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0032章 铮臣之相  (第1/1页)
    “齐王……”    听闻阳毅无甚底气的恳求,吕雉稍一思虑,便面色淡然的挥挥手。    “且坐下说话。”    听到这句话,阳毅心中才长出口气,再三拜谢,才在一旁的筵席上跪坐下来,却依旧是一副正襟危坐的模样。    今日这场好戏,算是意料之外,倒也还在阳毅计划之中。    自上次军议之后,阳毅对如今朝堂格局的看法,已然发生了些许变化。    对于吕雉,阳毅也从最开始的饱含敌意,变得相对乐观了些。    ——以后祸乱朝政的是吕雉,跟太后又有什么关系?    说白了:作为刘盈的臣子,阳毅需要时刻保证自己的脚步,始终紧跟天子刘盈。    这无关于对错,只关乎屁股和政治姿态。    用阳毅的话来说,就是政治人设。    举个例子:当朝丞相萧何,是个什么人设?    从阳城延对阳毅的话语中来看,萧何的人设,就是对任何政治斗争都不插手,只在乎朝堂安稳,政治格局稳定的‘国之柱石’‘栋梁之臣’。    稳稳站住这个人设,萧何才能名正言顺的安坐丞相府,无视外朝的明争暗斗,置身事外,只做个给汉室兜底的保险。    ——万一政治斗争造成什么严重结果,有萧何在,也不会出什么大乱子。    至于阳毅的便宜老爹阳城延,人设和萧何也有些类似:一个只知道关心本职工作,其他事都不愿意插手的技术宅。    那么阳毅的人设,应该是什么呢?    结合阳毅在那次军议的表现,以及家族背景,阳毅可能的政治人设,其实不外乎两个。    要么,是阳城延出于外朝的利益,派去向吕雉发起自杀式攻击的炮灰!    再要么,就是一个懵懂的,带着些许天真烂漫的‘无知青年’。    对于阳毅而言,这个选择并不很艰难。    从那次军议之后,阳城延对阳毅所做出的安排来看,阳城延的意图也非常明显。    ——将阳毅在那次军议上的表现,解释为无知青年一时冲动,行差就错之举。    这样一来,无论是阳毅挨板子,还是今日到长乐宫‘负荆请罪’,也就是可以预见的了。    要想站稳‘刘盈身边的懵懂青年’这个人设,今日这场好戏,阳毅是非演不可的。    只不过事发突然,齐王刘肥之事,让阳毅决定把这场好戏的演出时间,提前到今天而已。    从吕雉的反应来看,阳毅的表现还算合格——起码在吕雉这里,阳毅‘憨厚率直’的人设算是立住了。    那么接下来……    “皇帝既欲代齐王求情,何不亲至长乐?”    思虑许久,吕雉终是稍带迟疑,问出了心中的疑惑。    对于吕雉这个疑惑,阳毅自也是早有腹稿。    “禀太后。”    就见阳毅又一拱手,想都不想,就用一副叙述事实的口吻道:“陛下本欲亲朝太后,然为臣所阻……”    “为何?”    闻言,阳毅略有些羞愧的低下头,糯糯道:“臣本以为,今日,便乃臣同陛下最后当面……”    “陛下欲代齐王求情于太后,然臣恐太后余怒未消,陛下代齐王求情,或当使太后怒及陛下,有损天家母子情谊。”    “故臣力阻陛下,亲至长乐,以代陛下受太后之怒……”    看着阳毅似是个犯了错的孩童般,在自己面前羞愧的低下头,吕雉心中对阳毅的怨气,终于是尽皆散去。    “皇帝果真欲亲至长乐?”    见阳毅又是不假思索的点点头,吕雉终是长叹一口气,面上缓缓流露出些许怜爱。    “痴儿啊……”    “痴儿……”    随着刘盈恭顺的模样出现在脑海当中,吕雉只觉刹那之间,所有的消极情绪都烟消云散。    就连此时依旧跪在宫外,等候自己宽恕的齐王刘肥,吕雉都不觉得那么面目可憎了。    暗自点了点头,吕雉的注意力,终于集中在了阳毅身上。    “率真,憨直,又忠心耿耿,倒颇有铮臣之相。”    “只不知其能、其识如何……”    心中起了考校之意,吕雉便不动声色的抬起头,淡然望向阳毅。    “既如此,阳侍中且试言:齐王之罪者何?”    “吾又因何当赦齐王之罪?”    吕雉话中的考察之意,阳毅自也是听得明白。    即便心中早有腹稿,阳毅也不得不做出一副沉吟思虑的模样,才遥一拱手。    “太后既问,臣不敢不言。”    “齐王之罪,乃欲颠覆上下尊卑,悖逆枉上,君前失仪!”    “太后、陛下当面,齐王竟敢端坐上位,此,可论之为心怀叵测!”    义正言辞的道出这句话,阳毅便直起身,目不斜视的望向上首的吕雉。    一副铁面无私的架势,就连吕雉也是被吓得不清。    “何……”    “果真至如此之地?”    见吕雉面露迟疑,阳毅并没有改变原计划,继而道:“及太后问臣,因何当赦齐王之罪。”    “臣愚以为,其因有三。”    “其一,齐王者,乃陛下之独兄。”    “太后召关东诸侯朝长安,今齐王先至,而余者皆于途。”    “若诸王未至,齐王便为太后所降罪,恐其余诸王当误以为:太后召诸侯朝长安者,乃欲广罪诸王。”    “此于陛下同关东诸王仲季、伯侄之谊不利,亦或使关东不稳。”    说到这里,阳毅的面色已然有些郑重起来。    “其二,齐王座上位,当乃酒后之举,亦蒙陛下之相邀;纵失举,亦从君令而行之,此合君臣之道。”    “且此间事,虽首为齐王之失,然亦有陛下亲邀之故;若齐王当罪,则陛下威仪亦损……”    听到这里,吕雉对阳毅的看法,与之前相比,已经发生了很大的转变。    “许是吾多虑了……”    “侍中阳毅,当非外朝之耳目,而乃盈儿之肱骨良才?”    不能怪吕雉不够警惕,实在是阳毅摆出的姿态,让吕雉挑不出任何毛病。    从走进这殿内,阳毅没有哪怕一个字提到‘齐王无罪’或‘罪不至于此’。    恰恰相反:阳毅对齐王刘肥的指控,比吕雉还要苛刻!    至于阳毅所罗列出的‘刘肥应该宽恕’的理由,也无一不是出于刘盈的立场去考虑。    关东安稳、宗亲和睦、天子威仪……    别说是阳毅了,哪怕是当朝丞相萧何做出这般姿态,吕雉都免不得要怀疑:酂侯这是投效吾儿门下了?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