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九十九章 不好意思,我搞旅游的(舵主第一负豪加更) (第2/2页)
…” 方澈笑了笑:“钟主席,我领奖啊!” 他上台之后,本就离着钟子铠手中的话筒很近,这一句话说出来,全场都听到了。 “领奖?” “开什么玩笑,他疯了吗?他的意思是说他是路远?” 在场的人都炸了。 别说他们,直播间里几百万人都炸锅了。 “这种玩笑可开不得啊!” “你说你写了盘龙,没有问题,那是靠想象力的,但是一个大学生写出来《人生》,不可能有那种阅历。” “对啊,这怎么可能呢!” 舞台上的钟子铠目光看向了李树敏 李树敏想了想,干脆走上台来。 他这一上台,人们更好奇了。到底是怎么回事。 李树敏接过话筒:“各位,虽然结果很不可思议,但是当时《读者》杂志征文的时候,路远这个笔名背后的真名确实是方澈,我只是不敢确认,现在看来,最起码当时投稿的确实就是眼前的这位方澈。” “轰!”一石激起千层浪。 网络作家们都蒙了。 你方澈是儿童作家,又是网络作家也就算了,现在告诉我说你是个传统文学作家? “不可能!”苏来直接就站起来:“你别告诉我一个大学生能写出来人生!” 也有很多人在呼应。 因为这事太扯淡了。 李树敏叹了口气:“所以说,虽然有点不尊重人,但是,方澈同学,我确实不相信这本书是你能写出来的,你能解释一下吗?” 这…… 尬住了啊。 怎么解释? 方澈叹了口气,接过李树敏手里的话筒。 讲道理,在下面的时候,方澈已经大致想好说辞了,只是不知道能不能行。 一下子,场面安静起来,直播间的观众们也不自觉地屏住了呼吸。 “确实,诚如各位所见,人生这本书不是一个大学生的阅历能够写出来的。” 方澈的话很快吸引了大家的注意,然后他说道:“而我也只能说,这本书算是借我的手写出来的。” 观众席里顿时一阵sao动: “什么叫借你的手写出来的啊!” “是你的就是你的,借你的手写出来的算怎么回事啊!” 方澈继续说:“其实大家可能不知道,我是个旅游管理的学生,偶尔也会随着老师外出做些规划,而在今年二月份的时候,我有幸去过陕北的高西沟黄土高原地貌做旅游调研,而在那里遇到了一位高姓老人,他把他的经历讲给我听,我也就姑且记下了。” 这话方澈有一半是编的,高姓老人是编的,但是他去过陕北高原还真的是确有其事,不过那是原身去过。 这…… 这话一出,大家都懵了。 怎么像假的一样,但是好像又有那么点真。 直播间里,还真有宋卫国教研室的学生在看。 “嗯……当时方澈确实跟我们教研室去过陕北高原,确实也在高西沟,当时确实是进村调研来着。” “卧槽!这……” 方澈继续说:“不过当时,我也没有太多的感悟,也没有那份笔力把这个故事写出来。” “但是在3月份的时候,学校毕业晚会,我写过一首叫《再见》的歌,在那段背景视频里,我加了一句话。而这句话的感悟就来自那位老人的故事。只不过为了应景,我改写了一下。” 随后方澈把那段话给念了出来。 “当你老了,回顾一生,就会发觉:什么时候出国读书、什么时候决定做第一份职业、何时选定了对象而恋爱、什么时候结婚,什么时候再也见不到一个人,其实都是命运的巨变。只是当时站在三岔路口,眼见风云千樯,你作出抉择的那一日,在日记上相当的沉闷和平凡,当时还以为是生命中普通的一天。” 当时方澈把这段话加到视频里只是为了装个逼,但是没想到在这里用上了。 “嘶……”听着这句话,很多作家都倒吸了一口凉气。 直播间里的人也蒙了。 当时秦城大学官微是发过方澈那段视频的,里面确实又这么一段话! 卧槽!对上了啊! 这段话的水平和《人生》扉页那句“人生的道路虽然漫长,但是紧要处只有几处”虽然水平有些差异。 但是内涵确实很相似。 都是在讲人生,再将选择。 高加林的故事又何尝不是站在三岔路口做选择呢。 “后来,在写《盘龙》的过程中我的文笔渐渐好了一些,才终于有幸把这个故事写出来。” 文笔,无论是在座的各位,还是在看直播的观众。 没有人怀疑过方澈的文笔。 昨天那场骂战已经证明了一切。 方澈说完了。 大家都安静下来。 这个故事,讲的还算是圆满。 毕竟方澈这个人不能以常理去思考。 他会的东西太多,只要他承认故事不是他的,其他就都有可能。 邵祥民紧皱的眉头舒展开来,但还是若有所思。 而钟子铠和李树敏也慢慢放下疑虑。 李树敏在知道路远的真名叫方澈之后,曾经查过方澈的资料,自然也听过那首《再见》,也知道里面说的那段话。 而且那段话还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这么一说,好像还真就说得通了。 “那现在,能给我颁奖了嘛?或者你们不相信,我不要这个奖也可以。因为故事本来就不是我的。我只是把他代写了出来。” “呃……”钟子铠回过神来。 他和李树敏对视一眼。 然后终于缓缓地把奖杯交到了方澈手里。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