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268章 可怜的刘大耳,这是难以摆脱的宿命啊! (第2/3页)
,先让刘备皇叔的名号发酵发酵,有了影响力,更容易成事,辩爷争取把刘备打造成标杆,还能起模范带头作用。” 刘辨淡笑:“老师,你们太坏了,堂堂汉昭烈大帝,要被你们给玩坏了。” 军师联盟轻声道:“没事!刘备能抗能打,只要给他点希望,保准干劲儿十足,而且他基层工作经验丰富,最适合干这种活儿。” “哈哈!” 刘辨内心狂笑不止:“好一个基层工作经验丰富,真是太讽刺了。” 军师联盟倒是极其淡定:“从安喜县尉、下密县丞,再到高唐县尉、县令,刘备一干就是五、六年,还有谁比他更合适当新野县令?” 刘辨只能呵呵了。 不得不承认,的确如此。 军师联盟的每一个决定,都是有理由的。 可怜的刘备,满腔热血而来,居然又是县令! 这就是命—!1 “报—!” 正在这时,殿外响起悠悠一声传报。 刘辨抬眸望去。 但见,朱彤推门而入,欠身拱手:“陛下,郭嘉有事求见,说韩暨已经找到,而且就在宫外侯着,是否接见?” “接见!” 刘辨毫不犹豫地点点头:“快,让他进来,朕有要事与之商议。” 朱彤应声承诺,旋即躬身离开。 没多久。 吱呀—! 郭嘉推门而入,身后还跟着一个中年男子:“微臣郭嘉,参见陛下。” 刘辨摆手示意二人平身,目光却是落在韩暨身上:“你便是堵阳人韩暨?” 但见...... 此人身姿挺拔,约有七尺五寸,身穿一袭淡蓝色圆领长袍,头戴高山冠,眉目之中闪烁着一丝淡淡的庄重肃穆,彷佛有些不容易接近。 没错。 此人便是韩暨,韩信的后人。 韩暨一揖,郑重言道:“没错,草民正是韩暨。” 刘辨深吸口气,从案几右上角,抽出提前准备好的帛书,递出去:“仔细瞧瞧,你可看得懂这份图纸否?” 韩暨皱着眉,似乎有些不敢相信,南阳汉庭的皇帝陛下,居然知道自己略懂墨家学说,甚至主动递上了图纸。 “这......” 不管怎样,韩暨终归还是接过图纸,展开浏览。 只一眼,韩暨便被图上描绘的东西震惊,不由地瞪大了眼睛。 良久。 韩暨抬眸望向刘辨,一脸的不敢置信道:“敢问陛下,这图中所描绘的东西,可是要利用河流,来传动某种东西吗?” “没错!” 刘辨太兴奋了,韩暨果然能看懂。 自己是一点都没有提醒,他居然已经猜到了用途:“这是朕改造过的水排,以大江大河为冶铁提供动力,代替马排、人排,提高生产效率。” “冶铁?” 韩暨闻言愣怔的同时,目光骤亮,缓缓点头:“没错!目前南阳已经有了水排,极大地提高了效率,若是当真能以大江大河为动力,生产效率必可再次提升!” 一念至此,韩暨由衷佩服,欠身拱手道:“陛下真乃神人也,居然可以想到以大江大河为冶铁提供动力,草民佩服。” “雕虫小技,何足挂齿。” 刘辨很随意地摆了摆手,不屑道:“这只是朕几幅图纸当中的一幅而已,那些距离河流较远的冶铁作坊,还有更厉害的鼓风设备。” “哦?” 韩暨的兴趣果然被调动起来:“当真?” 刘辨淡笑:“怎么,你觉得朕会在你面前扯谎?” 韩暨这才意识到说错话,赶忙拱手致歉:“请陛下恕罪,是草民放肆了。” 刘辨知道韩暨是无心,只是太过兴奋而已,便摆手示意其起身:“你乃无心之过,快快请起,朕不怪你。” 韩暨暗松口气:“多谢陛下。” “韩暨!” 刘辨双目灼灼地打量着对方:“朕知你懂墨家学说,通晓格物,因此希望你出山辅佐朕,朕要提拔你为监冶谒者,专管朝廷冶铸之事。” 监冶谒者,掌管冶铁的专官。 历史上的韩暨,便是在担任监冶谒者期间,在原本杜诗水排的基础上,创新发展了新式水排,而且将其推广开来。 刘辨如此安排,同样有这样的意思。 虽然,目前的韩暨相对年轻,但从对方掌握的墨家学说程度而言,已经算是比较成熟,完全可以胜任这项工作,甚至可以在刘辨手上,提前成名。 韩暨眼神骤亮,嘴巴微张。 他似乎没有想到。 当今陛下,居然会征辟他为朝廷命官。 而且,不需要任何的考课,便可以直接成为光禄勋的属官。 要知道,这可是秩比六百石的官职啊! 从山野之人一跃而成为监冶谒者? 恁娘的! 韩暨此前想都不敢想,现在居然就实现了? “公至!” “公至?” 一旁郭嘉拽了拽韩暨衣袖:“还愣着干嘛,赶紧谢恩啊。” 韩暨这才反应过来,忙不迭深躬一礼:“微臣,谢陛下隆恩。” 刘辨淡笑:“明日你陪朕去一趟冶铁作坊,正好有些事情需要交代,顺便让你熟悉一下未来的工作环境。” 韩暨拱手:“喏。” “哦对了。” 刘辨忽然想起了什么,忙从旁边又取出一些图纸,递过去:“今夜好生研习一下图纸,若是有什么不懂的地方,明日朕一并解答。” 韩暨恭敬地接过图纸:“喏。” 呼— 又解决一档子事。 刘辨长出口气,轻声道:“好了,尔等退下吧。” 郭嘉、韩暨这才拱手承诺,旋即躬身离开。 ***** 公车署。 从汉武帝开始设立。 为接待一般应试学士的馆驿,可以任凭学士之流来去。 在汉代,公车署是个级别比较低的馆驿,常常人头攒动,三教九流,人色不等,吵吵闹闹像是一林子的鸟似的。 而在今天,更是如此。 前来报名参加考课的世家子弟,没有一千,也有数百,愣是从公车署内,排队到了外面,摆出一条长龙。 忙碌了整整一天的戏贤,终于到了下班的点,将名册登基好,吹干墨迹,择取前一百名考生名录,递给属官: “按照名录,张贴告示,这些人等明日于公车署内,参加考课,自备好笔墨,朝廷准备竹简,不准携带任何书籍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