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332章 曹豹非草包,臧霸会爆炸!徐州没想象中容易! (第1/3页)
且说李儒、董卓乘马车返回丞相府。 府中早有东曹掾魏瞻焦急等候,见董卓、李儒回来,便慌忙迎了上去:“丞相,祸事了。” 董卓现在最不想听的,便是“祸事”这两个字,因此眉头一拧,有愠色浮于面上:“发生了何事?” 魏瞻何尝不知董卓脾气,但这种事情根本瞒不住,他只能硬着头皮道:“方才从徐州传回消息,陶谦接了弘农王的诏书,夷灭袁绥三族。” 嘶—! 正疾行回府的董卓,脚步一顿,扭过头来,一脸诧异:“你说什么?” 魏瞻欠身拱手,又重复一遍:“陶谦接了弘农王的诏书,夷灭袁绥三族!” 李儒赶忙上前搀扶:“丞相息怒,保住身体要紧。” 董卓只感觉脑袋嗡的一下大了,头晕目眩,停顿良久,方才缓过神来:“陶谦这老匹夫,难不成要归顺弘农王了?” 当年随张温征战沙场时,自己也曾与陶谦同帐为将,其人虽不如孙坚悍勇,但同样堪称一员骁将,本以为凭借这段时光,可以牢牢拴住陶谦,不曾想竟还是投了弘农王。 董卓有种深深的挫败感! 孙坚、陶谦这二人,就像两根钢针,扎在他心坎上,明明应该跟自己亲近,到头来却全都选择了年幼的弘农王。 难不成...... 自己当真不如那孺子? “文优!” 怒火中烧,董卓扭头瞥向李儒,双眸中腾腾杀气毕露:“你不是已经收买了徐州官吏吗?怎会发生此等事情,那些人难道没有阻止?” “这......” 李儒同样吃了一惊。 但他不好给出回答,毕竟还没有了解透彻事情的始末。 按照常理,南阳朝廷的动作,应该没有这么快才对,毕竟徐州、南阳相隔了半个大汉,即便快马加鞭,没有两、三天时间,也不能抵达。 “儒会尽快调查。” 不得已之下,李儒只能给出这個答案。 但他非常清楚,这样的回答,难以让董卓满意,因此急忙转移视线道:“不过丞相,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弘农王必是在给袁家判罪的同时,就已经派人赶往了徐州。” “否则,咱们不可能才收到夷灭汝南袁氏的消息,跟着便又收到夷灭广陵袁氏的消息,两者之间的时差实在太短。” 董卓的注意力果然转移,缓缓点着头:“有道理!弘农王还真是胆大,竟敢在没有判罪的情况下,便率先对广陵袁氏下手!” “文优。” “在。” 董卓强压怒火,尽可能保持冷静:“徐州绝对不能这般轻易,便拱手送给弘农王,否则其连跨三州,咱们便是联合袁绍,都难以抗衡。” 李儒揖了一揖:“丞相放心便是,儒必小心应对,绝不会让徐州安生,这里不同于南阳,咱们的势力已经渗透到了徐州高层。” 董卓冷声道:“具体如何cao作,由你来定,总之徐州绝不可轻易落在弘农王手里,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李儒颔首:“喏。” “哦对了。” 董卓摆手吩咐道:“袁绍的事情,要抓紧落实,他才当上冀州牧不久,发展实在是太慢,指着他制衡弘农王,怕是有点难。” “丞相放心。” 李儒极其肯定地道:“今日诏书便会发出,先挑起刘虞、袁绍的战争,帮助其平定幽州,然后再进军青州、并州。” “恩。” 董卓肯定地点点头:“不仅是袁绍,咱们也必须要抓紧了,听说陇西的马腾、韩遂势力很强,想办法将其收入朝廷,高官厚禄,拜将封侯皆可。” 李儒应声承诺:“此事交给儒即可,丞相放心。” ****** 南阳,宛城。 皇帝行宫。 暖阁。 刘辨手持鲁肃递上来的奏章,眉头微蹙,心中喃喃自语:“赵昱?我怎么从来没有听过这个人呢?他是徐州名士?” “对的。” 军师联盟的声音跟着响起:“据《后汉书》中记载:别驾从事赵昱,知名士也,而以忠直见疏。” “从鲁肃的奏章内容上看,这个赵昱对于辩爷你,是非常亲近的,徐州鞭长莫及,咱们应该予以提拔,以观后效。” “恩。” 刘辨颔首点头,心中暗道:“我也是这么想的,不过他还是次要的,现在关键的问题是,怎么对付陶谦?” “他虽然接了咱们的诏书,也按照要求夷灭了袁绥三族,但如果徐州不在朝廷的控制下,我这心里总感觉不踏实。” 军师联盟有意培养刘辨的政务能力,因此没有直接给出意见,而是试探性问道:“那辩爷可有自己的想法?” “有!” 刘辨肯定地点点头,心声道:“第一种办法,就是效仿当初汉灵帝对董卓的招数,给他在朝廷找个官职,明升暗降,把徐州的权力收回来。” “不过,从目前陶谦的声望地位来看,至少也得是个九卿,才够资格,而目前的九卿官职中,只剩下少府、大司农、太仆、大鸿胪等。” “从我个人的意愿来讲,要给就给个太仆当当,掌管宫廷的车马,以及畜牧事务,要不就是少府,掌管皇室的钱财等。” “至于第二种办法......” 刘辨思索了片刻,方才心念道:“考虑到陶谦今年已经六十岁了,到了安享晚年的岁数,我的意思不行封个侯,光宗耀祖,再给些食邑,让他颐养天年算了。” 从某种意义上说,徐州也算是和平收归朝廷,但其内部运转方式,依旧跟刘辨不太一样,刘辨是不会设置州牧的,因此陶谦的职权必须要削! 可以怎样的方式削,就是一个非常考验水准的问题,一旦削不好,势必会引起一系列的连锁反应,甚至给长安那边造谣生事的由头。 “辩爷的确进步很大。” 军师联盟首先给予了肯定与鼓励:“明升暗降,的确是个常用的削权方式,而且相对容易让人接受,不过不管哪一个官职,都不太适合陶谦。” “他已经过了热血奋斗的那个年纪,如今接了辩爷你的诏书,实际上更希望能安享晚年,所以军师联盟的专家倾向于第二个。” “历史上的陶谦,曾遣使进京朝贡,获拜安东将军、徐州牧,封溧阳侯,而这个溧阳,隶属于丹阳郡,应该就是陶谦的祖籍,这是荣誉的象征,没有食邑。” “这么说......”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