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三百四十六章 多事之秋多相杀 (第1/2页)
夏守忠盯着李闻成在退位诏书上盖了玉玺,连忙上去,小心翼翼收了起来。 传位之事,需要三受三拒,方显受者有愧,如今李闻成写的,就是第二道诏书。 夏守忠收好诏书,恭恭敬敬退了门外,经过一旁的章公公时,肩膀不经意间相撞,章公公便是一个趔趄,连连后退。 夏守忠心中冷笑,自出门去了。 待夏守忠出门,章公公面有愧色,说道:“老奴无能,让皇上受辱。” 李闻成叹了口气:“老章啊,咱们认识多少年了?” 章公公面现回忆之色:“老奴记得,怎么也有三十多年了吧?” “三十二年零六个月。”李闻成说道:“那时朕还是个六岁的孩子,第一次来宫里见甄家老太妃,遇到了你。” 章公公忙道:“皇上有心了。” 李闻成思绪仿佛回到了从前,“那时候甄家老太妃,还想给我定个娃娃亲.....” 宫人匆匆进来,报道:“禀皇上,甄家老太妃薨了!” 李闻成听了,脸微微抽动了一下,终于还是叹息道:“终于也走了吗.......” 甄家老太妃薨了的消息,很快就传遍了玉京,又像四处传向大离全境。 如果放在平时,这也算是引起朝野震动的消息了,偏生恰逢多事之秋,北莽大离三线交战,皇上传位,都是引动天下波澜的事情,无疑把这件事情冲澹不少。 消息传到江南甄家时,却是全宅惶惶不安,因为甄家老太妃对甄家的意义是在太大了。 屋里面,甄家老爷对甄家太太道:“万幸的是,如今皇上退位,倒是把咱们老太妃薨逝的影响降去不少。” “何况北静王已经投靠了义忠亲王,咱们甄家只怕这次非但不会后退,反而能更进一步。” 甄家太太紧蹙着眉头,说道:“我倒是觉得,事情没那么简单。” “二姑娘来过信,说她极为反对北静王依附义忠亲王一事,奈何她夫君一意孤行。” 甄家老爷面现不悦之色,说道:“妇人之见!” “如今北静王有从龙之功,过了这个村,就没这个店了!” 甄家太太疑惑道:“也许是她看出了什么不对的地方?” 甄家老爷道:“还有什么意外,现在文武百官,十有八九都投靠了义忠亲王,剩下的不是被圈禁,就是远离玉京,能掀起什么风浪?” “倒是你拒绝了李士杰向三姑娘的提婚,可是错失了甄家这些年最好的一次机会。” 甄家太太有些不高兴:“老爷不是常说,鸡蛋不能放在一个篮子里吗?” “要是义忠亲王出事,咱们二姑娘三姑娘不都受了牵连?” 甄家老爷冷笑:“现在哪还有第二个篮子?” “李闻成?” “他要有底牌,还能被逼成现在这样?” 甄家太太只是摇头,“要是李闻成那人,说不定还能干出些事情来.......” 甄家老爷心里没来由起了一股火气:“我确实不如你了解他。” 甄家太太听了其中的讥刺之色,咬了咬嘴唇,“你怀疑我这么多年了,不累吗?” 甄家老爷一口气憋住,冷冷道:“任谁得知自己儿子不知道换到哪里,也会不高兴的。” 甄家太太低声道:“这是老太妃的意思。” “如今她薨了,还不是不能说?”甄家老爷有些愤怒。 甄家太太坚持道:“这是老太妃的意思,我就是死了,也不能说。” 甄家老爷听了,便不再说话。 过了一会他道:“没想到京城的事情发生的那么急,三姑娘的婚事你怎么看?” 甄家太太总觉得心里不安,坚持说道:“先等等看如何?” “京城形势不明,至少要等于忠亲王登基一年半载,才好看清形势。” “我何时做过害甄家的事情?” 甄家老爷虽然不情愿,但还是答应道:“这次再信你一次。” 太同城里,昭阳公主收到了义忠亲王的信。 心里说李闻成病重,怕是时日无多,希望昭阳公主尽快回京,以全孝道。 昭阳公主一看就知道,这是义忠亲王拿着李闻成的性命,胁迫她回京。 她要是回去,只怕会被义忠亲王直接抓住,变成傀儡。 所以李闻成才会提前让她离开玉京。 但如果不回去,义忠亲王就会大肆宣扬她不忠不孝,让她身败名裂。 昭阳看了信,左右为难,林黛玉走过来道:“这时候千万要忍住。” “你在大同,皇上还能暂时性命无忧,要是回了玉京,只怕你们父女性命不保。” 昭阳叹道:“我也知道,但现在如何应对?” 林黛玉想了想,说道:“我倒想到些办法,和夫君商量下便可去做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