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四十二章 天下皆反 (第1/1页)
“什么!陆晟篡位!” 黄文敬收到消息的那一刻,内心既震惊又愤怒。 独揽大权的jianian臣陆晟,终于实现了他的阴谋,抢走了大齐李氏的江山。 而且时间正好是李衡之前所说的七月十一。 真的有这么准? “大齐竟然亡了……” 梁徐德捋一捋胡子,两个选择摆在了他面前。 一、继续忠诚于大齐李氏,反对陆晟统治,起兵造反。 二、如当年一般,投靠新王朝,继续当夏州的“土皇帝”。 “文敬,你觉得怎样?” 梁徐德犹豫不定。 黄文敬知道他所指何事,俯身作揖道:“大人,卑职认为,不可与陆贼同谋。” 黄文敬与陆晟斗争多年,怎么可能会向其臣服。 “快去请黄公子前来。” 密探从京城火速赶回夏州时,天还没亮,第一时间禀报了太守梁徐德,而后太守才告知黄文敬。 黄文敬此时,便命人通知李衡。 “如此大事,文敬还要询问那黄公子意见,看来他并不是普通故友。”梁徐德心中猜到个大概。 军中掌管兵马训练的原兵部侍郎冯段,对那“黄公子”从来都是毕恭毕敬,梁徐德因此猜测,那人莫非是李氏皇族?还是哪个藩王? 片刻之后,李衡跳下马,进入了太守府。 “黄将军,何事?”李衡问道。 “正如公子所言,陆晟七月十一谋朝篡位,占据关中。”黄文敬直视李衡双眼,等待其号令。 李衡听到这个消息时并不觉得意外,神色淡然,思索着什么。 两人四目相对,似乎心有灵犀。 “卑职可以改口了吗?”黄文敬低声询问。 “改口什么?”梁徐德一脸疑惑,还以为黄文敬是与他说话。 李衡点头:“可以了。” 时机已经成熟。 夏州已经完全稳定下来,即便陆晟起兵来打,李衡与黄文敬也有能力去应对。 因夏州实行多项民生改革,吸引了不少从大齐各地流落至夏州的流民,其中不少成为新军,也有数万投身至南边城防修筑,年久失修的城墙更为坚固,可完全阻挡陆晟的军队。 李衡定武皇帝的身份,也可以重新公之于众。 “陛下,让卑职领兵反陆,光复大齐。” 黄文敬跪拜。 这一下,可把梁徐德看愣住了。 “文敬,这是……” 陛下?他是哪个陛下? 梁徐德一时间反应不过来,还以为眼前此人,是魏王李陵。 “梁大人,眼前这位并非什么黄公子,而是定武皇帝。” 定武皇帝? 李衡! 他……他不是驾崩了吗? 梁徐德越听越糊涂,但此刻也无法思考,立即跪地拜道:“拜见陛下,老臣愚钝,请陛下恕罪。” “快起吧,无需多礼,承蒙梁太守跟黄将军照顾,朕才能活到今日。”李衡亲自扶起二人,如今开始光复大计,他急需要这两位的帮助。 “老臣糊涂,陛下怎么会在夏州,而且……”梁徐德脑子已经转不过来,吞吞吐吐的,只能由黄文敬向他解释清楚一切来龙去脉。 听完黄文敬所言,梁徐德不禁感叹:“天不亡大齐,微臣愿誓死效忠陛下。” 梁徐德怎么也不会想到,所谓的傀儡昏君李衡,竟然是一位颇为见识的人。 如今夏州许多改革新措,皆由李衡提出实行。 开垦荒地,均天下之田,收编流民,实行军中五部制,削弱礼水豪族,统一军权。 这哪一样不是丰功伟绩,这么一来,梁徐德心中对定武皇帝的看法完全改变。 先前秦王李衡登基时,梁徐德颇为不屑,认为其只是陆晟jianian臣手中的傀儡皇帝。 今日一看,绝非如此。 多日的相处,李衡已经完全信任这位梁太守。 “各州府可有消息?”李衡询问。 “天下皆反!” 黄文敬丝毫不需要打听,便可以知晓结果。 陆晟残暴无良,不得人心,谋权篡位,天下必反。 如今天下局势,也正如黄文敬所言。 自陆晟登基以来,诏令传遍整个大齐境内。 关中贵族势力皆已经投靠陆晟,地方各势力刚收到诏令,不少人开始摇摆不定。 最先收到诏令的青州,却成为第一个公开反对陆晟的州府。 除关中外,大齐十九州,最为富庶的地方,便是东边青州。 青州向来是朝廷赋税重地,也是军队重要兵源处,绝不可丢失。 更何况青州与越王所控制的区域相接壤,如若青州倒戈,必然会投靠越王,届时两边实力大变,陆晟胜算大大减少。 除了青州变故外,北边更是不太平。 代、并二州晋王势力几乎被铲除干净,但农民起义不断,朝廷无力完全掌控。 再往北,幽州成王李琰断然起兵,自称大齐正统,斩杀陆晟大燕传诏使者,发兵攻打北门关。 如今新朝大燕四面树敌,防御压力被增。 陆晟怎么也不会想到,他如此心急地登基,使得全国地方李氏藩王全部起兵复齐。 即便各州府,各地方藩王都称自己为大齐正统。 但真正的大齐,此时正统在夏州。 大齐十九州,如今分裂成五股势力。 关中的陆晟大燕国,淮江以南的越王势力,占据幽州的成王李琰,投靠夏州的正统皇帝李衡,以及各州的农民起义军。 其余州府,不少仍在摇摆之中,没有向陆晟大燕复命。 如今整个天下,真的是乱成一锅粥,也是英雄豪杰扬名立万的时代。 夏州南边的合州仍未站队,不知是归顺陆晟,还是忠诚于大齐。 合州不能反,因为夏州需要合州的粮食供给,以及其铁矿石,制造盔甲武器。 如果没有拉拢到合州,那夏州起兵胜算将大大减少。 地瘠民贫的夏州,物质资源极为匮乏,虽李衡提出土地改革,军队整治,但这些举措仍不能使夏州真正拥有起兵的条件。 大可继续隐忍,在西北夏州继续养精蓄锐,伺机而动。 但李衡忍耐的时间已经够多了。 流民增多导致的土地压力,以及其余势力的虎视眈眈,让李衡深知此刻不能坐以待毙。 必须获得更广阔的生存空间,才能养得起庞大的军队,从而光复大齐一统江山。 天下的乱局,恰恰给了李衡这个机会,若是错失良机,便是前功尽弃。 现在便是昭告天下,定武皇帝李衡并未死去,大齐正统在夏州!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