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129章 平定关中 (第1/1页)
凌阳平定第二日。 李衡要开始处理战后的事宜。 诏令天下,大齐光复。 凌阳城的收复,燕国的灭亡,并不代表大齐所面临的威胁已经解除。 在南边,仍有一股势力。 那就是曾经的大齐藩王势力。 早在半年前,越王李瓒便起兵反燕,与燕军都了大半年,最终在李衡攻入关中时,藩王联军也禁军到关外,距离关中之地不过二十里。 既然大齐光复了,那越王李瓒是否重回归顺大齐,安安分分当一个地方藩王,这是一个问题。 如今越王势力占据了大齐十九州几乎半数的领土,在李瓒的经营下,军队实力不容小觑。 而齐军经过数月的征战,早已劳累,如果再要南下讨伐越王,恐怕有些力不从心。 先稳固关中,休整一段时间,才是最好的选择。 李衡选择的策略,是封赏与安抚。 派出信使,告知各地藩王,战事已经平定。 为了保证消息能够传到南边,李衡派出十余名信使,分派各地。 陆晟已死,大齐光复。 在信中,李衡大加赞赏李瓒起兵反燕,护国有功,给他赏赐金银财宝与土地,其余有功之臣,皆是重赏。 至于要求是什么,李衡并没有提出。 如果李瓒愿意回信,那就证明他暂时没有谋反之心,如果他坚决不会信,那就证明李瓒有夺取天下的意愿。 究竟会不会谋反,那就需要藩王大军是否退回淮江,把江北各州归还给李衡。 除关中外,十九州中较为富庶的青州,仍在藩王军的控制当中。 在这半年的战事中,李瓒可谓是闷声发大财,与陆晟进行了数月的持久战,不断养精蓄锐,不断蚕食各州城池。 目前越王所拥有的兵力,丝毫不弱于李衡。 接下来的博弈,对于双方而言,都是极大的考验。 南边的事,李衡暂且选择安抚政策,目前他所要做的,是稳固关中的人心。 燕国旧臣该如何处置,那些投降燕军士兵又怎样安置,都是非常重要的问题。 重组朝廷,禁军重建。 修复凌阳,稳固关中。 在确认凌阳所有敌对势力已经被铲除后,李衡便又派出关羽,向东扫荡先前没有消灭的燕国青州军。 这一支三万的部队,仍占据着一座重镇,试图反抗齐军。 但是当齐军带来凌阳攻破,燕国灭亡的消息后,这群人的军心已然开始动摇,许多燕军士兵都在思考一个问题。 是否要投降? “这只是敌军jianian计罢了。” 守军将领并不相信此事,只认为齐军是在打击他们的士气。 但事实如此,即便燕国未灭,这支守军也没有任何胜算。 在一天夜里,城中燕军发生内乱,大半数士兵决定投诚,斩杀将领,开门迎接齐军。 关羽部就这么兵不血刃,收复了关中以东。 与此同时,南部剩下的重镇,也被齐军部队收复。 如此一来,整个关中都已经在李衡的掌控之中。 稳固整个关中防线,以免藩王军发动突袭。 【解锁成就:平定关中】 【恭喜宿主获得奖励,凌阳府库增加一千万银两】 一千万白银! 对于大齐这种空荡荡的国库而言,无疑是一笔巨大的财富。 当初系统奖励李衡一百万两白银,便足够李衡做许多事情。 如今有这一千万两,得以投入大齐的战后恢复当中。 收复凌阳后,李衡便第一时间派人接管国库。 但是所谓的国库,可谓是穷得叮当响。 国家大部分的财富,都掌控在极少数的贵族阶层手中。 百姓们手中,根本拿不出一个钱。 光是陆晟一人,压榨而来的财富堆积如山。 底下贪官污吏,更是不计其数。 整个朝廷,早已经烂透。 即便是天灾连连战事不断,百姓们难以生存,饥荒遍地,燕国朝廷也不愿意开仓赈灾,不管百姓死活,以至于流民遍地,民不聊生。 如今这个局面,是时候开始改变。 后方的夏州与合州,这两个李衡的翻身之地,已经开始慢慢恢复过来。 至于北境的幽州与辽州,本就较为穷困贫瘠,也难以开发。 目前在北面,还有冀州没有收复。 这个任务,李衡已经交给了镇守铁马关的黄文敬。 随着燕国灭亡,曾经的燕国旧臣,也已经重新归附大齐。 在这文武百官中,陈献一派多为jianian佞之徒,不可久留。 李衡丝毫不犹豫,立即将这群人处斩,手段之雷厉风行,让百姓拍手叫好。 这群贪官污吏,时常压榨百姓,早已经是怨声四起,恨不得将这群人千刀万剐。 除了陈献一派,陆晟当初的朝堂中,还有魏忠贤一派。 在处理魏忠贤一党上,李衡却是完全不同。 除了处斩几个出了名的jianian臣外,其余人皆没有被判死刑,甚至有几个仍被委以重任,就连大太监魏忠贤,仍然保持原职,没有任何罪名。 跟随李衡一同出生入死的将领,早在之前便听闻魏忠贤是陆贼余党,不愿与他同处朝堂之中,但他们偏偏不理解的是,身为皇帝的李衡,却是十分亲近此宦官,这让将士们颇为担忧。 “宦官误国啊。”有人私底下哀叹道。 李衡刚收复凌阳不久,身边武官居多,文官较少,要处理如此之多的政务,朝廷根本运转不过来。 如果大量斩杀旧臣,将使得齐国无人可用。 处斩那些罪不可赦之人,留用那些尚可为之信任的臣子,是目前最好的方法。 先稳定朝堂,等日后接纳更多人才,方可处理其他问题。 而李衡下一个要处理的目标。 是关中贵族。 当初在夏州时,李衡便已雷厉风行的手段,将礼水豪族统统铲除。 可是这一次,情况完全不一样。 关中之地,向来是重中之重。 这群贵族势力,能够在各朝安然无恙,无非就是掌控着大量皇帝都无法控制的势力。 如果强行动这些贵族,恐怕又是一场大动荡。 在正常关中之战中,这群关中贵族,大多都在隔岸观火。 战争初期,他们支持陆晟,当看见燕军气势已去,却又转头支持齐军。 在齐军的一场场大胜中,同样有这群关中豪族的一点功劳。 他们见风使舵,替齐军提供粮草钱银,同时在齐军攻城之余,甚至有豪族当场投诚,开门供应齐军。 重重迹象,仿佛都在说:“我等皆忠诚于大齐。”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