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265章 刘辨登基称帝!三道诏书,彰显新朝格局! (第2/3页)
报国之念,吾观此人只是暂时被蒙蔽而已,相信不久,必会醒悟,弃暗投明。” 刘备叹口气:“但愿如此。” ***** 南阳,宛城。 刀枪林立,剑戟森森。 城池四门皆有虎士驻守,各个披坚执锐,傲然而立。 城中街道,五步一岗,十步一哨,甲士肃清街道,戒备森严。 此刻,皇帝行宫。 虎贲猛士挎刀而立,昂首挺胸,不怒自威。 按照登基大典的礼仪流程。 登基当日,全城戒备,尤其要加强城门、宫门的警备。 行宫内。 刘辨立于东方,头戴十二旒冕冠,身穿十二章纹冕服,腰细玉带,脚踏赤舄,挺拔的身姿往那里一站,帝王威严,浩然激荡。 “吉时已到—!” 太常史子眇朗声呼喊。 下一刻,太尉杨彪展开帛书,朗声诵读:“太保命仲桓、南宫毛俾爰齐侯吕伋,以二干戈、虎贲百人逆子钊于南门之外。” “......” 太常史子眇朗声呼喊:“可!” 旋即。 太尉杨彪趋步上前,由阼阶登上殿中,接着奉读策文:“中平六年,夏四月十三戊午日,皇长子辩登基为帝。” “......” “会jianian臣董卓入京,废帝杀后,改立陈留,荼毒天下,独霸朝纲,致使民怨沸腾,人神共愤,汉室飘摇,大厦将倾。”2 “......” “然神明有道,佑殿下脱困,遁出河洛,武威南阳,文德帝乡,威德相济,高举义旗,尽起雄兵,神武震世,而后王业功成。” “......” “今殿下奉玉玺而归位,实乃上承天意,下顺民心,陛下当承尧舜运,加顺灵只,永君万国,敬御天威,允执其中,创不朽盛世。” 读策文毕。 太常史子眇朗声喝道:“授玺礼—!” 紧跟着,太尉杨彪转向东面,趋步上前,双手捧过玉玺、绶带,跪授予刘辨:“陛下承天之命,必当开创万盛皇朝。” 刘辨接过玉玺,搀扶起杨彪:“爱卿平身。” “授玺礼成!” “吾皇万岁—!” 旋即。 杨彪亲手扶着刘辨,登上至尊宝座。 群臣再次山呼: “吾皇万岁—!” 早有太史通备好天子剑,候在一旁。 刘辨将玉玺置于龙案,起身接过天子剑,亲自将其递给太尉杨彪:“万望杨公诚恪勤勉,尽心辅佐朕,再造汉室乾坤。” 杨彪单膝跪地,双手接过天子剑,铿锵言道:“微臣岂敢不为陛下效死命呼!” 满殿文武感动之至,再次齐声山呼:“吾皇万岁—!” 太常史子眇朗声呼喊:“登基大典,至此礼成,解除城门、宫门警备,恢复如常。” “登基大典,至此礼成......” “......” 一声声传令延出宫门。 各军将士依序返回,南阳宛城恢复如常。 登基大典的一幕,同样让直播间网友嗨翻了天: “恭贺辩爷,正位回宫,口刷火箭×1w;” “预祝我大汉王朝,国运昌盛,大吉大利!” “万岁太假了,我不说,祝愿辩爷活到一百岁,这剧我要追一辈子。” “奈何本尊没文化,一句‘牛逼’行天下!” “新世界格局拉开帷幕,我强汉必君临天下。” “凡日月所照,江河所至,尽皆汉土!” “大汉版日不落帝国,必指日可待!” “......” 正当直播间内贺词不断时。 “报—!” “捷报—!” 忽然,殿外响起一声疾促的传报。 刘辨抬眸望去。 但见,侍卫何云急匆匆上殿,脸上遮掩不住的笑容,欠身拱手:“恭喜陛下,贺喜陛下,曹cao于郾县唐家老宅,大败袁术。” “哈哈!” 刘辨仰天一声大笑:“好!朕就知道,曹将军必不会辜负朕之厚望,今日朕正位回宫,便有捷报传来,此大汉中兴之兆。” “文若。”刘辨摆手示意。 “喏。”荀彧颔首。 旋即。 他横出一步,展开手中诏书,朗声诵读:“汉遭大难,jianian臣祸国!今朕以传国玉玺,正位回宫,改元中兴,意在救济黎庶,中兴汉室,上答神灵,下慰民望!” “《尚书》云:一人有庆,兆民赖之。今举国同庆,普天同乐,当大赦天下,与之更始,凡百军民,深体朕意。” 凡是登基称帝,第一封诏书,尽皆是大赦天下,以安黎庶。 刘辨自然也不能例外,因此便命荀彧写了这封诏书,当庭诵读。 不过...... 刘辨却是微皱着眉,心中暗问:“老师,我记得你们给我讲过,新皇当即一般是‘建元’,只有中间想要转运的时候,才会用‘改元’的字样,荀彧是不是搞错了?” “没有!” 军师联盟立刻解释道:“辩爷,你已经登基称帝了,这次只是以传国玉玺,正位回宫,名义上其实不是新皇登基。” “你最开始的年号是‘永汉’,所以现在荀彧才用了‘改元’,而非‘建元’,从某种意义上说,荀彧用这样的字眼,就是在告诉长安汉庭,不承认你废帝的合法性。” 刘辨恍然大悟:“原来是这样,荀彧还真是有心了,小细节把握得非常好,董卓如果知道了诏书的内容,一定会气炸的。” “恩。” 军师联盟跟着道:“这原本就是荀彧对长安汉庭的回击,咱们虽然不会拿利益挑起战争,但不代表不能以政..治手段回击。” “新皇新朝,自然要有全新的气象,岂能任由长安朝廷摆布,荀彧的反击,便是要在声势上,压过长安旧朝,拉高新朝的政..治地位。” 王佐之才! 果然名不虚传。 某些事情无需刘辨提醒,自然可以做到尽善尽美。 刘辨对于荀彧的工作能力,非常满意。 紧跟着。 荀彧收起第一道诏书,取出第二道诏书:“独木难成林,鼓掌难为鸣,大汉中兴,非一己能为,今朕以天之灵,正位回宫,欲鼎定天下,再兴汉室,非贤士大夫共事不可。” “......” “今布告天下,使明知朕意,令握中有悬璧者,遣诣公车署,以备考课,择其优异者,入朝为官,与朕共襄大事,再造盛世乾坤。” 这第二道诏书,便是《求贤令》。 如今朝廷急缺贤才,自然要给他们一些机会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