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092 发展计划  (第1/1页)
    “第一件事情就是兑现我的承诺。”文易看着水柳、岳山、黑木等俚人代表说道:    “之前我说过,愿意和阆湖并肩作战的俚人,一律给予汉人身份。”    “董荼那和宁槐袭击阆湖的时候,大青山部和黑水部俚人选择了和我们同生共死。”    水柳、岳山等人都情不自禁的握紧拳头。    “所以我赐予两部所有人汉人身份。”    ‘哗啦’水柳几人起身,跪在地上道:“谢主公,我等必誓死追随主公。”    文易一一把他们扶起来道:“起来吧,以后都是自家兄弟,不要动不动就下跪。”    把几人都起来,他又说道:“赵先生、甘先生、莫先生,给这些兄弟们取汉姓汉名更改户籍册的事情就劳烦你们了。”    “姓名尽量以他们本人的意见为主,越简单越方便越好,切不可随意乱取。”    “是。”    水柳、岳山等人也赶紧朝他们行礼:“劳烦几位先生了。”    几人连忙起身道:“不敢不敢,这也是我们的荣幸。”    等他们回到座位上坐好,文易才开始说第二件事情:    “咱们阆湖也有一万两千多人,算上县城那里直接归属我们管控的人口超过三万人。”    “人多事情就多,上下嘴皮子都有打架的时候,更何况是人。而且我们本身就来自天南地北,生活习惯差别也很大。”    “所以有必要制定一些规矩,来规范大家的行为,对那些不遵守规矩的人进行处罚。”    说到这里他看向甘宪:“甘先生。”    甘宪起身拿出一本书递给他。    “这是我和甘先生一起编写的行为规范,虽然还不够全面,但足以应付眼前的需求。”    “接下来组织阆湖所有人学习这份规范,开春之前要确保每一个人都熟悉这份规范的内容。”    “水柳,这个工作就交给你了。”    水柳起身恭敬的道:“是。”    对她最近的表现文易非常满意,除了刚被俘的时候她有些不服气之外,后续表现越来越好。    嫁给柴犇后积极学习汉字,也一直在背后给柴犇出谋划策,弥补了他出身低没有管理经验的短板。    前段时间文易和薛大元都不在,阆湖能如此平稳她居功至伟,所以文易决定给她一个正式的职务。    让她担任行政官必然会引起其他人的反对,估计她自己也很难扛的住压力。    去军方也不行,让她冲锋陷阵还行,玩兵法她还不如文易。    文易思来想去还是觉得她适合搞教育。    他要做的是改变这个时代,就必须要培养一批忠于自己又能理解自己想法的人。    教育就变得尤为重要。    让东晋时期的文人负责?并不是一个明智的选择,他们教的肯定还是老一套。    只有水柳这种白纸一般又对他很忠心的人最适合这项工作,不用怕她夹带私货曲解自己的意思。    关键是她有这个能力。    当然,水柳也有她的缺点,没有读过四书五经之类的圣贤书。    可没关系,现在阆湖要培养的不是那种饱读圣贤书的文人,需要的是提高识字率,是普及常识。    这本《阆湖行为规范》会成为教科书。    后续文易还会准备《基础数学》、《基础历史》等书籍,在整个阆湖地区推广。    当然,这些都是后话,现在先提高识字率统一大家的行为规范更重要。    对于文易让一个女人负责宣传行为规范,众人并没有提出反对意见。在他们看来这就是个临时任务,让她负责也无所谓。    其实主要还是因为他们才刚刚加入不久,不好对水柳这样的元老功臣指手划脚,即便她是个女人。    文易继续说道:“第三件事情,凿通蓝溪中间的那堵巨石,这个工作就交由……嗯,莫先生负责吧。”    莫俊起身道:“是,属下一定早日凿开通道。”    文易却摇头道:“现在是冬天气温很冷不宜下水,先把水面上的石头凿开就行,等天气转暖再凿水下。”    莫俊道:“主公仁慈,真乃我等之幸也。”    “第三件事情,继续修建房屋……我已经想办法从北方迁徙更多的汉民过来,如果顺利明年初就会有一批流民过来。”    “我们必须要未雨绸缪,提前把房屋准备好,以免到时候手忙脚乱。”    这时赵公望起身说道:“主公,关于新流民的安置老朽有几点想法不知当讲不当讲。”    文易说道:“把大家召集到一起就是为了集思广益,没有什么当讲不当讲的,有什么意见只管道来。”    赵公望拱手道:“是,我以为新迁入的流民最好安置在晋安县城,而不是阆湖。”    “为何?”    赵公望回道:“其一,晋安县城只有汉民三千五百余,俚人却有万五千之众,若有变故恐会酿成大祸。”    “流民安置在这里,可以防止当地俚人生变。”    “其二,阆湖乃主公根基所在,有许多不宜为外人知道的秘密。”    “刚刚迁徙来的流民并不可信,如果有人把秘密泄露出去,恐怕会坏了主公大事。”    “如果主公想要增加阆湖的人口,可以先把流民安置在县城,慢慢观察挑选其中可信者再迁过来。”    说完他有些忐忑的等着文易的反应。    文易思忖许久,才赞赏的道:“赵老先生之法老成持重,甚善。是我太想当然了。”    “就依你之言,新流民先分散安置在县城附近,遴选过后再迁来阆湖。”    赵公望欣喜的道:“主公英明。”    有了他的榜样,大家的态度就更加积极了,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    有些很有用,有些并不怎么合适,但不管哪一种文易都给予了鼓励。    花了一上午的时间,终于把阆湖接下来一段要做的事情理顺。有了清晰明确的目标,每个人充满了斗志。    等把所有人都送走,文易脸上的笑容渐渐消失,然后重重的叹了口气。    实际上他想做的事情远比现在更多,只是晋安县毕竟是东晋小朝廷的地盘,搞得太过传出去会引来灭顶之灾。    真正大刀阔斧的改革,只有等到登上夷州岛才行。    现在他前所未有的期盼贺方那边能给自己带来好消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