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565章 祭天大典 (第2/2页)
大汉! 已有欣欣向荣之状。 刘辨不断冲两侧的百姓挥手微笑,每每过处,必将引来一阵山呼似的呐喊,仿佛将百姓心底的崇敬彻底点燃一般。 这一幕,别说是现场的大汉子民了,就算是手机前的网友,也不由地心潮澎湃起来,纷纷点赞呼喊: “卧槽!太牛逼了,怪不得人人都想当皇帝啊。” “我特么生孩子的,一定给他起名叫刘彻!” “辩爷的这一辈子算是够够的了,羡慕嫉妒恨啊。” “虽说没有飞机、大炮护卫,但这逼格,也堪称时代顶尖了。” “史子眇这家伙玩这么大啊,比当年从雒阳皇宫出逃,还要牛逼。” “那不是废话嘛,这可是专属于辩爷的规格,刘协能比?” “我特么竟然有种与有荣焉的感觉。” “绝壁的大片儿!” “暴赞!” “ 1” “ 2” “ ” “ 身份证号” “......” 约莫一个时辰。 终于。 来到第二个祭天大殿的地方。 这里早已聚集了过万百姓,将祭坛包围得水泄不通。 刘辨在万众瞩目之下,下了龙舆宝车,踏上通往祭坛的红毯大道。 呜!呜!呜! 呜呜—! 悠长的号角声顷刻间响起,瞬间传遍整个皇城,原本喧嚣的会场,也因为这一声号角,变得安静下来,所有人的目光齐刷刷聚焦向皇帝陛下。 “呜呼—!” “惟天惠民,奉天辟壤;” “天有显道,厥类惟彰。” “......” “伏维上帝,锡福祥于三界;” “居高听卑,作真宰于十方。” “......” 为了确保过万的百姓可以听到祭词,史子眇在这里安排了一百人诵读,声音之洪亮,犹如在九天之上敲响了磬钟,延绵悠长,覆盖四方。 祭坛四周的百姓闻声而静,纷纷躬身拱手,态度极其谦卑,与此前欢迎皇帝陛下时的喧嚣景象,可谓是天差地别。 祭词结束,刘辨再次捧起三根黄香,插入祭坛正中的青铜鼎中,朝着青铜鼎恭敬地鞠躬,至此雒阳祭礼结束。 “愿昭阴阳不测之神明,以示彰表无私之满腔。” “宏施法力,大发吉祥;有求必应,无灵不张。” “风调雨顺,并无灾殃;五谷丰登,六畜兴旺。” “......” 随后,雒阳百姓跟着起身,纷纷山呼“万岁”,再次恢复到与此前一般无二的喧嚣中,仿佛雒阳祭礼只是皇帝巡城的一个小插曲而已。 伴随着皇帝的龙舆宝车再次启程,文武百官、四方夷狄紧紧跟随,随之追赶的还有上万的百姓人流,全都朝着北邙山的祭坛徐徐而行。 幸亏早有官兵肃清的道路,否则必将会被百姓的人流挟裹,今日的北邙山没有了往日的肃杀萧瑟之状,反倒树上、山间、枝杈里全都是调皮的百姓,热闹了不知几许。 半个时辰的路程虽然不远,但有了如此调皮的百姓作陪,倒也让略感枯燥的刘辨有了一丝祭礼之外的喜悦。 这一景景一幕幕,别说是刘辨了,就算是直播间的网友,甚至是军事联盟的专家,都不由地乐开了花。 刘辨一路上与他们聊着趣事儿,倒也不觉得枯燥乏味,反而时常绽出一抹澹笑,让一旁的护卫统领朱彤,都有些惊异愣怔,似乎以为皇帝陛下犯癔症了。 队伍一路缓行至北邙山脚,穿越郁郁葱葱的森林,来到一片以青石大砖扑成的广场上,正中的祭坛同样是以石块砌筑而成,非是临时建筑,而是长久如此。 祭坛方圆二十四丈,每一层高三尺,共是九尺,四周竖着八根盘龙石柱,围成个八卦图的模样,庄严肃穆。 史子眇的队伍早已赶来,二十八员精心挑选的道人,分成四面站在祭坛下方,每一面只七人,按照二十八星宿站位。 东方七人身穿一袭藏青色的道服,手执长竿,竿尖上挑着牛头,按角、亢、氏、房、心、尾、箕,布苍龙之形; 北方七人身穿一袭皂色的道服,手执长竿,竿上系七星号带,按斗、牛、女、虚、危、室、壁,作玄武之势; 西方七人身穿一袭白色的道服,左手执旌旗,右手握宝剑,按照奎、娄、胃、昴、毕、觜、参,踞白虎之威; 南方七人身穿一袭赤红色的道服,双手捧着香炉,按照井、鬼、柳、星、张、翼、轸,成朱雀之状。 祭坛正中立着一人,不是别人,正是道人史子眇。 他穿一袭杏黄色的道袍,一手握着白旄,一手拎着黄钺,口中念念有词,脚下踏着诡异的步伐,不停地作法祈福。 此时正值己时末,阳光普照,浓香飘散,氤氲缭绕,可惜缺少奇珍异兽,瑞彩千条,否则必定有股子仙家秘境的感觉。 刘辨下了龙舆宝车,踏上赶往祭坛的路,文武百官、四方夷狄依次排开,毕恭毕敬地列在左右两侧。 “皇皇上天,照临下土;” “一时肇统,千古馨香。” “......” “承天之神,兴甘风雨;” “庶卉百物,莫不茂者。” “......” 一番祭词如仙音般在林间响起,刘辨走上祭坛,跪在黄色的蒲团上,双手冲天举起,啪的拍响,跟着伏跪于地,礼敬天地神明。 “朕于中兴五年冬节之日,携文武百官、四方夷狄,瞻天仰圣,伏望上天遣神,肃仙府之威仪,免人间之劫数。” “......” “自古帝王,体天立极,表正万邦,恺泽遍于寰区,仁风及于奕祀,朕承汉室大统,遥契曩徽,合天弘运,文武广哲,恭俭宽裕,孝敬诚信,功德大成。” “......” 这一番祭词,是康慨激昂,宛如天音靡靡。 文武百官、四方夷狄尽皆山呼万岁,共同祈求上天,维系和平,再建盛世。 虽说四方夷狄听不懂汉语,但翻译官尽皆在侧,听完皇帝陛下的陈述,一个个感动的稀里哗啦,甚至恨不得当场给皇帝磕一个。 以前有人会猜测皇帝此举,必定是别有用心,背后有着阴谋诡计,但是现在来看,皇帝陛下祈求和平之意拳拳,实在是令人感动。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