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一百六十五章:招降降将,夜宴七步成诗 (第2/2页)
不论易鹏怎么宽慰劝降,甚至许予重利,高顺都是面不改色,一直伸长了脖子,让易鹏一刀宰了他。 易鹏也不是一个好脾气的,如果不是因为这家伙能力出众,陷阵营天下无双,易鹏真想立即一刀宰了他。 冷静下来之后,易鹏头脑开始飞速旋转,寻找着招揽的契机。 高顺这个人,很忠诚。 而他忠诚的对象,是吕布。 为什么吕布名声如此之差,他却一直誓死相随呢? 其实,吕布也十分信赖他。 有个小故事,在下邳,有人在吕布面前进谗言,称高顺图谋不轨,吕布笑道:“这世上,谁都可能背叛我,唯独高顺不可能!” 尤其可见,吕布对高顺,是绝对信任的,这种信任,甚至让人觉得有些反常。 他们二人之间,肯定有一番故事。 根据史料推测,两人是同乡,都出生于五原郡五原县,在很早的时候,高顺便跟随了吕布,跟着一起南征北战。 在战斗中,难免会遇见危险,说不定,吕布曾经对高顺有救命之恩,高顺感激之下,便决定誓死效忠对方。 如此深情,令人感动。 易鹏敏锐的觉察到了这一点,于是,他决定从这一点出发,游说高顺。 他说道:“董卓倒行逆施,霍乱超纲,人人得而诛之,而那吕布,认贼作父,滥杀无辜,同样也是帮凶,如今他虽然逃入了长安,但是,以他手上那点兵力,岂是大汉几十万雄师的敌手!只等大军整装待发,不过数日,便能拿下长安城。那吕布就算再勇猛,也不过是困兽犹斗,注定将会被擒获。” “我听闻,高将军精通练兵之法,训练出了一支特殊的步兵,番号陷阵营,颇为厉害。昨日一见,的确如此,因此,我想要拿那吕布的性命,跟将军做一笔交易。” “交易?”高顺原本已经求死了,不过当听到吕布的名字,他还是瞬间犹豫了一下。 他当然清楚,以吕布的兵力,是不可能独挡诸侯几十万大军的功伐的,败亡不过是时间问题。 作为曾经最忠实的部下,高顺自然不希望吕布身亡,于是他问道:“做什么交易?” 交易的内容,其实也十分简单,便是用吕布的命,换取高顺的命。 易鹏答应,如果他抓到了吕布,便带回来,任由高顺处置,是放是留,任由高顺择决。 而作为筹码,高顺需要从此效忠于他,帮助其训练陷阵营。 一命换一命,并不过分。 而且,吕布的家眷,也在洛阳,原本作为叛臣的家眷,吕布的妻女,要充为官妓,供士兵享用。 而其男丁,则充当奴仆,发配到各地,干一些繁重且危险的苦力活,如修筑河道等。 可以说下场十分凄惨。 而易鹏对高顺保证,他会把吕布的家眷完好无损的救出来善待。 一方面,是自己毫无意义的死去,一方面,则是可以挽救吕布和其妻儿老小的性命及尊严,高顺的心里开始剧烈挣扎起来。 最终,为了报答吕布的恩情,他同意了这笔交易。 “很好,今日,我便能把吕布的家眷带过来,至于吕布,还需要等几日。” 吕布也不是无敌的存在。 曹cao水攻下邳的时候,便把他绑缚着抓住了。 易鹏手中手段众多,他可以通过各种异兽,用不同的方法,拿下这一头猛兽。 用他换取高顺,易鹏觉得,这一笔交易很值。 当然,他怎么可能轻易放过吕布,到时候,他自然有一番准备,能够令高顺乖乖听命,而吕布又能神不知鬼不觉的…… 三个敌将,招降了两人,一人还在观望,对于这个结果,易鹏十分满意。 他让黄忠和魏延,带着徐荣和胡轸,去军营熟悉环境,而他自己,则躺在床上,小憩了一会儿。 昨晚的大战,他连续控制多头巨兽攻击,十分损耗他的精神力,精神力消耗过大,便会满是困倦,需要通过睡眠来补充。 晚间,易鹏带着黄忠和魏延,如约赴宴。 晚宴上,王允不仅请了易鹏,还请了洛阳一些有身份有才学的名士显贵。 酒宴上,众人一边饮酒,一边谈天说地,吟诗作赋,气氛活跃而又富有雅趣。 易鹏还是第一次参加这么富有书卷气的晚宴,他不由举起酒杯,多喝了两杯。 众人饮酒的过程中,王允突然提议道:“有酒无诗,甚是无趣,在座的各位,都是当世饱读诗书,才华横溢的名士,不如,今日我们便应景,以夜宴为题,各作一首诗赋,如何?” 文人雅士集会,对酒当歌,吟诗作对当然是少不了的,不然怎么叫文人呢。 王允的提议,得到了在座所有名士的一致同意。 能够被王允请进来的,都不是泛泛之辈,吟诗作赋,个个都是极为擅长的。 其中又以蔡邕为最。 不过这一次,王允并没有让蔡邕率先赋诗,而是看向了一旁的易鹏,笑着说道:“听闻冠军侯不仅足智多谋,能战善战,同时,还精通诗赋,一首《洛神赋》,冠绝洛阳,不如就让冠军侯给我们打一个样,让我们瞻仰一下冠军侯的文采,不知冠军侯意下如何?” 四周许多名士都读过《洛神赋》,对于易鹏的文采,也十分好奇,他们纷纷附和,想要亲眼验证一下,这位战功彪炳的冠军侯,究竟是不是如传闻所说的,文武双全。 毕竟,在古代,豪强雇佣文人做代笔,代替写诗赋博名声的事情,也不是没有。 哪怕到了后世,也有各种假唱,代唱。 易鹏可是拥有货真价实的才华的,尤其是随着他精神力逐渐提高,前世所看的书籍,时常浮现在他的脑海中,令他记忆犹新。 不就是一首以夜宴为题的诗赋嘛,容易! “那在下便抛砖引玉,却之不恭了。” 在易鹏的脑海中,一首首诗赋浮现,最终,他把目光盯在了一首诗上。 清了清喉咙,易鹏站起身来,走了七步,每走一步,他便念出一两句,七步已停,整个诗赋便作完了。 又是一个七步成诗……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