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衣传_第六章 朝天阙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六章 朝天阙 (第4/5页)

刘瑾?—204—无衣传“又让曾经正直清廉的徐阶最后变成了自己曾与之缠斗数十年的严嵩?而及至最后,张居正一面以清廉自守之名要求别人的同时,自己却穷奢极侈竟超越了严嵩、徐阶等所有人呢?”说到此处,万历皇帝停了下来,向申时行和李如松看去。

    申时行在听万历皇帝刚刚所说这番话的时候便早已在瑟瑟发抖,此刻见万历皇帝看着自己如何还能坐稳,他赶紧跪倒在地颤声道:“启奏万岁,老臣昏聩,受浩荡天恩,擢升首辅之位,尸位素餐多年,虽不能为万岁分忧,但自问还能以清廉自守,请万岁明察。”

    万历皇帝露出一丝苦笑却极其坚定地说道:“汝默不必多心,起来说话。”

    申时行见万历说得坚决,不敢再说什么,重新坐好。万历皇帝继续说道:“朕详细访查过,汝默历年积蓄不过几千两银,老家田产不过几百亩,富庶不及江南中等人家,朕已命在汝默家乡拨厚田两千亩给汝默养老,略表朕之心意。”

    申时行听后不禁感慨万千,欲再次跪倒谢恩,却被万历皇帝挥手止住,也不便再说些什么。

    万历皇帝继续说道:“朕刚才所说曾经百思不得其解之事,有一日朕听了一个民间传说的故事后竟豁然开朗,汝默和如松想不想听听?”

    申时行和李如松赶紧双双答道:“臣洗耳恭听!”

    万历皇帝微一点头继续道:“从前有一个偏远的小山村,有一条恶龙盘踞在村口的一处山洞中,据说这条恶龙不仅守护着一大笔金银财宝,而且不停sao扰附近几个村的村民,导致民不聊生。“于是每隔几年便会有一个少年英雄自告奋勇去铲除这条恶龙,然而所有少年英雄却没有一个凯旋,直到这一年,又有一个少年英雄不顾家人的反对,毅然踏上铲除恶龙的道路。“当这个少年英雄来到恶龙盘踞的山洞时,发现恶龙正坐在金银财宝所堆砌的金山上.于是经过数日的鏖战,少年英雄终于杀死了恶龙,—205—然而,当这个少年眼望着山洞内的金银财宝时,不仅觉得自己怦然心动,而且情不自禁地坐在了原来恶龙的位置.“然而更加意想不到的是,他发现自己的身上慢慢地长满了鳞片,头上也长出了两只长长的角,嘴上慢慢长出了胡须,身后也幻化出了尾巴。他看着自己身下的那堆财宝,眼睛里逐渐射出了贪婪之光.直到此刻,这个少年英雄才猛然醒悟,自己竟然变成了一条新的恶龙。

    一个人在战胜了艰难险阻后,最终竟逐渐变成了自己最为讨厌的模样,这算不算是人世间最大的悲剧”

    万历皇帝说到此处顿了顿,继而用手指了指自己继续向申时行、李如松说道:“即便是朕自己,也未能逃脱这个藩篱,朕在幼年之时曾经亲历了一场朕的皇爷爷和海瑞关于大明江山和长江、黄河的论辩。记得皇爷爷当时说过一句‘不因黄河浑浊而偏废,不因长江清澈而偏用’,朕当时年幼不甚明了,事后思之,朕以为实在是亘古以来治世之巅峰,驭人之王道。论帝王权术朕远逊于朕的皇爷爷,因此朕视皇爷爷为高山仰止,却唯独对于皇爷爷‘懒政’不以为然,因此朕自幼便想以仁德、勤勉治天下,待朕初登大宝之时,有张先生代朕cao劳,朕亲政后五年,亦日夜cao劳。

    然而在亲历一些变故之后,朕心境大变,掐指算来,迄今已有五年未主持朝议了,想不到朕竟然也输在了这个‘渐’字上,实在是不胜唏嘘!”

    李如松望向皇上,此刻万历皇帝脸上的苦笑写满了无奈和孤独,君臣三人好像都已经在这样的情绪中沦陷,一时间都静默无语。

    过了一会儿,万历皇帝的脸上恢复了那份平静和从容,举起了手中金杯说道:“太祖皇帝曾说过一句话叫‘金杯共汝饮,白刃不相饶’,无衣传朕今日只想对你们两位说一句‘金杯共汝饮,莫敢忘初心’。朕思索良久,终于顿悟,想不被这个‘渐’字所败,只需做到这一句话:‘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申时行和李如松一起端起面前的酒杯站起身来说道:“圣明无过万岁,臣等必当谨记万岁圣训,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万历皇帝挥手示意两人落座,然后看着李如松说道:“如松,内阁昨日替朕接见了朝鲜国王李昖的特使,称朝鲜全国八道已经沦陷七道,仅全罗道幸保。

    而朝鲜国王李昖也已退至鸭绿江,使臣代表李昖提出整个朝鲜王族愿‘渡江内附’,还称‘与其丧命于倭寇之手,毋宁死于父母之国’,可见朝鲜之现状实已岌岌可危!而兵部此前派出首批援朝军队竟然被倭寇全歼,亦说明倭寇狼子野心,其所谋者绝非仅是朝鲜,而是对我大明觊觎之心久矣,因此朕心意已决,出兵朝鲜痛击倭寇!

    为不留他日疆患而务求必战必胜,以期百年内断绝倭寇对我大明觊觎的狼子野心!而就在昨晚,兵部尚书石星第一个给朕上请战奏本,下笔洋洋洒洒说什么‘万岁圣明烛照,臣等深感钦佩!倭寇自入侵朝鲜以来,穷兵赎武,无视我大明宽厚仁义之德行,是可忍孰不可忍!’等云云,最后说到他愿亲率五十万天兵赴朝,定能剿灭倭寇,扬华夏国威于异域!”

    说到此处,万历皇帝盯着李如松问道:“如松以为意下如何?”

    李如松连忙站起身来向万历皇帝行礼道:“圣明无过万岁,臣以为,万岁对朝鲜局势洞若观火,早已成竹在胸,臣等只需按万岁帷幄之运筹,定能决胜倭寇于千里之外。”

    万历皇帝微笑道:“如松,坐下回话。石星所言愿亲率五十万大军赴朝抗倭,朕现在要听听你的想法,俗语说‘不见真佛不烧香’,既然见了朕,就不要再以琵琶遮面。”

    李如松点头应道:“臣谨遵谕旨,姑且在万岁面前抛砖,请皇上圣裁!臣以为,石大人所言甚是,此刻朝鲜全国如覆巢之卵,危在旦夕,援朝抗倭,势在必行。”

    李如松说到此处稍微顿了一顿,继续说道:“据臣所知,倭寇此次侵朝由日本关白,丰臣秀吉亲自派出八个日本国内的名将,其中便有号称所谓‘贱岳七本枪’的几杆‘名枪’。这八个名将各率领一路军队大举进犯朝鲜,依臣估算其总兵力应在十六万至二十万之间,参照当年浙江台州大战,戚继光戚帅所部六万戚家军对战两万余倭寇才获险胜!

    以此算来,石大人所言,此次至少需大军五十万入朝抗倭也不无道理。然而在臣看来,若真要征调如此大规模之军队,不仅需要较为漫长的时间在全国范围内进行征调,而且五十万军队征调齐整,大军集结、行军都需要大量准备工作和时间,而彼时整个朝鲜恐怕早已被倭寇所灭。

    另外从军需给养方面考虑,一个青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