此一举吗? “先生,这是不是有点画蛇添足的味道啊?” “既然如此,你直接搞个截流不就行了?何必还要多走一步棋呢?” 小二百五常茂,率先问到。 剩下的人,也纷纷点头,表示自己也有同样的疑惑。 这些人自然也是想问的,但又怕被方世玉打脸,所以就等着不怕打脸的人来问。 常茂很显然,就是这个最合适的人选。 “不错不错。问到点子上了,你们还记得之前我讲火耗归公的时候,最重要的一点是什么吗?” 方世玉缓缓问到。 常茂瞬间就被问住了,一脸问号。 “方公子,要是老夫没记错的话,重点就是公开、透明、规范化!” 老刘淡淡笑着回到。 老刘作为朱标之下,最好学的人,那小本本上可是记了不少方世玉的话,因此方世玉一问,他就知道答案了。 “很对!” 方世玉点了点头,这才继续说了起来。 “火耗归公这步棋是必须要走的,不能省也不能越过,只有这样做,才能让各种损耗,变得有迹可循,下面的官员才不会中饱私囊贪赃枉法。” “当然了,这个损耗的数额也是非常巨大的,若是直接收归朝廷,再让户部按额分配的话,显然弊大于利。” “这会造成二次损耗,还要浪费不少时间,而且各地的州府也实在是不太好cao作。” “所以这个时候就需要第二步棋,火耗截流了,按一定的额度,直接让各地州府留下来,充当经费使用。” 方世玉之所以要分成两步棋来下,就是为了这个目的! 二十一世纪的税收,也分为了国税以及地税两种,基本上是异曲同工之妙。 “这就不对了,为啥还要给地方州府留一部分?全都收归朝廷,放进国库,不是更好的选择吗?” 朱元璋不解的问到。 这就关乎到洪武大帝的性格了,在洪武大帝眼里,事无巨细,方方面面,那是都要在他的掌控之中的。 如今要是按照方世玉的办法来搞,那就意味着有一部分银子,是不需要经过他洪武大帝的手,直接就被下面的官员用了,洪武大帝自然不能忍。 “这个也没那么复杂,俗话说天高皇帝远,将在外军令有所不受,你们应该听过吧?” 方世玉缓缓问到。 “听过。” 朱元璋简洁的回到,依然是一脸的问号。 封建社会,通讯基本靠吼,就算是八百里加急,那也是要不少时间的,可是战场上的形势变化,又是分秒必争。 所以这领兵打仗的人,如果凡事都得等到皇帝的命令才能开干,那是不现实的。 作为皇帝,甭管是秦朝,还是如今的明朝,几千年来,都是深知这个道理的。 因此在大军开拨之前,往往都会先制定一个比较大的作战方针以及作战目标,除此之外,领军的将士基本都是拥有极高的自主权,不会出现越级指挥这种事! “当然了,不只是行军打仗要面对瞬息万变的突发状况,实际上各地的州府,也会经常遇到这种突发状况。” “如果万事都要按照流程来办,上奏折,等皇帝批示,再由户部拨款,等到款项到地方州府的时候,坟头草都几米高了!” 方世玉缓缓解释到。 而封建社会的现状就是,那些地方州府遇到的紧急事件,并不会比领兵的将士要少,甚至更加繁琐,更加紧急。 最简单的例子,就是天灾人祸,这地方州府要是发生洪水了,官员必须第一时间去疏散灾民,安顿好他们。 距离京城比较近的地方还好办,这要是距离京城比较远的地方,按照流程,一走就得小半年,等朝廷的粮草拨下来了,那些灾民的坟头草估计真的已经好几米高了! “我误悟了!可是方公子,留下来的那一部分损耗,除了应急之外,还有别的作用吗?” 刘伯温再次问了起来,一脸虚心请教的模样。 “当然有用,有用的地方多了去了。” “这银子自然是不嫌多的,各地的州府也好,天下黎民百姓也罢,手里的银子不够,那就很难把事给办好!” “因此除了应急之外,还有两个最重要的作用。” “本公子之前也讲过了,那就是让下面的官员配置齐全,不能让一个人干十个人的工作,副手助手啥的,就可以用这一部分银子去招聘。” “剩下一个重要的用途,那就是一旦摊丁入亩执行之后,老百姓除了要服役之外,各地州府要是有别的事情需要用人,那就的雇佣,这部分银子就可以当作报酬,来支付给老百姓。” 方世玉耐心解释起来。 “那方公子,这火耗到底要如何划分额度呢?多少留在各地州府,多少收归朝廷呢?” 老李问出了最终那个问题。 “最麻烦的就是这个了,需要好好花点时间划分一下。” “先确定火耗归公的比例,才能确定截流的比例,当今陛下可以在确定第一个的时候,按照各地州府日常办公经费支出的多少,来指定一个大概的额度,每年根据不同的实际情况,略微做点调整就行了。” 方世玉缓缓说到。 “那是不是,只要大明照着这些严格执行,天下就不会再有贪官污吏了?” 朱元璋缓缓问到,这是他最大的心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