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402章 张燕懵逼,归顺南阳? (第2/3页)
事在檄文中,已经有了详细的描述,天下士人自然会认清楚袁家大伪似忠的嘴脸。” “很好!” 刘辨点点头,转而望向荀彧:“文若,兵马、钱粮可准备妥当?” 荀彧横出一步,深躬一礼:“陛下放心,已经准备妥当,随时可以发起进攻。” 刘辨大喜,朗声言道:“既如此,五日后便是黄道吉日,立刻给荀攸、刘备、张辽飞鸽传书,告诉他们,按照原定计划,发起进攻!” 荀彧欠身拱手道:“喏。” ****** 太行山某处。 张燕大营。 议政厅。 董昭凝望着上首这位身形矫健的汉子,对方双眉如剑,朗目如星,面容棱角分明,刀劈斧砍一般,不怒自威,给人一种凛然正气加身的感觉。 “你是南阳汉庭的使者?” 张燕上下打量着董昭,眉目中闪烁着一股淡淡的疑惑,彷佛不敢相信眼前此人的真实性,但却又期待着对方的回答。 “没错。” 董昭则是给出了肯定的回答:“在下正是南阳皇帝陛下的使臣,特意前来拜访渠帅,商谈一下招安的事情,给弟兄们一个归宿。” “此乃在下的官印。” 旋即。 董昭如同从前一般,拿出了那枚官印,递给身旁人:“渠帅若是不信,大可以派人前往河洛查证,此前的南渑池县令,是否是董某?” “渠帅。” 左髭丈八赶忙提醒道:“此事在下已经派人查证过了,渑池县的百姓,被钟繇迁徙到了南面,组建了新的渑池,称之为南渑池。” “这首任的县令,便是此人,万无一失,您就放心吧,此人一定是南阳汉庭方向的使者,千真万确。” 董昭唇角微扬起个弧度,绽出一抹淡笑:“没想到,丈八老兄看似粗犷豪迈,但这颗心竟然如此细腻,居然已经调查了我的身份。” “抱歉。” 左髭丈八赶忙拱手还礼:“毕竟涉及到渠帅的安危,在下不得不小心行事,不过幸好,阁下没有撒谎,否则不必渠帅动手,本将军便会将你诛杀。” 董昭淡笑,颔首点头示意:“如此甚好,省得在下自证身份了。” 虽然,左髭丈八也属于黑山军成员,但却是独立管理,只是会接受张燕的调度罢了,并不是绝对的从属关系。 加之在太行山中,因为道路曲折南行的原因,实际上各部分之间的联系,是非常少的,沟通交流实际上并不流畅。 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陶升才不知道张燕所在,只是知道一些附近渠帅的位置,只能通过附近渠帅,来联系到张燕,获取其最终方位。 有了左髭丈八的助攻,张燕不再怀疑董昭的身份,转而直奔主题道:“既然阁下是来商谈招安的,不知南阳朝廷那边,有何条件?” 董昭淡然一笑,直接一顶高帽戴在了张燕头上:“在下明白,将军原名褚燕,乃是因为继承了张牛角的位置,这才改名成为张燕。” “在将军的带领下,黑山军逐渐稳定下来,我猜将军一定是个忧患百万黑山军士卒的仁义之主,否则绝不会在第一时间,就为黑山军士卒商谈条件。” 不等张燕回答,一旁的男子当即言道:“没错,我家渠帅的确是个仁义之主,若是没有我家渠帅,黑山军或许早就亡了。” “大贤言之有理。” 对面的左髭丈八肯定地点点头:“张渠帅的确仁义,总是替我等军民考虑,今年若是没有张渠帅,黑山军还不知要死多少人。” 要知道,在最开始的时候,黑山军的目标是进攻魏郡、常山、中山一带,争取蚕食袁绍的地盘,因此他们一直都在打仗,死伤甚重。 但是从今年开始,张燕就已经在转变思路,想着先要站稳太行山脉,然后再考虑杀出去,进入到魏郡、常山、中山,抢夺袁绍的地盘。 也正是因为这简单的转变,才会让黑山军减少伤亡,只是偶尔才杀出太行山脉,袭扰一下冀州的袁绍,给对方施加一点压力。 张燕闻言,摆了摆手,打断二人的恭维,冷声言道:“本将军只关心,朝廷能给出什么条件,至于别的,一切免谈。” “这样啊......” 董昭深吸口气,干脆也不再废话,直接给出条件:“我家陛下答应,只要尔等可以归顺朝廷,可以编入正常户籍。” “每一户,可以有五十亩公田耕种,依照南阳的耕种、分配模式,如果每户人口超过了五人,可以耕种七十亩公田,若是再多,便是一百亩。” 民以食为天! 老百姓不关心别的,就是关心自己有没有田产。 只要有田产,便可以活下去,即便给做金山,咱都不能换啊! 郭大贤捏着颌下一缕山羊胡:“的确,南阳的百姓全都是这个模式,朝廷若当真如此,对于咱们黑山军而言,也算是一视同仁了。” “而且耕种公田的百姓,是可以免除口赋、算赋的,今年朝廷的亩产已经翻倍,想来来年产量,必然会更高。” “啊,对!” 一旁的左髭丈八同样点头附和道:“渠帅,我可听说,今年朝廷的亩产,已经达到了四石五斗,普通老百姓每亩可以获得两石以上的粮食。” “若是每户五十亩田,便是一百石粮草啊,足够三口之家吃两年之久,甚至如果能省着点吃,三年都不成问题。” “而且!” 言至于此,董昭补充言道:“陛下答应了,在成功消灭袁绍以后,黑山军军民尽皆就近安置,朝廷负责给他们盖房子。” “盖房子?” 一旁的郭大贤一脸的不敢置信:“可是南阳朝廷那种冬暖夏凉的房子?有火道、地窖的房子吗?” “没错!” 董昭肯定地点点头:“正是那种房子!陛下说过了,要么不给,要给就给最好的,至少可以住三代人,甚至更多,保证让老百姓都过上好日子。” “太好了。” 郭大贤兴奋不已。 他扭头瞥向张燕,脸上难以遮掩的兴奋:“渠帅,南阳那种冬暖夏凉的房子,此前我跟你提到过,你可还记得吗?” 张燕缓缓点头,他自然清楚那种神奇的房子,更对它心向往之,毕竟在北方,每年冬天都要死很多人。 若是有一种可以冬暖夏凉的房子,那么自己麾下的兄弟姐妹们,就不必在忍受严寒,可以成功熬过一个又一个寒冷的冬日了。 “本将军相信南阳朝廷的诚意。” “不过......” 话锋一转,张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