骑砍三国之御寇_104、运筹帷幄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104、运筹帷幄 (第1/2页)

    骑砍三国之御寇正文卷104、运筹帷幄待张昭等人悉数抵至,来入堂内,分别落座。

    堂内的火炉点燃多时,温度上来,诸人都是觉得暖洋洋的,盏火高烧,烛光跳动,投影在诸人的脸上皆是红彤彤的。

    主位上的王政把军报遍示众人,微微笑道:

    「却没想到我军将卒如此悍猛,三军奋勇,不过数日便已克复曲阿,斩首千余不说,更生擒敌将全柔、王脩等人,实在是令我喜出望外,不过...「

    说到这里,王政顿了顿,环视众人,话锋陡转:

    郭嘉率先出列,朗声说道:

    王政微微颔首,郭嘉想的和他一般无二,

    王政既已想到此节,郭嘉不再多言,拱手说道:

    年前王政便已遣使赶赴许都,欲表张昭为扬州刺史,此时使者未回,自然尚未得到准确的回复,但这其实不重要。

    因为所有人都知道,献帝,或者说是曹cao但凡不傻,便不可能拒绝,

    如今王政已然是扬州实际上的掌权者,他没有堂而皇之地直接给自己封个兼扬州牧,还主动去做一个的流程,便代表他暂时还愿意在明面上,继续去做一个尊重朝廷,尊重皇帝的汉臣。

    但如果献帝和曹cao不愿配合,那便是逼着王政主动去无视朝廷的权威,从实际到名义上都完全割据自立,甚至再次回归反贼的身份。

    也正因如此,在众人的眼里,从建安二年的第一日期,张昭便已算正式走马上任了。

    听到这话,王政侧目转首,视线落到张昭身上,张昭暗自叫苦不迭,却不得不硬着头皮出列,

    张昭说在屯粮上暂无良策,王政并不意外,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道理他还是懂的,闻言点了点头,示意张昭继续。

    「九江到底大邑,本就凝聚扬州半壁精华,又因主公的支持,与徐州各地并及北海,荆州、交州等处往来通商甚是频繁,接下来靠着百行赋税,为前线诸军筹集

    军饷当无问题,毕竟此番攻略江右,主公动用的兵马并不算多,就算九江独力难支,凭着北海的渔盐之利,更兼商船之税。料来也都定能为拾缺补漏。」

    王政刚起事时一穷二白,军饷便是粮食,后面势力稳固了,却不可能继续这般,粮食在乱世里固然是等同银钱的硬通货,但以物易物到底不如以五铢钱直接购买来的方便,所以天军当下便是提供餐食的同时,再发一份军饷。

    王政治下的九郡,如今课税与徭役大部分依然遵循汉制,在田赋之外,又有盐、铁、酒、各类矿产、竹、木、棉、皮革等等等等的课税。以及还有商税。

    内政方面张昭绝对是一把好手,尤其是敛财方面,郭嘉祢衡皆不能比,他原先任彭城国相的时候,其实便是王政的内务总管,王政在徐州大肆收买人心,没事就整个减税免赋的,张昭却依旧能让财政良性运转,单凭一州之力,不仅供养了十万将士,支付百官俸禄,还能应付一些额外的情况:比如修路赈灾、新办官学,甚至兴办军校等等。

    要知在南下扬州之前,王政治下郡县,其实也就一个北海算的上真正富庶,别说泰山、彭城这些百战之地,一个比一个家底干净,便是下邳、东海,其实也早在刘备之前,便被陶谦掏空大半了。

    这样的情况下,张昭能做到这个程度,且又没有激起徐州百姓的特别不满,已经算是非常不错的了,严格说起来,他才是王政麾下文臣中,如今最不可或缺的存在。

    这也是王政最终要将扬州刺史授予张昭的主要原因。

    王政微微一笑:

    至于要怎样的巧妙手段,这自然是张昭要去费心的了,张昭自是责无旁贷:

    王政点了点头,又望向一旁的陆绩,

    王政都把张昭比作萧何了,陆绩自然不敢怠慢,何况对方如今还是自家明面上的上司,当即躬身领命:

    又对着一旁的张昭拱了拱手,言辞恳切地道:

    王政可以说陆绩经验不足,张昭却不愿得罪对方。

    他心里十分清楚,这陆绩乃出身江右四姓的吴郡陆氏,又在王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