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298章 民之道、官之道、帝之道,恪守其道,天下大治! (第2/3页)
言至于此,史子眇脸上满是倾佩,捻须而言:“所以贫道才说,陛下绝非凡俗,乃是真正意义上的天选之人。” “他虽然从未研究过道,但他做的每一件事,皆暗含着道,而且是真正意义上的道,绝非你我之前所求的道。” “哦?” 何咸越感惊诧:“何以见得?” 史子眇捻须言道:“举个简单的例子,稻田鱼生态养殖,想必何家主不陌生吧?” 何咸点点头:“自然。” “它便蕴含着真正的道。” “还请道长不吝赐教。” “很简单。” 史子眇给出自己的解释:“如果将鱼、稻分开,那么鱼不可能如此肥美,而稻亦不可能如此茁壮,鱼稻相生,彼此成就,方是正道。” 嘶—! 何咸惊诧:“有道理。” 史子眇淡笑:“若不能悟透鱼之道、稻之道,又如何能汲取精华,彼此成就呢?鱼稻尚且如此,何况天地日月之精?” “陛下让贫道明白了一个道理,我等修道之人,追求大道长生没有错,但首先要明白天地日月、世间万物之道,才能真正汲取其精华,修炼自身。” 何咸深以为然地点点头:“的确有道理。” 史子眇由浅入深,继续言道:“我等修道之人,不过是修炼自身,而陛下之道,乃是要修炼一国,修炼万民。” “这天下何以大乱?” “归根到底,便是破坏了家国之道。” 史子眇将自己近些日子以来的感悟,和盘托出:“诚如此言,六亲不和而有孝慈,当我等提倡孝顺、和睦时,家中的子女本身已经不坦诚、不和睦了,不然是不需要这些的。” “一人如此,一家如此,一国亦是如此。” “汉之初,万物合道,是故帝可无为而治,百姓安居乐业,乃是真正的太平盛世,可大汉历经四百年发展,并非全部的皇帝皆愿秉持道心,垂拱而治。” “帝、官、民不守其道,是以天下大乱,阴阳相冲,方才造成今日之乱世,而纵观陛下所为,恪守帝道,拨乱反正,欲使阴阳调和,重归于大道。” “何家主。” 史子眇躬身颔首,态度极其恭敬:“请恕贫道口无遮拦。” 何咸拱手抱拳:“道长旦言无妨。” 史子眇这才继续道:“你何家原本只是南阳一方小豪族而已,却因何太后、何将军,发展至今,成为坐拥万亩良田的大豪族,其过程如何,贫道暂且不论。” “不过,你应该清楚,道之本质,谓之阴阳调和,你何家坐拥万亩良田,必有百姓流离失所,道之失衡,乃乱之根源。” “贫道虽不知陛下意欲何为,但如今之南阳,已有万物合道,阴阳调和之兆,民守其道,官守其道,帝守其道,南阳岂能不太平?” 何咸默然,内心五味杂陈。 史子眇今日之言,令其茅塞顿开。 民之道; 官之道; 帝之道; 更是令何咸倍感震惊。 他开始有些理解,为何陛下要收回田亩,其真正的目的,是要民守其道,令天下再次回归平衡,阴阳调和,天下太平。 《太平经》中讲的很明白,这世界应当成为一个公平、公正的世界,人人有田种,户户有余粮,没有灾祸、没有战争。 可惜...... 自己修道多年,却仅仅只得其皮毛,从未触及道之本源。 一念至此,何咸朝史子眇郑重地行个礼:“多谢道长答疑解惑。” 史子眇捻须言道:“你我之间,何须言谢,既然何家主疑惑以解,那么该当如何,便自行决定吧。” “恩。” 何咸点点头,起身拱手:“既如此,何某暂且告退。” 史子眇摆了摆手:“去吧。” 旋即。 何咸躬身离开。 ***** 皇帝行宫。 文德殿。 刘辨正奋笔疾书时。 “报—!” 殿外,响起悠悠一声传报。 刘辨停笔,抬眸望去。 但见,朱彤推门而入,欠身拱手:“陛下,尚书鲁肃求见。” 刘辨皱了皱眉:“鲁肃?” 朱彤点点头:“没错。” “让他进来吧。” “喏。” 不多时。 鲁肃趋步上前,欠身拱手:“臣鲁肃,参见陛下。” 刘辨摆手示意其平身:“子敬,你此时入宫,不知是有何事?” 鲁肃一揖作礼:“陛下,适才宛城家主何咸找到臣,言愿意将何氏田产充公,臣细想来,必是陛下与何咸之间达成了某种协议,因此入宫求解。” “哦?” 刘辨眼神骤亮,满目骇然:“何咸这么快便想清楚了?” 鲁肃皱着眉:“啊,这......” 他的确不明白整个事件的过程,因此不知如何接话。 “是这样的。” 刘辨赶忙转回话题,把将耕田收归国有的事情,和盘托出:“换言之,此后何家的耕田将变成公田,由朝廷稻田使者枣祗统一负责管理。” “待每年粮食收成,从朝廷获得的田赋中,划出十之一,给实际耕田持有者分红,这便是朕与何咸达成的协议。” 鲁肃心中巨震:“何咸竟然愿意将私田国有?” 不可思议! 这简直不可思议! 刘辨同样有些意想不到,但至少面上依旧镇定:“朕虽不明白何咸是怎么想明白的,不过子敬,这难道不是双赢的局面吗?” “何家的耕田有百姓耕种,朝廷同时收回了耕田所有权,统一负责管理、规划、使用,这样才能更有利于朝廷发展。” 鲁肃缓缓点头:“的确如此,不过何咸敢于踏出这一步,依旧令臣倍感震惊,想来他一定是经过了深思熟虑。” “恩。” 刘辨肯定地点点头:“朕从没有强迫过他。” 鲁肃拱手:“陛下,如今何家既然愿意如此,想来依旧会有别人愿意如此,朝廷当以此出一份章程,方能安其心。” “早准备好了。” 刘辨淡然一笑,起身走到旁边书架,取出军师联盟拟定的东西:“这是朕初步拟定的私田公有化方略,你拿回去好生研习。” “还有......” 同时,刘辨将特制纸张制作的证书,递给鲁肃:“朝廷需要给各家开具,类似于契约一样的证书,这是朕设计的证书样式,以后各家凭此领取分红。” “原来陛下早有准备?” 鲁肃佩服得五体投地。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